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读懂十恶不赦的故事,什么叫十恶不赦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赖正直
一个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人们往往会用"十恶不赦"这个成语来形容。但在古代,"十恶不赦"是一个法律术语,有特定的含义,可不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0 16:50:57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赖正直

一个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人们往往会用"十恶不赦"这个成语来形容。但在古代,"十恶不赦"是一个法律术语,有特定的含义,可不能随便用哦。

1.什么是"十恶"

简言之,"十恶"就是古代律典中把十种最严重的犯罪放在一起罗列规定,以起到警示、诫勉、威慑的作用。

最早这样规定的是《北齐律》,当时叫作"重罪十条"。隋代《开皇律》沿用了这一立法形式,并改称"十恶"。

据我的硕士导师、厦门大学法学院周东平教授考证,《开皇律》的"十恶"之名,来源于佛教《增一阿含经》。佛经中的"十恶",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十种"业"。隋文帝时佛教兴盛,借鉴佛教术语为法律规定,但只是借用其名,实际含义不同。

因《北齐律》《开皇律》律文今已不全,关于"十恶"详细规定,目前主要见于长孙无忌撰《唐律疏议》。即:

(1)谋反。指"谋危社稷",即企图推翻当朝的政权。

(2)谋大逆。指毁坏皇室宗庙、陵墓和宫殿。

(3)谋叛。指背叛朝廷,投奔敌国、伪国。

(4)恶逆。指殴打和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姑、兄姐、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及父母等尊长。

(5)不道。指杀人全家(非死罪3人以上)或用蛊毒、厌魅、肢解等方式杀人。

(6)大不敬。指冒犯皇帝、皇室尊严。通常为偷盗皇帝的祭祀器具和舆服等日常用品,偷盗或伪造皇帝御印等。甚至包括"指斥乘舆"(当面骂皇帝)、"对捍制使"(当面骂皇帝的使者)。

(7)不孝。指告发、咒骂祖父母、父母,或祖父母、父母在世时另立户口、分割家产,不进行供养,或在守孝期间结婚、作乐、释服等。

(8)不睦。即谋杀、拐卖缌麻以上亲属,或女子殴打、控告丈夫等。

(9)不义。指平民、吏卒杀害本属都督、刺史、县令等长官,学生杀老师。女子闻丈夫死而不举哀,或作乐,或在服丧期内改嫁等。

(10)内乱。指强奸小功以上亲属、父祖妾,或与上述人员通奸。

"十恶"的主要特征是违背封建纲常伦理,因而被历代统治者视为最严重、最恶劣的犯罪,不仅单独归类进行警示,而且规定了极重的刑罚。

例如《唐律》对"谋反"的刑罚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祖孙、兄弟、姐妹若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到了《大清律例》,更狠:"凡谋反及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现代刑法的轻缓化、去伦理化,古代"十恶"罪名在现在看来已没有那么严重。例如守孝期间结婚(不孝)、女子闻丈夫死而不举哀(不义)已不属于法律调整范围,不供养父母(不孝)、近亲通奸(内乱)也不作为犯罪处理。颠覆国家政权(谋反)、叛逃(谋叛)虽然仍是严重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但已罪不至死(我国现行《刑法》第105、109条均未规定死刑)。

当然,"十恶"那些严重触犯人类社会基本准则和底线的行为,即使在现代也同样要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比如谋杀父母祖父母等尊长(恶逆)、杀人全家3口以上(不道)、学生杀老师(不义)等犯罪行为,按照我国现行《刑法》也有很大概率要被处以极刑。

2.什么是"不赦"

古代律典对"十恶"的严厉态度,除了刑罚特重之外,还表现为不允许适用八议、上请、减刑、赎刑、赦免等减免刑罚的制度。"十恶不赦"中的"不赦",即来源于《唐律》规定的"犯十恶者,虽常赦犹不原。"

