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卢仝梅花诗

卢仝《有所思》里的梅花,写的是爱情是友谊还是另有寄托?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美人兮美人,不知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17 23:43:02

卢仝《有所思》里的梅花,写的是爱情是友谊还是另有寄托?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卢仝《有所思》节录

梅花与相思的美句,绕不开的是中唐一位诗人卢仝。

在卢仝之前,南北朝时代就有梅花相思的名诗

”折花逢驿使,寄予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 (南北朝)赠范晔诗。

表达的是朋友之间超乎金钱和世俗的友谊。我在江南的梅花林中,遇见了前往北方的驿使。

我将这里的梅花托驿使,带往没有梅花的寒苦北方。

我这江南的地方,没有什么特产,将梅花快递过去,带给你江南的春天,我的思念。我的思念像梅花一样芬芳。这里是指的男人间的友谊。

而且江南梅花在这首诗之前也有典故,汉朝《说苑》记录了先秦诸侯国之间的一个故事,说越国的使臣诸发觐见梁国国君时,只送了一枝梅花,且穿着非常简陋。梁王的大臣韩子很恼怒了,岂有拿着一枝梅花,这样的打扮见我家君王的道理?

但是梁王却给了诸发机会,谈理由,诸发说,我们是小国,年年打仗,且经济贫苦,这里的人上山打猎下海捕鱼,没有好衣服穿,我们穿不起一整套华丽的礼仪服装,我今天特地是将我们这里最好最珍贵的梅花送过来。梁王最终感动,平等建交。

那么梅花为什么在当时珍贵呢?因为南越是梅花的故乡,这里盛产优良的梅子,曾经供应给周朝的王室诸侯。虽然北方也有梅花梅子,但是优质的梅花品种还是来自南越。南越将珍稀的梅花树当国礼送给梁王,已经是他们最诚恳的礼仪了。

梅花送人,还代表着是拿出自己最好最诚挚的心意,在你眼中看起来平凡的东西,实际已经竭尽我的所有所能。

梅花自此之后,代表最纯洁高贵的情谊。

所以南北朝陆凯的《赠范晔诗》,是颇堪玩味细品的。一枝梅花已经代表的全部的相思。

”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江滨梅》早唐·王适

早唐王适,则以洗练仙气的手笔,描写了在汉江边开放的一树寒梅。

在天寒地冻,茫茫烟水的岸边,一棵梅花满身白花,芬芳开在江边的晨雾里。那密集的花蕾,像仙女身上珠光宝气的珍珠。

他将梅花形容成以为水边带着珍珠的仙子,内心充满惝恍迷离的思慕,生怕一转眼,这树美丽的梅花像仙女一样消失不见。

到底这里晨雾缭绕,隐隐约约的光彩,让人患得患失。

的确梅花寒香,有如天香,梅花先花后叶,在冰雪江边盛开的梅花,也只有天上的仙子可以比拟吧。这里充满了一种神话般的思慕。

这是较早将梅花比作仙女美人的诗,自然也有着作者深深的情感。

隔着距离的思慕向来就是爱情和情怀的极致,所谓佳人,美就美在,寒天冬月,在水一方。

对于梅花,很少有人以轻薄的姿态写她,因为实在她太高洁,甚至相思这样情人的字眼,也不敢随意加在梅花身上,因为梅花冷,而男女的情感是热烈浪漫,甚至带着世俗的。

但是唐朝卢仝《有所思》,竟然冲破了这种既定的框架和感觉。

所以称为奇。

比如在这首诗里,开始并没有写梅花,只是诉说一段爱情的患得患失的遭遇。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当时我在洛阳的时候,曾经醉卧在美人的家中,美人的颜色娇艳。如今我离开了洛阳,是美人抛弃他还是他离开了美人呢?总之那美人青楼珠帘的那种华美,已经离他很远。他自己在天涯。

“娟娟姮娥月,三五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在每个寒夜,我看着月亮都会想起美人,想着她翠色的眉毛,想着她美丽的鬓发,因为看见见,心中很痛苦。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我在几千里外,夜晚醉梦中,还仿佛和你在一起,醒来,却是独自在南方湘江水上,那湘江流水代表我的相思,日夜流淌,哪怕南方有更好的花木。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我惆怅弹着古琴,没有知音,美人啊美人,不知道你现在是在哪里,像仙女一样,和谁在一起。

读到这里,大抵明白了这是一桩惆怅的艳情故事,卢仝爱上了洛阳如花美人,却因为自己无法拥有,或者自身流落,和心中的爱人天涯海角,甚至还带着一点吃醋痛苦的忧伤,患得患失,辗转难免。

如果诗仅仅写到此处,也不过是一个潦倒士子的爱情悲吟。但是最后一句诗,拯救了整首诗的格调。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我彻夜相思,竟不知道窗前的梅花开了,忽然推开窗户,看到盛开芬芳在冰雪中的梅花,恍惚你就站在我面前。

