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期变更线为什么是弯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什么向东弯曲

基里巴斯位于太平洋中部,由33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21个岛有常住居民)。
基里巴斯陆地面积约811平方公里,约为崇明岛的2/3。基里巴斯面积不大,而且分属吉尔伯特、菲尼克斯和莱恩三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04 15:56:00

基里巴斯位于太平洋中部,由33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21个岛有常住居民)。

基里巴斯陆地面积约811平方公里,约为崇明岛的2/3。基里巴斯面积不大,而且分属吉尔伯特、菲尼克斯和莱恩三大群岛,岛屿之间距离遥远,东西之间跨越3800多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350万平方公里。

基里巴斯人口约11.6万,其中90%以上属密克罗尼西亚人,曾是英国殖民地,官方语言为英语。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Tarawa),位于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环礁南部,人口约5万。

基里巴斯是世界上唯一纵跨南北半球,横跨东西半球的国家,国际日期变更线绕着它走。

大航海时代以前,大多数人认为世界是一个平面,东西两头相距遥远。大航海时代,麦哲伦则认为地球是圆的,决定来一次环球航行,来证明地球确实是圆的。

图-一部分认为地球是平的

1519年,在西班牙国王的帮助下,麦哲伦组建了一支船队,带着几百人离开西班牙,驶向浩瀚的大西洋。

麦哲伦船队驶向西南方向的南美洲,然后沿着南美洲东海岸南下,经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进入太平洋。南美洲大陆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后来命名为麦哲伦海峡。之后船队横穿整个太平洋,进入东南亚的菲律宾群岛,可惜的是麦哲伦本人死于此。几年后,船队经印度洋、非洲南部好望角,向北回到了西班牙。事实证明,地球确实是圆的。

幸存的船员发现他们记载的航行日志,比陆地上的日期少了一天,这事在当时引发轰动,有人甚至怀疑是太阳吃掉了人类的一天。

后来人们发现其中的奥妙,船队由东向西航行绕地球一圈后,时间会少一天,反之如果由西向东环行地球一圈会多一天。

随着人们对地球的不断发现,需要给地球确定位置与方向,以便人们远航定位。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有一条南北方向的线,定为0°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与之对对应的,地球另一头,理应有一条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的线。

为了解决绕地球航线会多一天或少一天的问题,规定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东经180°线穿过楚科奇半岛,为了让亚洲与北美洲不在同一天,国际日期变更线就绕过楚科奇半岛,从白令海峡南下。由于美国阿拉斯加西南部狭长的阿留申群岛,也是横跨东西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再绕过阿留申群岛,然后恢复到东经180°线(西经180°线)。

东经180°线南下到赤道附近,虽然没有直接从哪个岛上经过,但穿过东西距离达到3800公里的基里巴斯。为了让基里巴斯处于同一天,国际日期变更线从东侧绕过。

同样的道理,国际日期变更线向南还绕过岛国图瓦卢和斐济,在新西兰的东南方向,再折回与东经180°线重合。

为什么有东14区

有东14区是因为基里巴斯领土横跨了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一个国家出现两个日期,因此多加入了东14区。

有关时区的规定,虽然1884年划定时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但是1979年成立的基里巴斯领土却跨越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基里巴斯的UTC有:莱恩群岛(UTC+14)、菲尼克斯群岛(UTC+13)、吉尔伯特群岛(UTC+12),这样保证一个国家内的日期为同一天。

又因为夏令时,比如新西兰是UTC+12,在夏时制改用UTC+13,这样,便出现了东十四时区。

东14区的由来

在地球上不同的国家之间,时间会相差很多,基里巴斯共和国作为世界上时间最早的国家,比地球上任何一个国有都早进入新的一天,这个国家自创东14区的时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上时间最早的国家。

基里巴斯有五个不同的时区,在对时间的管理上,以及对人们的生活上,均会变得混乱。因此,基里巴斯共和国自创了14区,在时间上做了相对统一,也让国际日期变更线拐了个大弯,世界上自创14时区的国家也只有基里巴斯共和国了。

毫无疑问,基里巴斯已成为世界上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国家,当基里巴斯的莱恩群岛开始进入新年时,位于同经度的夏威夷刚进入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并等待新年的到来。

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黎明、正午、黄昏和子夜,由东向西依次周而复始地在世界各地循环出现。地球上新的一天究竟应该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呢?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曾有不少争论,也产生过不少的误会和麻烦。据说,19世纪在俄国伊尔库次克附近一个小镇上有个邮政官于9月1日早上7点钟给芝加哥邮局拍了一份电报,可回电却说“8月31日9时28分收到来电……”这让人简直莫名其妙,9月里拍的电报,怎么会在8月里收到的呢?类似这样的误会那时几乎天天发生。
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还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度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日界线就不再穿过任何国家。这条线上的子夜,即地方时间零点,为日期的分界时间。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一日开始和终了的界线,因此,它所通过的东西12时区就成为一个十分特殊的时区。在这个时区里,时间都一致,而日期却不同,仅一线之隔,东西竟相差一天,西边要比东边早一天。居住在日期变更线西边楚克茨克半岛上的人,是全世界迎接新年最早的人,而居住在这条线东边的、仅一水之隔的美国阿拉斯加人,却要等待一昼夜之后才能过新年。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着,地球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地在各地出现。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现在公认的与东、西经一百八十度经线重叠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格林尼治时间”是穿过英国伦敦郊区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的时间,国际上规定为“世界时”。一百八十度经线正好处于与它相对应的地球另一面。
这条穿过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这是为了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几个曲折的曲线。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