古代因皇帝登基、过生日,册立皇后、皇太子,或逢重大喜庆、重大节假日,常常会赦免罪犯。但一般的常规性的赦免,不能适用于"十恶"罪犯,此即"虽常赦犹不原"。

然而,"常赦"一词表明,还存在"特赦"。也就是只有经过皇帝特别批准,才能赦免"十恶"罪犯。不过,即使是得到了特赦,也要"会赦犹除名"。这是针对有官位、爵位的人而言的。这些人犯"十恶"罪名,即使得到皇帝特批,赦免罪刑,但也要从吏部名册中除名,不能再当官,也不能再享受官员的免税、免徭役等特权了。

参考文献

宁汉林:《中国刑法简史》,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

钱大群:《唐律疏议新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周东平:《隋〈开皇律〉十恶渊源新探》,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跪求十恶不赦2016年网盘在线观看资源,海萍主演的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U39qcNhRDTnGA1huXujRQ 提取码: 7ita
《十恶不赦 -2016》百度网盘资源在线播放
导演: 杨帅
编剧: 李晨、任志杰
主演: 海萍、大崎明、祁楚尭
类型: 悬疑、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12-01(中国大陆)
片长: 70分钟
又名: invitation letter of death
影片讲述的是由“共事会”组织的一场以犯罪和金钱诱惑来进行的密室游戏,游戏不单单设定在室内,生活中一样会受到影响,而输掉游戏的人将因为自己所犯下的过错和罪行受到“共事会”组织的惩罚,赢得人则可以获得大量金钱的奖励,但是游戏没有止境,一直在循环,虽然看上去像是满足组织的一己私欲,玩弄人性。但是实际上背后另有隐情,”共事会“最后的结局会是如何,女主角王雪(海萍饰)代替父亲参加游戏是否能站到最后?    

吕雉为什么要把戚夫人弄成人彘?多大的仇和恨?你真的读懂了吗

吕雉其实是中国 历史 上一个出色的女政治家,是她开创了大汉初期的黄老之治,为汉武大帝的雄才伟略奠定了基础。《史记》中,司马迁把吕雉列入本纪,其实就是对吕雉最大的肯定,吕雉也是当之无愧的。但是,爱好 历史 的朋友一提及吕雉,都几乎都会想到中国 历史 上最残酷的宫斗画面之一——吕雉把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制成了人彘(zhì) 。其手段之狠辣、残酷,用惨绝人寰来形容也是丝毫不为过的。这一灭绝人性的行为也成了吕雉身上永远洗不白的黑点。杀人不过点头地,在政治斗争中,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栽赃迫害、阴谋诡计这些都在人们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但是吕雉这种手段是在让人惨不忍睹,据说,她自己的亲生儿子汉惠帝刘盈在见识她的杰作之后,也被吓病了,不久于人世。

什么是 人彘 呢?顾名思义,彘,豕也,也就是猪。 人彘 ,就是把人变成猪,要死不活的光溜溜的猪。 把四肢剁掉,挖出眼睛,用铜注入耳朵使其失聪(熏聋),割去舌头并将哑药灌入其喉咙使其不能言语,割去鼻子和耳朵,剃去毛发,并破坏皮囊……总之是身上的器官能够破坏又不让人马上死去的招术都用上了。最后,把戚夫人装入陶罐、丢进茅厕,并派人专门“照顾”,以确保戚夫人不能尽快死去。这种残忍的手段实在是骇人听闻,让人毛骨悚然。

那么,吕雉究竟和戚夫人有多么的苦大仇深,非要用这种惨绝人寰的方式来报复她呢?这种疯狂得有点变态的行为背后究竟是什么逻辑和情绪在催化吕雉呢?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吕雉既然这样不择手段地对付戚夫人,如果要说戚夫人完全无辜,也不大可信,毕竟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那么,我们就真的可以反推出,戚夫人是罪有应得?是十恶不赦?我们且来看看戚夫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看看究竟是不是一个坏女人?

