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怎样记载的夏侯惇,夏侯惇是曹魏第一将吗

夏侯惇是曹操最喜欢和信任的大将之一,深受曹操重用,他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的将领,一生跟随曹操征战天下,异常勇猛,可以说是曹魏政权的开国元勋。
那么,夏侯惇是怎么死的呢?真是被吓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8 14:51:46

夏侯惇是曹操最喜欢和信任的大将之一,深受曹操重用,他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的将领,一生跟随曹操征战天下,异常勇猛,可以说是曹魏政权的开国元勋。

那么,夏侯惇是怎么死的呢?真是被吓死的吗?正史是如何记载的?结局如何?

夏侯惇是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之后,夏侯惇十四岁的时候,有人侮辱他的老师,他将侮辱老师的人杀了,其性格刚烈可见一斑。

濮阳之战前,曹操率军去打陶谦,让夏侯惇留守濮阳,张邈叛变,勾结吕布打曹操,当时,曹操的家属都在鄄城,夏侯惇率军去保护,结果,在半路上与吕布军遭遇,双方展开大战,吕布随即退走,可见夏侯惇之猛。

《三国志 夏侯惇传》记载: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適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

能逼退吕布,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在演义中,夏侯惇还和关羽打了个平手,武艺非常高强。

吕布退走之后,偷袭了濮阳,夺取了夏侯惇大军的辎重。并派人诈降,趁机挟持了夏侯惇,索要大量财物,夏侯惇军大乱,不知所措,夏侯惇的部将韩浩带兵在夏侯惇营门口,命令诸将按兵不动,安定了局面。然后派人去见挟持者,说,按照我们的国法,可以不顾人质的性命,直接击杀挟持者,结果,挟持者害怕了,放弃了抵抗。

夏侯惇因此得以生还,后来,曹操还下令,以后再有此类事情,当时击杀挟持者,不用考虑人质安全,从此以后,挟持的事件再也没有发生了。

后来,夏侯惇在与吕布的交战中,左眼被射瞎了,此后,军中都称他为盲夏侯,夏侯惇听了非常厌恶,照镜子时,将镜子摔在地上。

在演义中,夏侯惇更猛,被曹性射瞎了左眼,夏侯惇拔掉箭,上面带着眼珠子,夏侯惇说,父精母血,不可丢弃,随即吃下,追上去一枪将曹性刺死。其威猛强悍,异于常人。

曹操后来便让夏侯惇做一些类似屯田的事情。

《三国志 夏侯惇传》记载: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曹操很看重夏侯惇,经常和夏侯惇一同出行,乘坐同一辆车子,甚至可以自由出入曹操的卧室,诸将谁都比不上曹操对夏侯惇的礼遇。

《三国志 夏侯惇传》记载: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夏侯惇后来是怎么死的呢?是被吓死的吗?

在演义中,夏侯惇是被吓死的,说是曹操病重,召夏侯惇前来议事,夏侯惇来到殿门前,忽然看到被杀的伏皇后、董贵人、伏完、董承等人的阴魂,吓得昏倒在地,从此得病,很快死了。

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夏侯惇的死因,只是记载曹丕继承魏王王位,封夏侯惇为大将军,几个月后,夏侯惇就死了,死因不详。

《三国志 夏侯惇传》记载: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从以上记载来看,估计也是病死的。

夏侯惇被射中眼睛之后,拔箭啖之的行为,真正的后果是什么?夏侯惇拔矢啖睛,是在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夏侯惇这个操作虽然瞬间惊呆了所有在场的人,让他趁势杀了暗箭伤他的人,但终归受伤太严重,不能持久,他率领的先锋部队被击败了,夏侯惇从此成为残疾人,成了独眼将军。说起夏侯惇,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吃眼珠子了。

真正的后果就是,夏侯惇空前绝后、独一无二了。试问,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还有第二例“拔矢啖睛”的大无畏的英勇行为吗?答案肯定是没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夏侯惇就是这样的孤独,又是这样的高岸和伟大。他一口吞下自己眼珠的绝世风采,就此载入人类史册,流芳百世、万古长青!

今天,我们除了缅怀夏侯老将军的光辉岁月以外,还要分析一下,他为什么要一口吞下自己的眼睛?在眼睛中箭,痛不欲生的那一刹那、一瞬间他心里想到的是什么?他拔矢啖睛的主观意识是什么?这一英勇无畏的行动能够发挥多大的主观能动作用?