而且用一个君字彻底提升了对方。对方是美人,但同时是令人尊重的君子。

那么回过来再看这首诗,其实处处铺垫,说美人如花,但住的是青楼珠箔,青楼在唐朝不是歌舞女子的住所和代称,是指好女子。那么青楼珠箔的美就是梅花的青枝白花的美。唐朝的梅花还没有像宋朝一样培育成粉色红色的观赏梅,如同王适诗里的梅花,梅花以粉白,白色为主,打苞开花时,如珠如玉。

而对于美人的描写,没有过多的华彩,翠眉蝉鬓,而他的琴是绿绮,一方面是古琴,另一方面汉朝司马相如弹奏的就是绿绮,他获得了才女卓文君的爱情。

实际上这里已经点出了他爱慕的对象,是梅花,或者梅花一样的高尚的知音女子。

我思念你思念到极致,窗户边开放的梅花,让我瞬间以为你来了,你就在身边。

如果说,这是一首爱情诗,最后一句的绚烂清奇,让人有着爱恋中人对女神那种思慕,拔高了爱的格调。

同时,他用君替代了美人,又让人有着君子之思的那种纯洁欢喜和执着。

从此梅花代表相思,成为一个典故,通用于高尚炙热的友谊。

那么这一首奇异的诗到底是写的爱情还是友谊还是另外有所寄托呢?

这也是让人琢磨不定的地方。唐朝和卢仝交好韩愈,说卢仝在洛阳非常贫寒,住的寒酸, 只有破屋数间,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而无齿,家中仅靠邻僧送米度日。

一,如果是爱情,他没有可能住在美人家中,要不就是他的想象,要不他写的就是洛阳地方的冬天盛开的梅花,应该种植在他家的附近,他能够时常醉卧。因为这首诗,如果将美人这种字眼扒开,写的就是梅花,而且是青枝白花的江梅。

二,如果是友谊,那是和卢仝交好的男性朋友。美人也常常用作比喻高洁优美的男性,比如杜牧形容美男子,也用梅花,那是水如环珮月如襟。但是只有最后一句照应得最美。我想念你,将窗前的梅花当作你的来临。

三,还有一种说法,任何文字都是作者的自传。写的是他自己曾经被某个高层厚待,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继续善待他,致使他流落惆怅。但是内心中,仍旧抱着惆怅的幻想。因为往往会将梅花开放比喻东君眷顾,一夜梅花满窗,比喻被眷顾知遇。

但是无论哪种解读,都不会让这首诗,破坏本身的奇特和魅力。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很有李白那种仙气和快意。

当然李白写牡丹盛名,这梅花圣手的冠冕就落在卢仝头上了,写尽了梅花承载的相思和欢喜。

卢仝的诗奇特,他的生平也实在奇特,他终生没有做官,长时间作为幕僚或者山客成为贵族的座上宾。但是中唐的甘露寺之乱中,他作为丞相的一个朋友被卷入进去,死在这次事变里。

一树盛开的山梅因此陨落。或者梅为知己者开,士为知己者死,在命运之中已经注定。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那相思中,梅花一夜全开了,可是思念的人从来不曾知道,直到伸到窗前,却还以为是你回来了。

出自唐代卢仝的《有所思》。

原文: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译文:

当时我在你家和你一起喝酒,看着你美丽如花,可以现在你离我而起,我只能在青楼里醉生梦死,和你相隔天涯。在高远的天空中,悬着一轮皎洁秀丽的明月,它不断地运行,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与美人的暌隔,却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这真令人肝肠断绝,难以为怀。

终日不见的美人,遥遥路远,心早已绝望。梦中醉卧在和她相会的地方,一觉醒来发现是梦,于是泪流得像湘江水一样多。

湘江两岸花木茂盛,但是你不在身边是多么让人忧愁呀。尽管曲调高妙,但因为美人远去,没有知音欣赏,所以,断绝琴弦,不再弹奏。美人啊美人,我真的不知道你是傍晚的雨水还是早晨的云霞?在那相思中,梅花一夜全开了,可是思念的人从来不曾知道,直到伸到窗前,却还以为是你回来了。

扩展资料

诗词赏析

卢仝年轻时隐居少室山,家境贫困,刻苦读书,颇有拯世济民之志,但终生未能仕进。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王涯家,与王同时遇害。

其诗对当时腐败的朝政与民生疾苦均有所反映,风格奇特,近于散文。表面上写的是深沉的爱情,实际上却是借以寓托诗人的理想,抒写自己的胸臆。

由于极度思念,诗人出现了幻觉,忽然看到窗前的梅花绽放了,还以为是美人回来了。“疑是君”,表明这个美好的错觉是转瞬即逝的,一旦清醒,痛苦便会加倍。这一结句,不但将相思刻画得有形、有色、有味,更将主人公因相思而神魂颠倒的状态刻画出来。

