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此篇“水母娘娘”的传说系整理于莱阳南官庄村邓氏人的口述。
相传,很久以前,莱阳南官庄村一户邓氏普通人家的闺女嫁到离家几十里以外的荆山后。她的婆家相当于过去的“土
___此篇“水母娘娘”的传说系整理于莱阳南官庄村邓氏人的口述。
相传,很久以前,莱阳南官庄村一户邓氏普通人家的闺女嫁到离家几十里以外的荆山后。她的婆家相当于过去的“土财主”。仗着家境的殷厚,婆婆对她颐指气使,终年像使唤丫鬟一样使唤她。再加之大姑子和小姑子的唆使,家里上上下下粗细的营生,都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
为了不让她有一点得闲的功夫,婆婆想着法子整治她,特意找木匠做了一只平底的木桶和一只尖底的木桶挑水。这样挑水时,她一刻也不敢停留,就得急急忙忙的往回赶。水挑回家后,她只能把平底木桶的水倒进瓮内,后面那只尖底木桶的水婆婆说让她的屁给熏臭了,不能吃,让她倒掉。一年到头,她光为挑水的事就累得疲惫不堪。
却说有一日,她挑水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个云游的老道,那老道向她讨些水喝。想必是老道渴急了,一鼓气”咕咚咕咚”喝下去了半桶。无奈,她又返回身去重新挑了一担。由于耽误了一些时候,等她回到家时,她的婆婆正凶神恶煞地站在门口,两手叉腰,怒目圆瞪,紧接着就是对她一顿毒打。
第二天,在挑水回家的路上,她又碰上了昨日的那个老道,老道又向她讨要水喝。唯恐怕耽搁了回家再遭毒打,她欲待不给,但看到老道饥渴的样子,又于心不忍,便站住眼噙泪花对老道说:“道长,但请快些吃,回家迟了,又要挨婆婆的打。”老道站起身来,微微一笑,捋了一下他长长的髯须,甩了一下手中的拂尘,道:“你那恶婆婆,贫道早有耳闻。你果然是个善良之人。日后,你不必再为挑水的事烦劳神。”说着,老道幻化出一支小鞭子:“我送你一支鞭子,你且把它放在水瓮,待瓮中的水浅时,你就把鞭子往上提一提,鞭子提到哪儿,水就涨到哪儿。切记,不要把鞭子提出来。以免发生洪水,引起祸端。”
话说,自从老道送了那支鞭子之后,她的营生轻快了。日子久了,心思不正的小姑子发现了些端倪,跑去她妈那告状:"妈,这小贱人怎么再没看到挑水啊?”婆婆听了,也恍惚觉得有日子再没看到儿媳挑水了。尽管她们心里疑惑,害气,但是水从来没断缺过,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一日,她骑着骡子回娘家,前脚刚和她男人出家门。婆婆就寻思着找她的茬。她来到水瓮前,左瞅右瞧,发现了瓮中的小鞭子,这下她气不打一处来,怒骂道:“小贱人!弄得什么鬼道!把鞭子搁在里面!”边骂,鞭子边被甩出水瓮。霎那间,水瓮的水如同一个遏制不住的泉眼,喷涌而出,有翻江倒海之势。周围的房屋瞬间倒塌,人畜被冲走,方圆几里成了一片汪洋。再说,邓氏女在得知婆家出事后,着急回家,三个村子她三步并着两步就赶过去了。所以坊间至今流传着这么一句谚语:“前大埠,后小埠,中间夹个横岚埠。”这场洪水,恶婆婆尸首无存;大姑子被水冲到姑水,后人把姑水称作大姑河(大沽河);小姑子被水冲到了尤水,后人把尤水称作小姑河(小沽河);关于邓氏女传说被冲到了龙湾庄村就近的七星河畔,她托梦给该村的里正,自称是“水母娘娘”,意欲在此居住。后来马格庄村与龙湾村曾为“水母娘娘”到底在哪村居住发生了争执。原因是邓氏女的尸身在河的南岸,应该属于马格庄村。于是,龙湾庄村的里正便祷告了几句:“水母娘娘,您既托梦给我,若是真心想到龙湾庄定居,那就请自己往北挪挪吧。”翌日清晨,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只一宿的功夫,一条新开凿的河流在邓氏女尸身的南面缓缓流淌。昨日在河南有一锄地的老农,更是纳闷了:“我在河南挂在树上的wei lian (笠帽)),忘拿,怎么上河北沿了?!”
