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时期的苏联军事实力究竟有多强?如果苏联动用全部实力,八天之内就能轻松荡平西欧,直指美国,北约根本顶不住,甚至挑战全世界也不在话下。如果仔细研究关于巅峰时期苏联军力的相
巅峰时期的苏联军事实力究竟有多强?如果苏联动用全部实力,八天之内就能轻松荡平西欧,直指美国,北约根本顶不住,甚至挑战全世界也不在话下。如果仔细研究关于巅峰时期苏联军力的相关数据,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这哪里是一个国家啊,明明是一个为战争打造出来的伪装成国家的军事扩张机器。巅峰时期的苏联拥有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占到全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口也达到了2.8亿,排到了当时世界第三的位置,再加上4万颗核弹、6万辆坦克和几百万军队以及在第三世界国家25亿人的国际号召力,这时候的苏联的军事实力让全世界都胆寒,就连美国都不是他的对手。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自然无法想象那个横跨在亚欧大陆的红色帝国究竟有多可怕,那我们该如何去衡量当时苏联的军事实力呢?这就要说到大名鼎鼎的八一军演了。
苏联
为了向全世界炫耀苏联的强大武力,震慑北约国家,1981年,一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西方-81”军演在波罗的海沿岸举行。这场演习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假想敌,历时8天,苏联出动近50万兵力,演习的结果是,苏联在八天之内就能横扫西欧各国,占领整个欧洲大陆,这次军演中展现出的苏军力量让北约成员国无一不瑟瑟发抖,西欧各国坦言道,如果苏联军队真的发动对北约的进攻,那么西欧的军队是完全抵挡不住的,更何况除了苏联,还有华约国家,这个时候只能靠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假如美军能在苏联军队完全占领欧洲大陆前登陆的话,或许能够阻止苏联,一旦苏联完全控制了欧洲海岸线,那么西欧各国将会完全覆灭。
那么,苏联究竟是为什么要组织这场军演?军演全程又是如何进行的呢?北约观察员在看完军演后为何如此震惊?它又是如何影响美国政策和世界格局的呢?这场军演又和我国十天后的华北大演习有什么关系呢?这些疑问,奇幻志将为大家一一解答,揭开苏联“西方-81”军演背后的故事,在这里我先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大家多多点赞、评论、关注,把本文分享给家人朋友,让他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那话不多说,我们马上开始讲述。
要谈苏联,不管是什么话题,都绕不开那场轰动世界的苏维埃武装起义——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在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工人和贫农联合推翻了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十月革命
1918年,苏俄内战爆发,为了抗击白军,苏俄同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建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到1922年战争结束后各国共产党开始讨论成立联合国家的问题,以便更快地恢复国民经济,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属于苏联的时代正式开始。苏联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因此它向全世界输出社会主义革命,在苏联的影响下,各国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共产党,并统一成立了共产国际。
列宁同志去世后,斯大林掌握了苏联最高权利,在他的领导下,苏联迅速脱离了落后的农业国家的发展模式,成为一个重工业和军事强国,到二战前已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而排第一的正是美国。可以说,在这时,苏联和美国就已经开始暗暗较劲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苏联会将革命输出到美国,但是意外发生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对抗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首的轴心国阵营,苏联和美英等国摒弃意识形态问题,结成反法西斯同盟,打赢了二战。苏联在二战中的出色表现使得一大批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东欧地区,因此,关于这场演习的最重要的背景——冷战,也在这时候开始。