我为什么一直劝大家不要学刘邦那样耍流氓?因为流氓耍多了,迟早要挨打。刘邦出关之后,一看项羽在外面征战不休,楚国国内肯定空虚。于是便偷袭了项羽的老巢彭城,并得手,于是狠狠地快活、放纵了一把。结果摸了老虎屁股的刘邦并没有打老虎的能力,接下来便是项羽3万骑兵大败刘邦号称60万联军的彭城之战了。这一战打得刘邦是丢盔弃甲,不对,是丢弃妻子。

刘邦这个人在 历史 上确实很无赖,很可爱,很有多面性。他逃起命来可以六亲不认,为了让马车跑快点,能狠心把自己的一双儿女踹下马车,这也是没谁了!但是,只要他喘过一口气来,他又会觉得谁都可爱,特别是美女。话说,刘邦彭城之战后,被项羽追得人马皆疲的时候,眼见就在劫难逃了。这个时候他发现一户人家,家有老翁和女子,这个女子便是后来的戚夫人。于是刘邦便隐瞒身份请求他们帮助自己暂躲追兵。后来,戚夫人灵机一动,将刘邦藏于自家枯井下,使刘邦躲过一劫。

劫后余生的刘邦马上便恢复了流氓嘴脸,一见戚夫人肤白貌美,就开始玩套路了:“感谢姑娘救命之恩,在下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要是戚夫人长的不漂亮,估计就是“他日定当重谢”之类的话了)。当然,这是玩笑话,总之,刘邦对戚夫人一家表明了身份,并许下了爱情的承诺(若得天下,封为贵妃),要娶了戚夫人。戚夫人一听,我这是要麻雀变凤凰了?想想都美,于是也没有拒绝,欣然地和刘邦缠缠绵绵绕天涯去了。

还好,刘邦最后果然得了天下,戚夫人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贵妃。戚夫人由于年轻貌美、温柔多艺,深受刘邦的宠爱,而且他们还有了爱情结晶——儿子刘如意,刘邦爱屋及乌,当上皇帝就封刘如意为赵王。这画面美得不要不要的。可是,富贵乡里红颜易薄命,戚夫人这时越风光,刘邦死后她就越危险。因为旁边一直有一个人老珠黄的吕雉在盯着她呢!

戚夫人意识到了这种危险感了吗?其实还是意识到了,但是她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小女子,怎么斗都斗不过老辣心狠、根基深厚的吕雉,她唯一的依靠就是已经年老的刘邦和还没长大的刘如意。正是这种焦虑感,迫使戚夫人又武断地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其实,她这个时候应该主动向吕雉示好,化解吕雉的恨意,这样她和儿子才有后路可言。但是年轻而又幼稚的戚夫人却选择了一条几乎不可能成功的方式,她天天给刘邦吹枕边风,想让刘邦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样她就觉得高枕无忧了。傻姑娘,你觉得这样可能吗?即便刘如意当上了太子,年纪轻轻的他坐得稳皇位吗?这简直在给自己挖坑。

你还别说,枕边风还真有用,刘邦还真就打算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但是都被吕后和吕氏集团给阻止了。后面的事,就大家都十分熟悉了。刘邦本就年老,还一直四处忙着平乱,结果双腿一伸,跑到另外一个世界耍流氓去了。刘邦一死,戚夫人和刘如意的世界末日也就马上要来了。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 我们很难说戚夫人就是一个很坏的女人。其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正常的爱慕虚荣又缺少见识的女子而已。 她与吕雉的冲突,一方面是后宫的争风吃醋,一方面是子嗣的争权夺利,特别是后者本质上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给吕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所以,吕雉后来掌权不应该那么残忍地对待她,杀她母子消除政治隐患就足够了。那么,这背后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吕雉这个女人,大家还真要认真去思考一下,太不容易了,也太不简单了。可惜是个女儿身,要是男儿身,玩政治估计刘邦都玩不过她。