“知人未易,人未易知。”这句话就是说想了解清楚别人不容易;让别人了解清楚也不容易。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所以,人们总喜欢说:“理解万岁!”下面,我们就先看看夏侯惇老将军中箭的过程。以便剖析他的内心世界。《三国演义》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惇拔矢啖睛》这样写的:

却说,夏侯惇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高顺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惇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惇不舍,亦绕阵追之。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入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两边军士见了,无不骇然。夏侯惇既杀曹性,纵马便回。高顺从背后赶来,麾军齐上,曹兵大败。夏侯渊救护其兄而走。

夏侯惇当时左目中箭痛不可当,心中不知道有多少的苦衷想与人言却又难与人言哪!眼珠的神经直连大脑,一旦受伤就格外痛楚。一般人就可能直接痛晕过去了。

但是,夏侯惇老将军不亏为是沙场老将、身经百战,因此剧痛之下,尚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头脑的清醒。他大喝一声就是为了涨自己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他的耳中“嗡”的一声,仿佛是响彻云霄的“咚咚”战鼓声,又像是战友们为他助威的呐喊声。夏侯惇老将军在一瞬间心潮澎湃百感交集,他想到了以下这些:

第一、要对暗箭伤人的曹性要尽快实施报复。“报仇,报仇!”这就是他当时最坚定的信念。于是,他在万军之中,找到了曹性,一枪捅死曹性,亲手报了大仇。

第二、我是夏侯惇,是曹丞相手下数一数二的猛将,此时此刻,我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让所有人看看,曹丞相手下的大将有多坚强。他也是靠这一信念支撑了下去。这绝对不是好大喜功,而是一个统帅所具备的最难得的素质。要知道,他就是这支部队的精神支柱啊!所以,夏侯惇所能做的就是:坚持一刻是一刻。

第三、我中箭了,作为一个将军,临阵中箭也是司空见惯了。但是,我夏侯惇中箭也要中的轰轰烈烈、惊世骇俗。我要做出所有的人都出乎意料的惊天举动,最好能惊天动地、空前绝后。的确,他做到了,在古代战争史上算是真正空前绝后了。对于中箭后的表现,他最瞧不起关羽。因为,关羽经常中箭,却总是中了那么默默无闻。难道,借中箭的机会炒作一下自己还有什么不好意思吗?靠,关羽的那个小箭一次又一次中的,要么就是自艾自怜,要么就是忍气吞声。

于是,他做出惊天的壮举,一口吞下自己的眼珠;说了一句豪言壮语“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就此蛮声海内外。

第四、他感到无比的豪迈:“普天之下,还有谁吃过自己的眼珠?”这世界吃过猪眼、鱼眼的肯定是不乏其人。但是,吃过人眼而且是自产自销的,肯定就夏侯惇老将军自己一个人了。唐僧吃过人参果;孙悟空吃过蟠桃;玉皇大帝吃过龙肝;杨过吃过大蛇胆;重耳吃过介子推大腿内侧的肉;花铁干吃过结义兄弟的尸体;洪七公吃过红烧大蜈蚣等等。反正吃自己身上肉的还真是没有听说过。

“我今天就让在场的所有人看看,什么叫做心狠手辣?”男人嘛,就应该对自己下手狠一点。

好了,夏侯惇老将军的心态,我们分析完了。最后再看一下,他此举的收获到底有哪些。

第一、“拔矢啖睛”的杰作,使他在一流高手中开始名列前茅。说实话,夏侯惇虽然久经沙场身经百战,但是可圈可点的模范战例还真是不多。他早期跟随曹操参加讨伐董卓时默默无闻;讨伐吕布和高顺的第一场大战以失败告终;虎牢关也毫无建树;带10万大军讨伐刘备在博望坡被诸葛亮一把火烧的焦头乱额;白马坡面对颜良和大家一起不寒而栗等等。要不是这一次“拔矢啖睛”,他真的不见得就能名列许褚、徐晃、张辽、张郃之前。

第二、从此以后,他变得一目了然、达观知命,对人对事都豁达大度多了。像黄河渡口,他阻拦关羽就反复解释和说明自己的苦衷。关羽也因此信以为真不予计较,跟他敷衍了十几合了事。

第三、“拔矢啖睛”成为他军事生涯里程碑式的标志,是他不可或缺的“军功章”或“功劳簿”。可以说,此战之后,曹操只要一看到夏侯惇就立即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他过去的功劳和苦劳。以至于在以后的岁月里,曹操对夏侯惇基本上是只奖不罚。

另外,一些晚生后辈们,一看到夏侯惇的独眼,肯定会终生难忘而且会无比崇拜地倾听他对年轻时代光辉岁月的思念和追忆。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夏侯惇老将军伤了一只眼睛后,武勇不减当年,仍然多次参加大战。他为曹魏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夏侯惇被射中眼睛之后,拔箭啖之的行为,真正的后果是什么?夏侯惇拔矢啖睛,是在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夏侯惇这个操作虽然瞬间惊呆了所有在场的人,让他趁势杀了暗箭伤他的人,但终归受伤太严重,不能持久,他率领的先锋部队被击败了,夏侯惇从此成为残疾人,成了独眼将军。说起夏侯惇,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吃眼珠子了。

真正的后果就是,夏侯惇空前绝后、独一无二了。试问,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还有第二例“拔矢啖睛”的大无畏的英勇行为吗?答案肯定是没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夏侯惇就是这样的孤独,又是这样的高岸和伟大。他一口吞下自己眼珠的绝世风采,就此载入人类史册,流芳百世、万古长青!

