近年来,雍正皇帝以四爷的形象霸占了电视荧幕,众多的美女,也把这个表面冷漠内心细腻的王爷,当成了自己选择对象的标准。
不过,这个看似情圣的四爷,在历史上却并非如此。
历史上的雍
近年来,雍正皇帝以四爷的形象霸占了电视荧幕,众多的美女,也把这个表面冷漠内心细腻的王爷,当成了自己选择对象的标准。
不过,这个看似情圣的四爷,在历史上却并非如此。
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个非常勤政的皇帝,但是,他的性格却也给世人留下了不少谜团。有人说,雍正多疑、暴躁,也有人说他勤政、朴素。
那么,雍正皇帝到底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呢?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雍正在登基之后,没有被皇帝的权威迷惑,也没有得意洋洋沾沾自喜,而是更加的勤政。据记载,雍正每天的平均睡眠不足四个小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批阅奏折,仅仅在位十三年,处理的奏折就达192000件,每天批阅的字数达8000字。这就意味着,雍正每天要看好几万字的奏折,而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雍正的这份毅力与恒心,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个勇敢的改革者。在康熙晚年,清朝虽有着表面的繁华,实际上,则是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当时,年迈的康熙,已经没有力气去治理这些事情了,加上阿哥们结党营私,祸及了很多官员。在雍正继位之后,才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短短几年,就让清朝的国库有了大幅度的上涨。雍正在位仅13年,国库就涨了7倍,给乾隆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除此之外,雍正还吸取了前朝“太子制”和“嫡长子制”的教训。在选拔储君的方式上,雍正建立了“秘密选储制度”。雍正大规模的改革,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雍正承担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不仅被阿哥党用“八王议政”危及皇位,还多次遭人暗杀。
历史上,“雍正夺嫡”,与“太后下嫁”、“顺治出家”、“乾隆身世”成为并列的“清初四大疑案”之一。
康熙时期,两立两废皇太子,让许多皇子都有了机会,但是,刚开始的机会并不属于雍正。雍正的生母,早年没有正式的封号,雍正出生之后也是被贵妃佟佳氏领养的,这让雍正有了一定的自卑情绪。不过,在诸皇子争位的活动中,康熙对雍正还是另眼相看的,赞曰“诚孝”,并经常让他代替自己祭祀、处理一些政务和宫中事务。
晚年的康熙,更是常常让雍正陪他散心解闷,并且,还非常喜欢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即便是这样,雍正继位的可能性也不是最大的,当时,康熙对自己的十四子胤禵,也是非常中意的。
因此,雍正的继位,就引来了各种关于雍正以阴谋手段矫诏夺嫡、谋父篡位的谣言。
在这样特殊的政治背景下,雍正吸取了因为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的历史教训,他决定设立秘密建储制。把立储的事亲自写下来,然后,将其密封在盒子中,放在宫中最高的地方,也就是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为了以后,不发生意外,又重新写下密旨。
乾隆就是这样,才平稳地继承了皇位。后来,秘密建储就被正式确立为清朝的皇位传承制度。
秘密建储的制度,明确了皇权与储权新的分配模式,也就是:一切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中。取消储权,择优立储,秘密建储之后,储权就不存在了。这样,既成功解决了“国本”问题,又杜绝了皇储之间的激烈矛盾。
而不以嫡长为序,择优秘密建储的方式,让皇子之间没有了明确的对手,不仅有利于皇子努力向上,还有利于皇子之间的和睦相处。
除此之外,雍正还取消了士绅优免的特权,实行士民一体当差,加强了对士绅的控制和治理。从曾静、吕留良案之后,雍正就进一步加强了思想的控制,一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就能被说成“思念明代不念本朝”,导致作者以大不敬之罪被处死。同时,雍正还通过推广奏折制度、创立军机处等,让皇帝的权力达到了极限。
“皇帝—宰相制”是秦汉以来,中国传统社会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它的弊端是:君相权限缺乏明确的界定,皇帝既可以随意侵犯相权,权相也可以窃弄皇权,造成了政治的不稳定。而雍正推广的奏折制、创设军机处,就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皇权至上的另一面,就是皇帝的勤政,所有,现在的影视剧中,把雍正描绘成了一个“情圣”,这与他的形象是完全不符合的。