吕雉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因为自己的父亲会看相,所以把她“白送+倒贴”地嫁给了当时一事无成且臭名远扬的“大叔+流氓”刘邦。刘邦娶了她之后,整天里依旧游手好闲,还四处调戏寡妇。吕雉只能老老实实在家给他前妻的儿子当后妈,还得下地干活。刘邦只负责一心一意鬼混。后来,刘邦反秦了,躲进了芒砀山,吕雉隔三差五地就跑到山里给他送吃送喝的,还认真地鼓励刘邦:“你头顶有云彩,所以我能轻易找到你,你就是真命天子!”不光要骗自己、骗刘邦,还要帮着刘邦骗别人,逢人就说:“我老公是个牛人,头上有云彩,大家都跟着他才有出路!”后来,刘邦正式卷入反秦浪潮,吕雉却被关进了监狱,但她始终相信刘邦有一天会脚踏七彩云朵来接她出去,好在那个最后和她暧昧不清的狱卒审食其,被这个“傻”女人感动了,对其悉心照料,才没有冤死狱中。

刘邦在张良、萧何等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名气越来越响,地盘越来越大,日子越过越好。但是,吕雉却一直没有等到刘邦的关怀和爱护。刘邦似乎忘了这么一个人一样,该吃吃,该喝喝,见到美女照样问:“姑娘,婚否?”。即便是刘邦进关中当了汉王,也没关心过吕雉的死活。彭城之战后,刘邦才想起老家的父亲和老婆会不会被项羽报复,边逃命边派人去接她们。最后她们却落入了项羽手中,长达三年。更可悲的是,刘邦从来都没想过要救她们,尝试都没尝试过!

鸿沟之盟后,吕雉终于回到了刘邦身边。但是自己已美好不再,刘邦身边也是妻妾成群了,一切和当初的设想面目全非了。哭?只会让自己更难过!闹?只会让刘邦心里更烦!争?自己这个黄脸婆能争得过小妖精吗?可怜吕雉有苦不能说,垂泪到天明。

就光上面半生的坎坷,多少人能正常地挺过来?所以说,吕雉这个女人真不容易,也绝不简单。跟了刘邦这个混蛋,就没过上一天好日子。但吕雉毕竟是非常之人,依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如既往地支持刘邦发展事业,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当好刘邦的贤内助和丰沛功臣们的好嫂子。

好不容易等到刘邦登上了皇位,吕雉贵为皇后,却备受冷落。就连自己视为精神寄托的儿子刘盈,差点也因为太子之位不保。

可想而知, 吕雉这一辈子过的一直是一种压抑、憋屈的生活。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发,刘邦一死,吕雉终于火山爆发了,她需要发泄,再不发泄她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 刚好,戚夫人是她最合理的发泄对象,于是,各种充满着愤怒、残酷、冷血、疯狂的报复手段全部用到了戚夫人身上,此时的吕雉心理已经有点扭曲了。

她对戚夫人的残害,有报复的成分,但更多的,我觉得是吕雉的一种发泄!

这个事情的主线通过前面两部分的介绍,其实已经很清晰了。但不知道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是否会有一点疑惑?会不会对这中间的一些细节感觉不是很顺畅?

我尝试地提出几个问题,看大家是否能够在这其中找到些许不一样的逻辑,细节决定成败,真相也藏于细节。下面我们就几个细节问题再来深入地探讨一下吧:

1、吕雉嫁给刘邦后,生活过得那么不堪,为什么要百般忍受?要全心全意地帮助刘邦? 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女子“三从四德”,吕雉之所以能这样忍辱负重,原因只有一个,她(包括她的家族)认定了刘邦这个人,这种政治投资的预判能力和坚定不移的执行能力,是需要大见识、大格局和坚韧的意志力的。吕雉认定刘邦这个人,绝对不是男女感情上的认定,而是政治事业上的认定。为了家族和自己的命运与发展,所以吕雉才无怨无悔地去为刘邦做一切事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吕雉很理智,也很坚强。

2、刘邦这个“无情”的家伙,既然对吕雉这么没有感觉了,为什么一直不抛弃她?为什么还要立她当皇后? 要知道,刘邦无情起来是真的六亲不认的。这一点,我只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不是刘邦顾念旧情,而是刘邦不敢对吕雉太过分了,因为吕家的势力超乎大家的想象。彭城之战后,刘邦差一点就被项羽追上他,是谁帮他挡住了项羽,让他逃到荥阳,然后跟项羽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对峙?正是他的大舅子吕泽!楚汉相争那段 历史 由于几个主角的光环太亮眼了,导致很多人忽视了像吕家、陈郗等重要角色的实力和能力。(有兴趣的人也可以去查查吕家几个代表在刘邦身边的任职情况及升迁过程)

