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谢灵运被尊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是我国山水派的开山鼻祖

据《南史》记载,东晋时期,一位酩酊大醉的文学家曾说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曹子建就是写下《洛神赋》这一惊世之作的曹植,而这位认为除曹植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8 06:10:09

据《南史》记载,东晋时期,一位酩酊大醉的文学家曾说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曹子建就是写下《洛神赋》这一惊世之作的曹植,而这位认为除曹植外,天下人加起来才和他相等的"狂徒"就是谢灵运。他才华横溢,性格张扬,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是诗仙李白的偶像之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一个惊才绝艳的人物最后却是被公然处死,这是为什么?

谢灵运本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是东晋至刘宋时期的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出身于东晋时期的豪门谢家,他的母亲身份也不一般,是王羲之的外孙女刘氏。在这样的望族中成长,谢灵运受到的教育也是极好的,再加上他本身就天赋异禀,所以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不凡,他的祖父谢玄叹道:"我乃生瑍,瑍那得生灵运!"谢灵运也没有因此而骄傲,反而是更爱读书,博览群书下笔有神,就算是在能人辈出的江南,也没几个能将文章写得超过他。

义熙元年(405),谢灵运出任琅琊王、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参军,正式进入官场。谢灵运喜好奢华,他出行的车子往往装饰的十分华美,他的吃穿用度还像是在家中那样大手大脚,完全没有身为初入官场小吏的自觉。当时人们都效仿他,随着他来改变自己的风格,再加上他承袭了祖父的爵位"康乐公",所以世人称他为谢康乐。

永初元年(420),刘裕代东晋自立,谢灵运爵位由康乐公降为康乐县侯。以往他就因不受制于法律、肆意妄为而几次被罢免,到了这个时候仍不收敛,依然常常触犯礼法律令。不过好在他出身不凡且很有才华,朝廷也没有和他计较。谢灵运却没有自知之明,他觉得自己是有能力才干的政治家,理应参与国家大事,现在却被排挤在外,因此常常愤愤不平。

从永初三年(422)到元嘉九年(432)的十年间,谢灵运虽然是无法真正参与政治,但游山玩水却不落下。如果管辖的附近有什么名山秀水,他是一定要去的,而且每次出游往往是数十天不归,治民、进贤、决讼、检奸等郡守的主要职责,他向来不管,吟诗作赋才是他的主业。后来他因才华被文帝召见,每日早晚都陪在文帝身边,这样的殊荣也没能让他安分,反而更激起了他从政的想法。可后来几次参政不成,加上文帝同时赏识一些名声、爵位在他之下的人,谢灵运更加不满,最后次次称病不上朝。

谢灵运游山玩水的要求很多,而且常常是呼朋引伴,在游玩时路不好走,他都要招人修路造桥,如此 "大兴土木",这些举动往往会惊扰到当地官员。但碍于谢灵运本身的威望,王谢二家的势力,且这些行为也称不上大罪,这些官员也就不能多说什么,只能无奈接受。谢灵运因此更加放浪,在会稽时得罪了当地太守孟顗。孟顗一开始也不是没有忍让,但谢灵运几次三番冒犯,最终让他大怒,抓住一件小事,冠以"谋反"的罪名,一纸文书告到了皇上那。谢灵运不得不立马赶回皇帝面前,痛陈自己是被冤枉,痛哭流涕以表忠心。皇帝也知道谢灵运的为人,所以并没有处罚他,而是让他离开会稽,去临川待着。

到了临川,谢灵运还是照旧行事,结果又被弹劾。司徒派临川王的从事郑望生逮捕谢灵运,谢灵运却反而抓住郑望生,起兵叛逃。当然最后他还是被抓住了,这次是真的近乎谋反,但皇帝仍然爱惜他的才华不愿杀他,但碍于朝中其他人,他也不得不做出处罚,"灵运罪衅累仍,诚合尽法。但谢玄勋参微管,宜宥及后嗣,可降死一等,徙付广州。"

元嘉十年(433),秦郡府将宗齐受走到涂口桃墟村,看见路上有几个人聚在一起不像好人,于是他带着郡县长官派的人去抓捕,这些人被抓到狱中,没怎么审就招出来一件大事。其中一个叫赵钦的说:"同村薛道双先与谢康乐共事,以去九月初,道双因同村成国报钦云:'先作临川郡、犯事徙送广州谢,给钱令买弓箭刀楯等物,使道双要合乡里健儿,于三江口篡取谢。"这些人的目的明了了,本来一切还可能成功,如果不是他们因饥饿而在路边打劫被发现的话,此事就可以成了。

谢灵运的谋划失败,而且还被皇帝知晓,最终这位不可一世的大才子被皇帝的一纸诏书安排了结局,在广州,当着众人的面就地正法。终年四十九岁。

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稽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凄凄凌霜叶,惘惘冲风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悯。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这是谢灵运死前所吟,其中表达的悔意十分真切,只是现在悔之晚矣,几次三番出格,从来不思悔改,最终不过是作茧自缚罢了。

中国山水诗鼻祖:“才高一斗”的他,为何被公开处决?

