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原创 绿竹百合 绿竹百合
文 刘敏 原创 图 部分来自网络,侵删
孟姜女庙景区内的贞女祠
因为昌黎有碣石山,所以一直以为曹操《观沧海》中的“东临碣石”的碣石在昌黎。后来看了央视推出的旅游景点介绍,才知道从史学角度上看,碣石应该在辽宁绥中,就是当地人称的“孟姜女坟”。
落潮后的姜女坟
对于爱好旅游的我,家门口的景点岂容错过,于是在一个夏阳艳艳的日子去拜谒碣石。绥中碣石位于山海关以东15华里处,在万家镇止锚湾西的海边上,我曾经在据此4公里的孟姜女庙远观过,晴好的天气能够看得到。碣石共三尊,耸立于距岸边约200米的海面中,最高的一尊24米,最矮的一尊也有12米。确定那里为碣石,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土的一些文物,离碣石最近的海岸,一处微微隆起的土堆下,发现了一座气势恢宏的秦宫遗址,发掘后被命名为碣石宫。据专家考证,无论秦始皇东巡至此有一种“天尽头”的感觉,还是魏武帝《观沧海》的“水何澹澹”,都印证了这里就是当年帝王们东临的碣石。这也消除了人们对《观沧海》中描述的疑问,因为登上昌黎碣石山虽然在晴好的天气确实能看到大海,但要说能看到海水波涛激荡的情景就未免有些牵强了。
绥中止锚湾碣石广场上的孟姜女塑像
为配合碣石宫的开发,在海岸边修建了个小广场,一尊高高的孟姜女雕像背对大海、面向长城而立,强劲的海风吹拂着,很有些历史沧桑感。站在沙滩上远望碣石,其实就是一丛错落有致的铁褐岩岬,浮漾在万顷碧波中;又像是远归的舵楼,淡淡的水雾笼罩着,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空濛。民间传说这里是孟姜女投海葬身之地,每逢落大潮,从岸边到礁石隐约可见一条巨石铺就的海中栈道,直达礁石脚下。
烟波浩渺中的姜女坟
三尊礁石最高的那尊似一个站立的人像,挽着包袱翘首远望,当地人称“望夫石”;矮的两尊底部相连,外形圆墩,称姜女坟。这三尊礁石虽已明确为碣石,但习惯成自然,人们还是一口一个“孟姜女坟”的叫着,可见民间与庙堂记忆各不相同,民间重恩仇,庙堂重事功,恩仇出自情,事功源于理,举凡世事,非情即理,都在情理之中。
那么大的石头,千百年来昂首屹立于海水之中,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如果说是人为似乎不可能,因为以当时的能力根本办不到,也未必能够屹立数千年而不倒;如果说是自然天成,那可真算得上是造物主的神来之笔了。至于为什么要叫“孟姜女坟”,曾有人询过当地的村夫野老,野老若有所思地回答:孟姜女是哭倒长城的,让碣石变成她的坟,天天对着秦始皇行宫哭泣,也算表达了老百姓的心情。野老的话,虽是浅见,终非陋见,不管怎么说,碣石已成为历史的符号,只是这符号,在线装的帝王本纪里和在老百姓的心里头,传达的意义截然不同而已。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凄美故事,最广为认可的版本是:秦朝时有一孟姓人家,在院墙边种了一棵葫芦秧,瓜秧顺墙爬到邻居姜家结了葫芦。葫芦成熟了两家要分,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后嫁给了书生范喜良,但成亲不到三天,范公子就被抓差去修长城了,孟姜女久等不见丈夫归来,千里迢迢历经艰辛去寻夫。不成想丈夫早已累饿而死,并被填埋在了长城墙里。
孟姜女惊闻噩耗,悲从中来,手拍长城,失声痛哭。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个个低头落泪;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只哭得哗啦啦一声巨响,长城天崩地裂地倒塌了一大段。正巧秦始皇巡察路过,看孟姜女如花似玉,遂起霸占之心,怎奈孟姜女刚烈不屈,毅然跳入大海,以身殉情。如此看来,孟姜女坟一说也是合情合理的,何况不远处还有后人为纪念孟姜女而建的孟姜女庙,也可作为一个有力佐证。
姜女庙景区
后人唱道:
葫芦结籽生孟姜,喜结良缘遇范郎。
可恨昏君秦始皇,拆散一对好鸳鸯。
范郎修筑长城死,孟姜哭倒长城墙。
贞烈女子性情刚,为保全节跳海亡。
姜女坟日出
千古绝唱孟姜女,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
我国古代民间一直流传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山海关至今还立有孟姜女庙。作为我国古代最为悲情的故事之一,它是真实存在过的么?