据史料记载,雍正“办事自朝至夜,刻无停息”,天下政务“无分巨细,务期综理详明”,亲自批阅的奏折更是数不胜数。长期的劳累,压力,导致雍正积劳成疾,最终,在位时间,只有仅仅的十三年。可以说,雍正的一生,都在为强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虽然,他无法想象后世的子孙,会把清朝统治成什么样,但是,他必须尽自己的全力,让清朝强盛起来。 随时,“康乾盛世”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时期,但是,对于清王朝的“康乾盛世”,雍正皇帝承上启下的功劳是非常大的。
参考资料:
【《清世宗实录》、《雍正传》、《清史列传》】
据史料记载,雍正“办事自朝至夜,刻无停息”,天下政务“无分巨细,务期综理详明”,亲自批阅的奏折更是数不胜数。长期的劳累,压力,导致雍正积劳成疾,最终,在位时间,只有仅仅的十三年。可以说,雍正的一生,都在为强国的理念而奋斗拼尽所有。
在民间也存在很多谣传,其宅男式的生活方式,注定会在他的头上罩上一层面纱。而离奇的死亡更是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据说他是被一位叫吕四娘的女子摘取了脑袋,当然这种说法是不足采信的。如果在位的皇帝被民间女子刺杀,必然会招致黄家的报复。必然会在民间引起血雨腥风。必然会在文史中留下重重的一笔。
公元1722年,雍正登基。雍正是清朝唯一一个也是历史上少有的为贫苦农民(大部分是汉人)利益着想的皇帝。工作强度跟朱元璋有一拼。事实上雍正和朱元璋都是理性主义者,完美主义者。满清十二帝中,雍正一直是我最佩服的一位。
他的勤政。用“拼命四郎”形容一点不为过。在位十三年,坚持每日亲自批阅奏折,在已保存下来的数万件奏折上某些所批示的批语甚至高达一千多字…。设立军机处,将君权最大化;改土归流,大大巩固了对西南的统治;“摊丁入亩”实现土地均匀化,割富益贫的举措有力合理化了税负,既给乾隆攒够了零花钱,同时又加强城乡间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也不好女色。既没有继承父亲康熙的多情,也不像儿子乾隆那样滥情。
1、清史研究专家杨珍说:“雍正帝在位仅有13年,然而他却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迅速扭转了康熙晚期积弊严重,社会发展受到阻止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康乾盛世方能进入鼎盛时期,使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其最高峰。这一为期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雍正帝所具有的承先启后作用,无可或缺。如果从在位时间相对短暂,但建树之多,政绩之大并不亚于其他历史名君这一角度审视,雍正帝当属更为不易。”
2、著名历史学家郭福祥说:“清代的雍正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位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他那出色的才华、刚强的性格、传奇式的政治生涯以及充满矛盾的思想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3、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冯佐哲说:“雍正帝是一个卓越的实用主义政治家。”
4、刘桂林:“清世宗初政所表现出来的才能,非同一般,其精力过人、勤奋、干练,亦为常人所难及。”
5、著名历史学家易中天说:“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也许夸张了点,却是对雍正治国的公正评价。雍正无疑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他感情丰富,意志坚强,性格刚毅,目光锐利,而且奋发有为。”
扩展资料
资助书生
雍正帝当皇子时喜欢微服出行,广结侠义。某年到杭州,准备泛舟西湖游玩一番,刚出涌金门,看到一个书生在卖字,笔法颇为精到,胤禛便让他写了一副对联。其中有个“秋”字,书生却将“火”字旁写在了左边。胤禛便问:“这个‘秋’字你是不是写错了?”书生不以为然,说没写错,然后拿出一本名帖,翻开让胤禛比对。
胤禛说:“你既然如此博学,为何不去博取个功名呢?干嘛要在这卖字为生?”书生说:“我家里穷,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只能靠卖字为生,哪敢想什么大富大贵呢!”胤禛于是慷慨解囊,说:“我这有钱,可以资助你博取个功名,到时候别忘了我就行。”书生万分感谢,后来还真就考取功名,入了翰林。
此时胤禛也已登基,一日从名册上看见书生的名字,想起那次杭州之行,于是便召其入内。胤禛随手写了一个“和”字,故意将“口”字边写在了左边,然后让人拿给书生看。书生不明所以,回答说这是个错字。胤禛微笑不语。第二天,胤禛让书生拿着诏书去浙江,浙江巡抚受诏,诏中说:命此书生在涌金门再卖字三年,再来供职。书生这才恍然大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