“水母娘娘”意在龙湾庄居住,于是龙湾庄村的人就张罗着为她建起了一座庙宇。庙宇内为“水母娘娘”塑了彩像,而且把她在婆家遭受的虐待通过壁画也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水母娘娘挑一只平底一只尖底的两只木桶担水走在前面,头上长着两只犄角的恶婆婆跟在后面,一手叉腰,另一只手怒指着水母娘娘谩骂。
庙宇建成后,如果遭遇干旱天气,周围百姓就会来到庙宇,祈求水母娘娘降雨。每次祈求,都极其灵验。后来百姓又给水母娘娘塑了一个坐在轿座上的塑像,祈雨时由乡民抬着塑像围着村子转。因其灵验,远处一些偏远的村庄,也时常慕名借去塑像,,以求普降甘霖。据南官庄村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回忆,过去曾有一个姓“姜”的外地人居住过该村,此人行踪诡秘,空来舞去的。一次,打完麦场,他说:“哎呀!这个热!”说着说着话,人这工夫就不见了。不大会儿,人又回来了,说:“马山礓(马格庄礓)那好大雨来!”别人问他:“你什么时候去马山礓来?”
“我才回来,你看我身淋的。”......“我打完麦子,累得,我去马山庙(水母娘娘庙)去乘凉乘凉。”
后有人说,此人是一个道士,与神界之间有灵通,是水母娘娘邀请他去凉快的。
一年,南官庄出现旱灾,眼看种不上豆子了,村里人去搬“水母娘娘”回娘家降雨。途中,他们沿着一条河的西沿走,河东沿的人说:“净是瞎折腾,搬它就下雨了?”结果,下午两点钟,一场大雨倾盆而至。河西沿的人在乐颠颠的种豆子,河东沿那却一个雨星也没下。一些老人就说,这是谁说短话了。
水母娘娘的传说久了,自然在人们的心中就扎下了根。不管是“王、张、李、孙......”,民间都称呼她为“老姑奶奶”。庙宇在的时候,周围村的妇女去河里洗衣服,都愿意把抱来的孩子放在北面有十多个台阶高的庙台上,并祷告几句:“老姑奶奶,你帮看看孩子,我洗洗衣服。”庙台上孩子多时有十多个,传说没有一个哭闹的,没有一个掉地上的。
“水母娘娘”回娘家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这要提前择好日子。吉日那天,道士念经,吹手,喇叭一齐上阵,人们通过仪式虔诚地把她从庙宇中请出来,四个披着蓑衣戴着箬笠的轿夫抬着水母娘娘的塑像。其间,还须有金瓜、银斧、上天镫各四只,万民伞数把,每件各有一人擎着,走在轿夫的前面。另还有一大盘长短合适的红头绳,挂在轿杆上。走在路上或者走到哪个村,家里有孩子的,都要索要一段红头绳,以图系在孩子的脖子上,让水母娘娘保佑平安。
由于泥塑的神像很重,每到一个村子,便要更换轿夫。等抬到南官庄时,村里早已聚满了来迎接水母娘娘的人群。一些从家里抱出孩子的人,边走边说:“出来看看老姑奶奶来家了。”不管孩子怎么哭,怎么闹,只一句话:“你不要哭了,让老姑奶奶笑话你!”哭闹的孩子立马一点声就没有了。
在街上,道士念经祭奠水母娘娘。众人磕头,祭拜,齐声问候:“老姑奶奶好!老姑奶奶到家了!”中午邓家人会盛情款待护送水母娘娘回娘家的一行二十几个人。
邓氏人讲述,如果天有雨了,就得把轿子抬到村后的邓家庙,以免把水母娘娘的神像淋湿了。轿杆连解不用解,自己就转进去了。南官庄上了岁数的老人说,天旱时,把水母娘娘搬来就下雨。
关于水母娘娘神像的下落,邓氏人说,破四旧时,她的神像被龙湾庄的干女婿藏起来了。至于现在有没有不得而知。二十多年前,她干女婿的后人给邓家送来一块刻有“敕封水母娘娘姑祖母之位......”牌位的木板,几经流转,现保存在邓氏家族一对八十多岁高龄的老夫妇家中。这对老夫妇认为他们身体的康健,是水母娘娘在佑护他们。
民间传说,在中华民族历史的文化长廊里,她永远属于老百姓精神上的瑰宝。“水母娘娘”的形象已在一方老百姓心中形成了一个永久的美好神话。
(作者:莱阳/赵爱萍)看过《西游记》的朋友一定对黄眉怪不会感到陌生,这个怪物不仅神通广大,而且身上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可谓是《西游记》当中最神秘的妖怪。今天我就试着跟大家解读一下,隐藏在这最神秘的妖怪背后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黄眉怪到底有几个小秘密?