今天,我们除了缅怀夏侯老将军的光辉岁月以外,还要分析一下,他为什么要一口吞下自己的眼睛?在眼睛中箭,痛不欲生的那一刹那、一瞬间他心里想到的是什么?他拔矢啖睛的主观意识是什么?这一英勇无畏的行动能够发挥多大的主观能动作用?

“知人未易,人未易知。”这句话就是说想了解清楚别人不容易;让别人了解清楚也不容易。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所以,人们总喜欢说:“理解万岁!”下面,我们就先看看夏侯惇老将军中箭的过程。以便剖析他的内心世界。《三国演义》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惇拔矢啖睛》这样写的:

却说,夏侯惇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高顺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惇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惇不舍,亦绕阵追之。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入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两边军士见了,无不骇然。夏侯惇既杀曹性,纵马便回。高顺从背后赶来,麾军齐上,曹兵大败。夏侯渊救护其兄而走。

夏侯惇当时左目中箭痛不可当,心中不知道有多少的苦衷想与人言却又难与人言哪!眼珠的神经直连大脑,一旦受伤就格外痛楚。一般人就可能直接痛晕过去了。

但是,夏侯惇老将军不亏为是沙场老将、身经百战,因此剧痛之下,尚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头脑的清醒。他大喝一声就是为了涨自己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他的耳中“嗡”的一声,仿佛是响彻云霄的“咚咚”战鼓声,又像是战友们为他助威的呐喊声。夏侯惇老将军在一瞬间心潮澎湃百感交集,他想到了以下这些:

第一、要对暗箭伤人的曹性要尽快实施报复。“报仇,报仇!”这就是他当时最坚定的信念。于是,他在万军之中,找到了曹性,一枪捅死曹性,亲手报了大仇。

第二、我是夏侯惇,是曹丞相手下数一数二的猛将,此时此刻,我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让所有人看看,曹丞相手下的大将有多坚强。他也是靠这一信念支撑了下去。这绝对不是好大喜功,而是一个统帅所具备的最难得的素质。要知道,他就是这支部队的精神支柱啊!所以,夏侯惇所能做的就是:坚持一刻是一刻。

第三、我中箭了,作为一个将军,临阵中箭也是司空见惯了。但是,我夏侯惇中箭也要中的轰轰烈烈、惊世骇俗。我要做出所有的人都出乎意料的惊天举动,最好能惊天动地、空前绝后。的确,他做到了,在古代战争史上算是真正空前绝后了。对于中箭后的表现,他最瞧不起关羽。因为,关羽经常中箭,却总是中了那么默默无闻。难道,借中箭的机会炒作一下自己还有什么不好意思吗?靠,关羽的那个小箭一次又一次中的,要么就是自艾自怜,要么就是忍气吞声。

于是,他做出惊天的壮举,一口吞下自己的眼珠;说了一句豪言壮语“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就此蛮声海内外。

第四、他感到无比的豪迈:“普天之下,还有谁吃过自己的眼珠?”这世界吃过猪眼、鱼眼的肯定是不乏其人。但是,吃过人眼而且是自产自销的,肯定就夏侯惇老将军自己一个人了。唐僧吃过人参果;孙悟空吃过蟠桃;玉皇大帝吃过龙肝;杨过吃过大蛇胆;重耳吃过介子推大腿内侧的肉;花铁干吃过结义兄弟的尸体;洪七公吃过红烧大蜈蚣等等。反正吃自己身上肉的还真是没有听说过。

“我今天就让在场的所有人看看,什么叫做心狠手辣?”男人嘛,就应该对自己下手狠一点。

好了,夏侯惇老将军的心态,我们分析完了。最后再看一下,他此举的收获到底有哪些。

第一、“拔矢啖睛”的杰作,使他在一流高手中开始名列前茅。说实话,夏侯惇虽然久经沙场身经百战,但是可圈可点的模范战例还真是不多。他早期跟随曹操参加讨伐董卓时默默无闻;讨伐吕布和高顺的第一场大战以失败告终;虎牢关也毫无建树;带10万大军讨伐刘备在博望坡被诸葛亮一把火烧的焦头乱额;白马坡面对颜良和大家一起不寒而栗等等。要不是这一次“拔矢啖睛”,他真的不见得就能名列许褚、徐晃、张辽、张郃之前。