苏联红军把国旗插在德国国会大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迅速由共同反对法西斯实力转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意识形态对立。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拉开了序幕,一年后美国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冷战正式开始。面对战后满目疮痍的世界,美国出台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西欧各国接受了来自美国的大量援助,苏联也帮助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进行重建工作,世界经济逐渐恢复,而两大阵营之间的分歧则越来越大。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1949年,为了遏制苏联在欧洲的发展,美国联合西欧一些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该组织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美国通过北约组织,在欧洲设立了大量军事基地,控制了西欧的防务体系。为了对北约进行反制,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签订了《华沙条约》,华约组织成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国和苏联作为当时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开始了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尽管双方在意识形态上充满了分歧和矛盾,但是也都极力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对抗主要是通过经济、政治、科技、外交竞争以及军备竞赛、太空竞赛等方式进行,而我们要讲的八一军演,就是苏联在军事、政治方面对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的示威和炫耀,并不带有战争目的。
太空竞赛苏联宣传画
美苏两国在相互竞争中来到了60年代。1964年,在冷战中产生重要影响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上台。他上台后,大力发展苏联的军事力量,核武器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尤其是70年代爆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让苏联这个产油国的收入大量增加,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军事建设,军费开支甚至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财政支出。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的霸权主义达到了最高潮,不仅仅是与意识形态不同的资本主义阵营有对立,而且对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国家也发动侵略,如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侵犯我国的珍宝岛等等,这样的苏联其实已经背离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初衷。
苏勋宗
苏联的军事实力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达到了巅峰,而美国此时却深陷越战的泥潭。为了和美国争夺霸权,控制中亚的战略中枢,1979年,苏联悍然入侵阿富汗,这一举动受到了全世界的谴责,但苏联不为所动,它不知道自己已经像美国一样陷入了战争泥沼。美国这时从越战抽出身来,经济开始复苏,新上任的里根总统是个强硬派,在多个场合对苏联进行挑衅。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基地里部署了大量战略导弹,更是直接威胁到了苏联的国土安全。
苏联入侵阿富汗
面对来自美国的威胁和挑衅,苏联当然不能忍,勃列日涅夫更不能忍,因此,苏联决定给美国等北约国家点颜色看看。最终,勃列日涅夫选择了一种最直观展现实力的办法——军事演习。勃列日涅夫是一个极端的人,在他看来,既然要演习,那就搞一个史无前例的吧,让美国人认清苏联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在八一军演之前,苏联先搞了一次七九军演。在七九军演的基础上,苏联高层制定了八一军演的详细计划和战略部署。八一军演的假想敌是北约组织,苏联将此次演习的目的定为在不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前提下,迅速完成对西欧的北约国家的占领,并消灭掉美国在欧洲设立的大量军事基地,这样整个欧洲就都在苏联的掌控之下,苏联可以隔着大西洋和美国形成对峙,不用再考虑设在欧洲的导弹基地对本土的影响。
战略目的已经确定,接下来就要制定具体的军演方案。为了向北约展示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达成预定的战略目标,苏联需要多兵种联合作战,包括陆军、空军、海军以及导弹部队等,经过一批参谋军官的讨论后,苏联制定出了一个复杂而可执行的诸兵种合成战役行动预案,这就是八一军演的方案。