3、刘邦为什么真的想废掉太子刘盈? 难道真的是被戚夫人的美貌给鬼迷心窍了?这一点在已经经历过太多人生起伏、阅尽人间荣辱的政治高手刘邦身上,显然是不合理的。刘邦不至于这样不分轻重。其内在的原因就是刘邦对吕家的势力十分忌惮,怕刘姓江山最后变成了吕姓江山,所以才会去“努力”一下。刘邦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为了阻止刘邦废太子,吕家能找到早已不问世事的张良出主意,并能请来连刘邦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这足以说明吕家的势力有恐怖!

4、吕雉有必要对戚夫人那么残忍吗? 其实真没必要,刘邦死了,戚夫人这种小户人家、孤儿寡母很难对她有什么威胁和伤害了。但是吕雉憋屈了一大半辈子,她需要顺势发泄,所以找了一个平时她看不惯的戚夫人作为出气筒。但是,因果循环,吕雉为了锻炼儿子刘盈变得心狠手辣,逼着儿子参观她的杰作—— 人彘 ,因为场面太令人作呕了,把生性仁厚的刘盈给吓病了,没多久就去世了。

寡妇,一个没有失去的寡妇,而且还是一个既有实力又有能力还有野心的寡妇,吕雉开始彻底地放飞自我了,就像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四大恶人的三娘一样,看老刘家的其他孩子特别不顺眼,不顺眼的就让他们下去陪自己的儿子玩。

但是,吕雉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她其实是当时千疮百孔的大汉王朝的定海神针,也是她的“无为而治”给大汉王朝休 养生 息的时间。为了老刘家、为了大汉王朝,她是真正操碎了心,即便面对冒顿单于这样野蛮人的调戏:“你老公死了,你不如跟我算了”,她也能忍气吞声,这很不简单。 可以说,刘盈死后,吕雉把大汉帝国当成了她唯一的孩子。

历史 上的“诸吕之乱”其实也主要不是她的错,她甚至告诫过自家子侄,千万不要造反。 但是,汉初那复杂的利益牵扯,最终还是把吕家和军功集团、刘姓宗室都牵扯进了权力的 游戏 。 这是 历史 的必然和偶然,一言难尽,就此按下。

其实,吕雉也没有一上来就对戚夫人动大招,但是,常规的羞辱、折磨、打压是少不了的。比如剥夺戚夫人的荣华富贵,让戚夫人回归农妇本色,去给后宫舂米。可惜戚夫人还不自知,还有幻想,边舂米边作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其歌声凄婉,歌词悲伤,但吕雉听了却很受刺激,怎么的?不服?还指望你儿子来救你?这番刺激之下,吕雉开始变本加厉了。

我们时常说,不要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就是不要去刺激一个快要崩溃的人,因为人一旦进入疯魔状态,是什么都能做得出来的。 我们更不要和一个疯子去较真,疯子杀人还受法律偏袒呢?戚夫人显然没有这么清醒的认识,所以她是被自己的小女人意识给害了。

吕雉的前后变化,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可以用网络语句 “吕雉,我劝你善良” 来调侃 历史 ,但是,我们不要去挑战人性。 我相信所有人都想做一个善良的人、优雅的人、高尚的人、纯洁的人,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人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好在 历史 终究是 历史 ,阴暗的、明亮的,都已经成为过去。 对于吕雉这样的行为,我认为反思、借鉴、警示的意义要大于指责、愤怒和嘲笑。吕雉身上有很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地方,虽然她有些时候过于残忍,但总体上,她是一个黑点不多的优秀女政治家,而且,要真正读懂汉初那段风云激荡的 历史 ,吕雉这个女人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越理解得深刻,越会感觉到吕雉不容易、不简单、不平凡。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