读完此诗,仿佛看见一个愁肠百结的男人站在湘水畔,巫峡边,茕茕孑立。面对着一江碧水,森森花木哀哀长歌,他的深情悲戚,大有太白醉卧,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果然,他的辗转难断,却又应了那一句,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本诗最为人称道的是最后两句,将相思之情写得有形有色,连香气也隐然鼻端了。还有那点揣测和欣喜,因为太思念一个人而出现的眼错幻觉:“忽到窗前疑是君”,屡屡为评家称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所思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是什么意思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出自唐代卢仝的《有所思》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赏析:

《有所思》本是汉乐府古题,后世用此题的拟作很多,大多表现男女间的愁思。卢仝的这首诗拟写古题,诗意也与众人的拟作相同。但它的艺术成就,却是所有似作中最杰出的一篇。

诗落笔扣题,抓住“思”字赋写,开篇二字即进入深长的回忆之中。“当时”,乃以前与女子欢聚的日子。那时,美人韶颜丽姿,犹如盛开的鲜花一般,我为之倾慕,竟然酩酊大醉在她的家里。可见,当初两人是多么情意缠绵!而今天重游旧地,美人早已离去,无法再见面,只有过去的珠箔帷幕依然如故,一派惹人悲伤愁怨的凄凉景色。接着,由“天涯”二字拓开视野。在高远的天空中,悬着一轮皎洁秀丽的明月,它不断地运行,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三五,指十五日,月亮最圆的一天。二八,指十六日,月亮由圆开始变缺。姮娥,即嫦娥。相传嫦娥因偷吃仙药飞上月宫而成仙,故诗中称明月为“姮娥月”。明月的形象本来就很美丽,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所构成的意象使明月更加美丽。这两句写明月,实隐喻美人,而明月的圆缺,又暗寓人的离别相聚。“翠眉蝉鬓生别离”

一句,紧承上两句,并包括了上述的两个意思。黛青的眉毛,蝉鬓的发式,都是女子漂亮的打扮,此即代指美女。与美人无端离别,远比明月的圆缺还要使人哀伤。月儿虽有圆缺之分,但终究可以看到,而与美人的暌隔,却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这真令人肝肠断绝,难以为怀。

从“心断绝,几千里”,诗意进一步深入,因相思而梦。美人在数千里之外的天涯海角,不得相见,只有托之于梦幻境界。巫山云,化用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在巫山梦遇朝云暮雨的神女的故事,意谓在梦中见到了美人,再次享受到醉卧美人家的温馨生活。

然而,这毕竟是虚幻的梦境。梦中“一晌贪欢”,惊醒以后,觉得更加悲切,因而泪水盈眶。“泪滴湘江水”,暗用舜出巡死于苍梧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而恸哭,泪洒翠竹而成洞庭斑竹的故事。

诗截取“泪”字,另成新意,意谓伤心而落下的泪水汇成滔滔的湘江水,可见悲伤是多么深厚!接着的两句,又换一个角度来写,以乐景写哀情。湘江两岸,树木葱茏,花枝鲜艳,呈现出一派诱人的美丽景象。

但是,见不到美人,这些花木不仅不能使人心情畅快,反而更加伤心不已。愁怨深沉,只好借弹琴(绿绮:司马相如琴名,此泛指琴。)来发泄情感。尽管曲调高妙,因为美人远去,没有知音欣赏,所以,断绝琴弦,不再弹奏。以上八句,从梦中写到梦后,反复抒发无法再见到美人的悲伤哀怨的情感。

最后四句,写不能见到美人后的痴想。前二句用骚体,并以相同字、词的重复出现,构成复沓句式,反复咏叹,表现了无限深沉的感叹。其中“暮雨”、“朝云”,还是用《高唐赋》的字面,借以表达美人远在天涯,到处漂泊的意思。诗意表面上是通过想象,慨伤美人不知究竟在何方?其实仍然渴望她能回到旧日楼头,与“我”重新聚会。末两句可能受王维《杂诗》(其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的启发,经过点化而来。它采用比兴象征的手法,忽发怪想:经过一夜的苦苦相思,到窗前一看,那绽开蓓蕾的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满袖,“ 我”简直以为她就是美人,从天涯回来与“我”相会,使我心中产生了霎间的惊喜。这里,运用疑幻为真,表达深切的相思之情。而幻觉一旦消失,回到真实中来以后,就会更加伤心。

因此,这四句在深一层的意脉上,表现的是希望与美人重逢,但又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刻骨铭心的情思。

属于“韩门诗派”的卢仝,诗歌以险怪见称。但这首《有所思》则通俗明晰,清丽可喜。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遣词造语清新明快,色泽的涂抹也浅淡清秀,不事雕饰,不追求华丽的藻饰。二是诗中虽然屡次用典,但都好象信手拈来,融化无迹,达到了以意取事,一片神行的境地,既丰富了诗的涵意,也具有通俗明快的特色。三是运用了多种民歌艺术手法,如“三三七”句式,某些字、词的反复出现,许多句与句之间采用蝉联的结体方式等。这些手法,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造成了回环往复的特色,使诗富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既深情绵邈,又通俗明白,大大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