苏联在这次军事演习中投入了空前数量的军队。苏联陆军投入了十多个集团军的部队,苏联海军、空军与战略火箭军也出动了大量部队,甚至连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也参加了这次演习。为了向北约炫耀武力,这次规模宏大的演习要突出的只有一个主题:场面要足够大。因此除了参加演习的人员多达几十万外,参演的武器装备的规模也相当大。坦克、装甲车、火箭发射车、其他军用汽车、武装直升机、战斗机、轰炸机、舰艇等军用装备的数量总计超过了一万。参加演习的各种型号的坦克共计1500辆,装甲车和步兵战车达到了2000辆。苏联给此次演习制定了六个进攻方向,包括整个德国、丹麦和其他一些低地国家。苏联甚至试图仅仅通过一次海陆空结合的装甲突袭就一次性突破北约的防线,直接打通从东柏林到大西洋沿岸的英吉利海峡的广阔地域。
苏联参演单位
1981年9月4日上午九时,“西方-81”军事演习正式打响。这次演习不仅在苏联本土展开,而且涉及波兰和东德。苏共中央规定,所有苏联波兰籍、东德的党政军要员都要到现场观看这次演习,而且勃列日涅夫还邀请北约军事人员参观,这既表现了苏联对这次演习的重视,也表现了对北约集团的蔑视。
这次演习首先是以陆军为主,陆军主力向西推进,在这个过程中空军负责火力支援,最后由海军完成登陆任务。华约组织国家也出动军队配合这次演习,包括对苏军驻德集群、苏军北方集群、苏军中央集群和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战略支援。
演习一开始,首先由陆军发动第一波打击,炮兵对假想敌前沿阵地进行打击,上千门各型火炮、火箭炮同时射击,紧接着苏联陆军的坦克部队以及摩托化步兵向前推进。苏联的坦克装甲部队始建于二战,通过在二战中与德国的战斗,苏联装甲部队获得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其中包括纳粹德国的闪电战装甲集群战术。这种战术主要是运用大纵深的地理优势,在广袤的领土上发动大规模的坦克装甲作战,在作战上注重坦克集群的机动作战和战线维持。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苏联发展了超大规模的坦克部队,其坦克数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苏联的领土也支持它发展这种战术。
苏联装甲部队
坦克部队登场后,号称陆战之王的T80坦克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T80坦克是苏联最新研制的坦克,拥有厚重的装甲与125毫米火炮,它于1976年才正式服役,被苏联视为装甲部队的秘密武器,也被北约国家视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因为在当时的北约,就算是美国也找不到能与T80相匹敌的同型号坦克。T80坦克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燃汽轮机的主战坦克,发动机马力达到了1200匹,速度高达75公里每小时。
T80
苏军的上千辆各式坦克组成超大规模的装甲集群,向假想敌阵地发动进攻,这股钢铁洪流齐头并进的场面是极其壮观的,在场观看的人员,不管是苏方还是北约的观察员都感到无与伦比的震撼,发动机的轰鸣和炮火的爆炸声让北约各国瑟瑟发抖。苏联坦克集群在前方开道,紧随其后的是步兵战车、自行火炮以及自行高炮等重装备,它们对假想敌阵地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击。
在陆军的钢铁洪流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苏联空军也作为辅助部队前往战场。由于此次演习的重点在陆上推进,不是空中对抗,所以苏军没有投入太多歼击机,只有米格21和米格23两型歼击机,它们不对假想敌的空军进行主动打击,主要是承担保护坦克集群的任务,对来自假想敌的空中反击进行拦截。在这次演习中,相比于歼击机,苏联空军投入了大量的强击机和战斗轰炸机,这两种机型能够携带各种非制导炸弹和空对地导弹,可以对假想敌的地面目标发动主动打击,以此支援地面坦克部队的作战。
苏联战机
当苏联陆军突破假想敌前沿阵地之后,装甲部队紧接着开始进行渡河作业。在场的北约军事观察员认为,苏军进行这种渡河作业主要是针对德国的,因为在德国境内有大量河流。当坦克集群渡过河流之后,指挥部立即命令向前推进200公里。北约观察员认为,这个命令主要是因为一旦北约和华约开战,在东德境内驻扎的苏军坦克部队只要快速向前推进200公里,就能够突破西德的防线,直接进入北约控制的西德境内,并且在接下来的三至五天内,逼近法国北部海岸。
除了喷气式战机外,在这次军演中,苏军还了大量的直升机部队,其中以米-6和米-8直升机的数量最多。直升机部队不以取得重大战果为目的,主要任务是对假想敌进行袭扰。米-8直升机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直升机,不仅性能可靠,而且造价便宜,被誉为直升机中的AK步枪。
米8直升机
为了让坦克集群尽快向前推进200公里,苏军使用伊尔76运输机和安12运输机等大型运输机向假想敌阵地投送了大量伞兵,协助坦克集群扫清推进路段上的障碍。伊尔76运输机性能相当出色,拥有超长的航程和巨大的载重能力,在和苏联关系紧密的国家中备受好评,连北约国家也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同美国的C17运输机一起被誉为史上最成功的军用运输机。