中国山水诗鼻祖:“才高一斗”的他,为何被公开处决?

刘宋元嘉十年(433年),冬,寒风刺骨,万人空巷。

在当时广州的“闹市区”中,一个长着二尺美髯的中年男子正感慨万分,仰天长叹。

寒风刮过他沧桑的面容,随风飘来他残存于世间的最后一语:“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

中年男子悔恨自己不能彻底归隐,远离庙堂,做一化外放浪形骸之人。

然而,如今一切都太晚了。

一片唏嘘声中,中年男子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世间重归宁静。


被杀之人,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他的一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令“落笔摇五岳”的谪仙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王勃、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也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歌颂他。

谢灵运出身于南朝名门世家陈郡谢氏,他爷爷是当年在淝水之战中指挥东晋部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入侵者的谢玄。

在那个以“九品中正制”选贤举能的东晋王朝,门第的高低尤为重要。

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陈郡谢氏即属于其中的“上品”,后世曾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王”即名相王导、书法家王羲之他们那个大家族——琅琊王氏,而诗中所指的“谢”,即陈郡谢氏。


因此,刚出生的谢灵运便被烙上了名门贵胄的印章,成了那个时代的仅次于宗室皇族的贵族公子。再加上他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深得祖父谢玄宠爱。

谢玄曾说,我自认智力水平正常,怎么就生下了谢瑍(谢灵运的父亲)这种笨蛋。也是奇怪,谢瑍居然有福气生出谢灵运这种再世神童,真是想不到啊!

由于其自小聪颖过人,博览群书,诗书上的造诣在江左一带无人能出其右。因此,少年得志的谢灵运逐渐养成了自视甚高的性格。

谢灵运曾说,如果天下所有才子创造出来的学问重量为一石(古代计量单位,1石=10斗),那么曹植独占八斗,我自己占一斗,天下人共分剩下的一斗。言外之意,全天下除了曹植,我谁也不服。

在父亲、爷爷相继咽气后,谢灵运承袭了祖父身上的“康乐公”爵位,当时这属于含金量较重的高阶爵位,待遇丰厚。所以,还未满十八岁的谢灵运就享受着来自康乐县三千户人家的供养。

那段时间,称得上是谢灵运此生的高光时刻。年纪轻轻名利双收,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就差成个家了。

不过此时的谢灵运并不着急。作为名门贵族且身负爵位,不趁年轻好好放荡一下,装个13,如何对得起自己这高贵的血统。

刚袭爵的谢灵运,经常把马车和衣服都搞得很拉风,还时不时把一些比较旧的规矩、玩意翻出来,修修补补,推陈出新,建立自有品牌,迅速集结了一群疯狂追星的“私生饭”。

这群粉丝跟着他们的“爱豆”一起,玩起了时尚,并亲切给“爱豆”起名为“谢康乐”。

按惯例,像谢灵运这种贵族子弟,朝廷一般都会把他们当成储备干部使用。

因此,谢灵运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份委任状——散骑常侍,委任他为皇帝身边打杂的小秘书。

不过,自我感觉良好的谢灵运一看任命书,这不是大材小用吗?

于是,他死皮赖脸地上书请求朝廷换个新工作给他,经过一通软磨硬泡后,朝廷只好答应让他到大司马手底下去做个实习参谋长。

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为何会被公开处死?他都做了什么呢?

因其扣押调查的官员,犯了以下犯上的大罪,才使得宋文帝对他下了杀手,其中也有人使坏故意陷害他!

谢灵运只顾玩耍不管政事。

谢灵运喜好奢华,每每出行的车子都装饰的十分豪华,而且吃穿用度都是大手大脚。义熙元年出任大司马德文的行参军,进入官场。他在位期间根本无心政事,游山逛水从不落下。在他所管辖的地方名山秀水,他是必须会去了,而且是呼朋唤友,出行都是很铺张还劳民伤财,但他从来就没觉得有什么过错,每每出行之后数十天都找不到人,遇到有急事处理时也是一样,这样的他被同行时不时弹颏了,被上书皇帝,但他依旧没任何好的改变。

他扣押官员。

上任后的谢灵运玩忽职守,不理政务,被官员报给朝廷,并且宋文帝派出监察部门调查祥情,而他却直接把调查人员给扣押起来,还写了首诗: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这诗的意思让宋文帝伤心了,出于保护他还是只把他给流放。但传出有流贼救他走了,说他有反之心,而宋文帝为了堵悠悠众口,不得不把他当众给处理了!其实这应该是有心之人为了灭他故意做的局了,本身的他并没有如此想法了!

宋文帝其实很惜才一直都对他保护得很好。

其实谢灵运在犯了很多过错后,朝廷有很多官员对他喊杀。但宋文帝本着惜才的原则,屡次把他性命给救下了。而谢灵运却并不珍惜,总是以身试法,最后终究把自己的命给作没了!不得不说自作孽不可活啊,他终究没有好的下场!

一代文人就这样没了,空有了满腔才腹,却并没有把其用在正道上,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其枉费活这一遭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