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兴趣与生存都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区别在于:两位老师选用了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一一兴趣,上的是选修课,生存上的是必修课。
兴趣,开发智力,激发潜能,促进
高度认同。
如果在“兴趣”和“生存”之间必须选择的话,我们不得不去选择“生存”,但是“生存”和“兴趣”之间又存在着辩证的统一。
当你为了“生存”去学习和掌握一项技能的时候,你一定会痛下苦功,刻苦钻研,加上实践的检验,你掌握的本领会越来越大。因为熟练,所以喜欢,这就由“生存”而喜欢。由于喜欢会做得更好,让自己生存得更好,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最后做到了周国平先生所说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能养活自己。
人生的最高境界应该按着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我们说,吃喝玩乐是人人都喜欢的最原始的状态。但是,天天沉溺在这上面,谁都会觉得无聊。可把任何一项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专业,那都是很难的。比如,吃,你能吃成美食家吗?喝,你能喝成品酒大师吗?玩,你能像丁俊晖玩台球那样吗?所以,任何一种原始的吃喝玩的兴趣做到极致,那也是需要艰苦努力的。就像玩游戏,你能玩成业界高手,也需要艰苦的磨难。
“兴趣”是可以通过努力培养出来的。我是河北师大地理系毕业的,后来为了生存刻苦学习主席诗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到今天,我学习主席诗词就是我的兴趣和爱好了。当然,我的经历有点儿特别,那就是我在体制内,有国家给我开工资,我才能用十年的时间踏下心来学习主席诗词。全国著名作家、开滦一中美女校长张丽钧对我的评价是:“十年磨一剑,感恩体制内;今日把示君,回报体制内。”
总之,无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是“生存是最好的老师”,彼此都不矛盾,只要正确运用,好好操作,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好好努力,掌握生存的本领,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