在陆军和空军推进任务的后期,登陆任务也在波罗的海沿岸进行。苏联海军以波罗的海舰队为主力,出动了1143型航空母舰以及其他大型舰艇,为登陆舰艇编队提供掩护和火力支援,登陆部队在火力掩护下在敌方海岸抢滩登陆,达到辅助陆军主力部队向前推进的目的。如果正面突进的坦克部队受阻,那么就在假想敌的侧后方实施一次这样的两栖登陆作战。同时,苏联的基辅号航母也会出动舰载机打击预定目标。基辅号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搭载垂直或短距起降战斗机的航母,具备反舰、防空、全方位反潜和强大火力打击能力,和美军最先进的尼米兹级航母相比也有具有一定优势。
1143型航空母舰
海军的两栖登陆演习结束后,持续八天的“西方-八一”军事演习正式落下帷幕。苏联军队在这次演习中的表现,充分地显示了苏联早已从以陆军为主的军队建设模式转向多兵种协同发展的模式,并且各军种之间的战术配合也相当成熟。在这次演习中,苏联还模拟发动了141次战术核打击,总当量相当于100吨至1万吨TNT,充分展示了其恐怖的核打击能力。
苏联核武器
观看了全程演习的北约观察员发现,面对苏联在演习中表现出的实力,欧洲的北约军队完全无法抵抗如此强大的攻势,如果美国的援军不能在苏联到达大西洋海岸前登陆的话,西欧就会沦陷。但是,相比于和欧洲隔着一个大西洋的美国,苏联距离西欧的距离相当近,美国几乎不可能在苏联抵达英吉利海峡之前派出全部军队增援。苏联在这次演习中展现出的实力不仅仅震撼了欧洲各国,而且让世界都为之震颤。
在演习中,苏联军方要求各作战单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接近实战的水平,耗费了大量的武器弹药,演习场面堪比真正的战争,这在以往是没有出现过的。还动用摄像团队进行跟踪拍摄,制作成纪录片对外公开发行,这体现了苏联对自己军事实力的绝对自信。
对于苏联在这次军事演习中展现出的新的军事技术、军事思想,美国迅速组成了专家团队来进行研究,最终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战争模式被美国率先运用在海湾战争中。但是,苏联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依然沉迷于发展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
海湾战争电子战
“西方-八一”军事演习是苏联军队最后的骄傲和辉煌,也是末日前最后的狂欢。这个时期的苏联在军事上达到了巅峰,不过在这之后就逐渐由盛转衰。很多人猜测十天之后中国举行的华北大演习是对苏联八一军演的回应,但其实这纯粹是巧合,华北大演习的计划在1980年就已经制定,主要是为了检验部队的战斗力,并不是像苏联一样进行武力炫耀。苏联在八一军演后走上了下坡路,它没能挽救苏联,而中国却开始在世界上冉冉升起。
1991年,这个横亘在亚欧大陆北方的红色帝国轰然倒塌,分裂成数个国家,而作为主体的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依然能在世界上排到第二。它的解体让人唏嘘,苏联人对于社会主义的尝试失败了。但是死去的毛熊才是好毛熊,中国北方压力得以减轻,从此走上了走上了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对于这场军演,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欢迎大家多多点赞评论转发,并给我点个关注,我将给大家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巅峰时期的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力量,此时的苏联核武器存量超过了美国,战略导弹部队实力全面超越美国,从数量上说,无论核武器还是常规武器、无论重武器还是轻武器,苏联的数量都是远超过北约和美国的。
到1975年,苏联的坦克比美国多3倍,军用飞机多1倍,军舰总吨位多2倍。到勃列日涅夫去世的时候,苏联已经有6.5万辆坦克、2.7万个核弹头、347艘潜艇、8000多架各型飞机,全都远超美国和北约,其中坦克数量甚至达到北约的5倍以上。
苏联武装力量由5个军种组成,分别为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战略火箭军,总兵力最高时达到513万人,苏联最鼎盛时期还在多国驻军,如东欧国家、阿富汗、蒙古等。
苏联武装力量最为强大的陆军,有199万名官兵,分为16个军区,拥有51个坦克师、142个摩托化步兵师、7个空降师、约10个空中突击旅和16个独立炮兵师,拥有主战坦克5.3万辆、装甲战斗车辆6.3万辆、各种口径的火炮和火箭炮3万门,战役战术导弹1570部。
苏联红海军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远洋海军。有45万兵力,分为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和里海区舰队。至1988年,苏联红海军装备水面主力作战舰193艘,包括航母6艘,巡洋舰37艘,导弹驱逐舰49艘,导弹护卫舰168艘。弹道导弹潜艇79艘,巡航导弹核潜艇44艘,攻击核潜艇65艘,常规潜艇100多艘。
苏联空军有45万官兵,其中远程航空兵编为5个集团军,装备中远程轰炸机752架。方面军航空兵编入12个军区和驻东欧四国苏军集群的空军序列,装备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和强击机5167架。此外还有运输机620架、直升机220架。
苏联防空军有63万人,编入5个防空区和10个军区的防空军序列,拥有防空截击机2370架。