首先,他是一个很有背景的怪物,在佛界属于高级干部。书中交代黄眉怪是弥勒佛祖跟前一个司磬的童子,但这点很值得可疑。为什么?我们知道大多数妖怪都有幻化为人的风气,但顶到天也就敢幻化到小国的国王为止,唯有这一位,竟敢幻化为如来佛祖!不仅自己幻化,还把自己妖洞幻化为小雷音寺,让自己手下的小妖们幻化为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四金刚、八菩萨、比丘尼、优婆塞、无数的圣僧、道者等等,在佛祖的眼皮底下干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这说明这个妖怪的背景一定很深,后台一定很硬,甚至不排除他的地位已达到可以无视佛祖权威的地步。
第二,他对吃唐僧肉不感兴趣。我们都知道,给取经团队制造麻烦的妖怪们,没有几个不是抱着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的理想的,但黄眉怪就属于这寥寥无几的例外之一。那么,黄眉怪阻挡取经团队西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书中给出了答案:
那妖王道:“这猴儿是也不知我的姓名,故来冒犯仙山。此处唤做小西天,因我修行,得了正果,天赐与我的宝阁珍楼。我名乃是黄眉老佛,这里人不知,但称我为黄眉大王、黄眉爷爷。一向久知你往西去,有些手段,故此设象显能,诱你师父进来,要和你打个赌赛。如若斗得过我,饶你师徒,让汝等成个正果;如若不能,将汝等打死,等我去见如来取经,果正中华也。”
原来黄眉怪的初衷是想跟孙悟空比试道行,换句话说是想教训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孙悟空。如果孙悟空过得了这一关,可以继续西行取经;如果过不了,黄眉怪表示可以代劳。可如果到了西天被戳穿了本相咋办?他没说,但考虑到其敢于冒充佛祖的事实,似乎也不必过于担心。
第三,黄眉怪从始至终也没露出真面目。孙悟空斗不过黄眉怪,弥勒佛却“适时”的不请自到,帮助猴子设计收服了黄眉怪,这计策跟孙悟空用在铁扇公主身上的招数一模一样,就是钻到人家肚子里搞破坏。然而,等到孙悟空钻出黄眉怪的肚子,还没等他看清这怪物的真面目时,便已被弥勒佛急速收去,并请猴子看他的面子饶过黄眉怪。以孙悟空机智聪明,大概了解其中的道道,于是毕恭毕敬的送走弥勒佛后,才去解救师父及受困的诸天神,这其中的蹊跷很是耐人寻味。
太子与皇帝之间的“暗斗”?
退一万步说,如果黄眉怪真是弥勒佛跟前司磬的童子,他的本意也是跟孙悟空斗法,那么这背后的深意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以上假设是真的,我大胆的猜测,这背后的深意应该跟弥勒佛与如来佛之间微妙的关系有关,属于典型的现任领导与接班人之间的暗中斗法。
我们都知道弥勒佛属于“三世佛”中的未来佛,而现实佛就是如来佛,而前世佛是燃灯古佛。按照俗世的解读,燃灯、如来、弥勒之间的关系,应该属于“先皇、在任皇帝和太子”的关系。燃灯古佛已经成为过去式,微妙的“宫斗”戏码属于如来与弥勒之间,也就是俗世所讲的在任皇帝与太子之间。
太子的地位其实是很尴尬的,貌似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位,其实他们的处境却类似于高级囚犯,整天生活在玻璃火炉房之中,不仅一举一动受到现任皇帝的监控,而且每天还要被驾到火炉上里外翻滚炙烤N多遍。
做事积极一点吧,往往会被怀疑居心不良,想早点上位;做事消极一点吧,往往被认为能力不足,难堪大任。如果再碰上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还需要处处提防对方给自己下套,请君入瓮。整天过得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想来想去,还是中庸一些好,八面玲珑一点妙,做事不温不火才是王道,然而这又需要高超的政治手腕,不是一般人所能玩得转的。所以我们看,中国历史上好多太子爷的下场其实挺凄惨,要么被废,要么被杀,都没能顺利接班。
当然,个中也有高手,在这个位置上充分的展示了自己高超的政治平衡术。他们懂得把功劳让给上级,把奖赏分给下级,表面上无欲无求,整天笑呵呵的接人待物,然而在背后却稳扎稳打、谋篇布局。他们很懂得如何抱朴守拙,也清楚必要时如何展示自己的威权,告诉所要争取或敲打的对象如何站好队、选好边。
就这样,在波诡云谲的局势中,他们稳健的增加自己手中的筹码,不露声色的扩大自己的势力。直到某一天时机成熟,他们会选择自然接位或提前上位,开启属于自己的时代。
我想黄眉怪这一段,未尝不可以看做是弥勒佛与如来佛之间的一场暗斗,在这场暗斗中,黄眉怪作为弥勒佛的心腹,充当了“枪”的角色,首先让如来的嫡系孙悟空等人看清“太子爷”的实力,接着再由“太子爷”出马收拾残局,间接告诉孙悟空等人在未来的佛界政局变动中如何选位和站稳立场。孙悟空是个聪明人,很快便明白其中的深意,所以他不仅不敢再追究黄眉怪的真面目,而且还毕恭毕敬的欢送弥勒佛一行离去。
我想,弥勒佛在离开的时候,一定是相当满意的,此时的他心中很可能在说:“悟空是个好同志,值得重点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