第二、从此以后,他变得一目了然、达观知命,对人对事都豁达大度多了。像黄河渡口,他阻拦关羽就反复解释和说明自己的苦衷。关羽也因此信以为真不予计较,跟他敷衍了十几合了事。

第三、“拔矢啖睛”成为他军事生涯里程碑式的标志,是他不可或缺的“军功章”或“功劳簿”。可以说,此战之后,曹操只要一看到夏侯惇就立即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他过去的功劳和苦劳。以至于在以后的岁月里,曹操对夏侯惇基本上是只奖不罚。

另外,一些晚生后辈们,一看到夏侯惇的独眼,肯定会终生难忘而且会无比崇拜地倾听他对年轻时代光辉岁月的思念和追忆。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夏侯惇老将军伤了一只眼睛后,武勇不减当年,仍然多次参加大战。他为曹魏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夏侯惇怎么死的

夏侯惇是因病去世的。

夏侯惇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

夏侯惇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扩展资料

夏侯惇能成为第一大将的原因:

在曹魏诸将中资历最老,与曹操的关系最为亲密。夏侯惇本人是曹操的从兄弟,夏侯氏和曹氏的军队则堪称曹操的嫡系部队,与其他军队有着本质区别。因此,《三国志》才会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将领单独归类至《诸夏侯曹传》部分,而夏侯惇的传记顺序也位列所有人之首。

作为夏侯氏的族长,夏侯惇的地位也高于战功更多的夏侯渊。以至于在介绍夏侯渊时还要加一句“惇族弟也”。

在正史的记载中,曹魏猛将夏侯惇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夏侯惇是曹操最喜欢和信任的大将之一,深受曹操重用,他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的将领,一生跟随曹操征战天下,异常勇猛,可以说是曹魏政权的开国元勋。

那么,夏侯惇是怎么死的呢?真是被吓死的吗?正史是如何记载的?结局如何?

夏侯惇是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之后,夏侯惇十四岁的时候,有人侮辱他的老师,他将侮辱老师的人杀了,其性格刚烈可见一斑。

濮阳之战前,曹操率军去打陶谦,让夏侯惇留守濮阳,张邈叛变,勾结吕布打曹操,当时,曹操的家属都在鄄城,夏侯惇率军去保护,结果,在半路上与吕布军遭遇,双方展开大战,吕布随即退走,可见夏侯惇之猛。

《三国志 夏侯惇传》记载: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

能逼退吕布,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在演义中,夏侯惇还和关羽打了个平手,武艺非常高强。

吕布退走之后,偷袭了濮阳,夺取了夏侯惇大军的辎重。并派人诈降,趁机挟持了夏侯惇,索要大量财物,夏侯惇军大乱,不知所措,夏侯惇的部将韩浩带兵在夏侯惇营门口,命令诸将按兵不动,安定了局面。然后派人去见挟持者,说,按照我们的国法,可以不顾人质的性命,直接击杀挟持者,结果,挟持者害怕了,放弃了抵抗。

夏侯惇因此得以生还,后来,曹操还下令,以后再有此类事情,当时击杀挟持者,不用考虑人质安全,从此以后,挟持的事件再也没有发生了。

后来,夏侯惇在与吕布的交战中,左眼被射瞎了,此后,军中都称他为盲夏侯,夏侯惇听了非常厌恶,照镜子时,将镜子摔在地上。

在演义中,夏侯惇更猛,被曹性射瞎了左眼,夏侯惇拔掉箭,上面带着眼珠子,夏侯惇说,父精母血,不可丢弃,随即吃下,追上去一枪将曹性刺死。其威猛强悍,异于常人。

曹操后来便让夏侯惇做一些类似屯田的事情。

《三国志 夏侯惇传》记载: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曹操很看重夏侯惇,经常和夏侯惇一同出行,乘坐同一辆车子,甚至可以自由出入曹操的卧室,诸将谁都比不上曹操对夏侯惇的礼遇。

《三国志 夏侯惇传》记载: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夏侯惇后来是怎么死的呢?是被吓死的吗?

在演义中,夏侯惇是被吓死的,说是曹操病重,召夏侯惇前来议事,夏侯惇来到殿门前,忽然看到被杀的伏皇后、董贵人、伏完、董承等人的阴魂,吓得昏倒在地,从此得病,很快死了。

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夏侯惇的死因,只是记载曹丕继承魏王王位,封夏侯惇为大将军,几个月后,夏侯惇就死了,死因不详。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