苏联的战略火箭军有29万人,拥有6个火箭集团军,洲际导弹1398枚。苏联在1985年拥有将近45000枚核弹。
苏联在80年代初已形成极度的军工经济特征。军品生产占机器制造业的80%以上,军事支出占国民总产值28%。每年生产主战坦克3000辆左右,装甲车6000辆,洲际弹道导弹300枚,潜艇10艘,水面主力舰10艘,轻型作战舰艇60-70艘。
在战略态势上,勃列日涅夫时期也从此前的全球战略防守态势逐步转向进攻,苏联在非洲、中东和亚洲大量扶植亲苏政权,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和美国大打“代理人战争”。
因此,七八十年代的苏联红军是地球上最可怕的霸王龙,令盟友崇拜、邻居敬畏,敌人恐惧。整个欧洲都一直担心苏联真的会打过来。而且,对于一旦真正爆发战争,北约的估计是,如果不使用核武器,苏联人可能只需要一个月就可以打到法国的大西洋岸边。所以基本上从1970年代末开始,北约就一直准备在欧洲防守,而且还是上来就用核武器的防守,而且防守的目的也只是等美国大军跨过大西洋来增援。苏联巅峰时期的强大可见一斑。
美国总统里根说:“如果苏联1981年向我们发起进攻,美国将无力抵抗。”西欧各国估计,一旦苏联发动战争,一个礼拜之内就能占整个西欧,封锁沿海,阻止美国远征军登陆,北约的作战计划是在与苏联交界的地方埋原子弹来阻止苏联钢铁洪流的进攻,最后拖到美军的到来。
提起二战,就不得不提到苏联,二战时期,苏联是打败德军的重要力量,在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伤亡惨重,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是一场十分惨烈的战斗。在与日本对战时,苏联俘虏了大量日军,将其作为劳工使用,苏联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惩罚日本,苏联的做法也是出于现实需求,苏联在二战期间,产生了大量伤亡,日本的战俘提供了免费劳动力,所以才会运到西伯利亚,长期劳作。二战后的苏联实力不断增强,一度成为世界强国。那么,当时的苏联,实力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呢?苏联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美国能发展成为头号强国,是经过长期积纍的。自美国建立以来,就一直在积蓄资本和力量,美国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美国虽然参加了二战,但从战争中获取到了利益也不少,战争给美国提供了不小的发展机遇,二战后,美国超越了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苏联的情况与美国有很大不同,苏联国土面积辽阔,身处战争的中心地带,受到的威胁更大,苏联自然资源丰富,更容易招致侵略势力。打败法西斯势力后,苏联需要恢复发展,但战争的消耗是巨大的,苏联士兵大量阵亡,国内经济遭到了破坏,为了恢复发展,苏联开始集中力量大搞经济,并大力发展重工业。经济是一切发展的基础,这项计划无疑是有效的,苏联的重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国家实力也得到了提升。
经济形势得到好转,就会发展军事实力,加强在军事建设、武器研发上的投入,提高在国际社会的威慑力。苏联的重工业得到了发展,并开始将一部分精力转移到军事建设上,建立起了一支钢铁部队,在当时被称为地球上最可怕的机械化“霸王龙”,加大研制各种武器装备的力度,开始出口各种武器,大力发展军工业,有人认为当时的苏联7天就可以占领整个欧洲,苏联解体后,这种模式被俄罗斯延续了下来。
鼎盛时期的苏联可以比肩美国,就在于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苏联在军工产业花费了大量精力,苏联拥有强大的核威慑力,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很多关注。
但是这种发展模式也给苏联埋下了祸根,苏联在冷战中最终被美国拖垮。苏联的发展具有多种影响,重工业是苏联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但由于长期集中于重工业,其他方面也被忽视了。
从苏联巅峰时期的军事实力来看,苏联可以在短短一周内将欧洲夷为平地,再加上苏联拥有的远程导弹和核武器,足以摧毁地球几倍的文明。
1981年,苏联举行了名为“ West-81”的军事演习。可以说,这种演习是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军事演习。如果仅从军事和工业角度看苏联,那确实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关乎综合实力,而不仅仅是军事实力。
客观地说,苏联在巅峰时期更像一个cr脚的巨人。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非常发达。但是,农业和民族轻工业的发展甚至不能解决人民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国家的发展绝对是冷漠的。没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人们就无法吃饭和穿上保暖衣物,那么我们如何谈论发展呢?这造成了“雷声”,这将不可避免地在苏联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