先简单回顾下故事概要:大概是在秦始皇执政的时候,有这样一对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二人新婚刚过,丈夫范喜良便被征去修筑长城,结果因饥寒和劳累而死,尸骨埋在长城下。妻子孟姜万里寻夫到山海关,得知丈夫已死,为见丈夫尸骨放声大哭,感天动地,哭倒了埋着丈夫的一段长城。
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但故事的真实性存在两个疑问:
1.山海关长城修筑于秦朝以后,秦始皇当年所筑长城距山海关北去数百里,这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都不相符;
2.现有的中国古代历史史籍中,特别是可信度较高的传记、史记中,在秦朝这段历史中都没有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记载。在秦朝以后的朝代的诗词歌赋中,才逐渐出现了孟姜女的身影,但基本都属于艺术范畴了。
因此,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历史上是不曾发生过的,它仅仅是老百姓对秦朝暴政、人民辛劳的反映。那么,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否有创作原型呢?有,出自古代传记中对“齐妻哭墙”的记载,可信度应该较高。
考证史籍,“哭城”一事见于《左传》:春秋初期齐庄公时代(前794—781),齐国人杞梁在攻莒(今山东莒县)战役中阵亡。杞梁没有儿子,他的妻子无依无靠,扑在杞梁的尸体上,在城下痛苦,哭了七天七夜,城墙也崩塌了。这大概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始资料了。其后,西汉刘向在《说苑》、《烈女传》中又增加了杞梁的妻子连哭“十日”以后,“赴淄水而死”的细节。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一书记载,内容与《左传》大体相似。
孟姜女千古绝唱诗句
1. 关于长城孟姜女的诗句
2. 关于孟姜女的苏轼诗句
关于长城孟姜女的诗句 1.关于孟姜女的诗词
这是民歌《孟姜女》
正月个里来是新春
家家户户喜盈盈
人家夫妻团圆聚
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长城
夏夜里银河飞流星
那是牛郎织女点燃的红灯笼
孟姜女望长空
泪眼雾蒙蒙
我与杞良哥何日能重逢
九月里来九重阳
菊花煮酒空相望
空相望
落叶飘秋风凉
窗前月如霜
我给亲人做衣裳
线是相思针是情
针针线线密密缝
密密缝
再把心口一丝热
絮进寒衣伴君行
大雪纷飞北风急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从秋走到年关过
年关过
不知丈夫在哪里
在哪里
声声血泪声声唤
天也昏来地也暗
哭倒长城八百里
只见白骨满青山
前蜀 贯休 《杞梁妻》诗:“秦人筑土一万里, 杞梁贞妇啼呜呜。”
鄙人才疏学浅。
2.长城诗词,带孟姜女
孟姜女哭长城十二月调歌词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
老爷高堂饮美酒,孟姜女堂前放悲声;二月里来暖洋洋,双双燕子绕画梁,燕子飞来又飞去,孟姜女过关泪汪汪;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处处春。家家坟头飘白纸,处处埋的筑城人;四月里来养蚕忙,桑园里想起范杞良。
桑篮挂在桑枝上,勒把眼泪勒把桑;五月里来是黄梅,梅雨漫天泪满腮。又怕雨湿郎身体,又怕泪洒郎心怀;六月里来热难当,蚊虫嘴尖似杆枪。
愿叮奴身千口血,莫咬我夫范杞良;七月里来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银河不见我郎面,泪流河水溅三尺;八月里来秋风凉,孟姜女窗前缝衣裳。
针儿扎在手指上,线儿绣的范杞良;九月里来九重阳,高高山上遇虎狼。命儿悬在虎口里,心儿想着范杞良;十月里来北风高,霜似剑来风似刀。
风刀霜剑留留情,范郎无衣冷难熬;十一月里大雪飞,我郎一去未回归。万里寻夫把寒衣送,不见范郎誓不回;十二月里雪茫茫,孟姜女城下哭断肠。
望求老爷抬贵手,放我过关见范郎。
3.梦女哭长城的诗句有哪些
选抄黄梅戏《孟姜女哭长城》的诗句如下:正月里来是新春, 家家户户点红灯, 别家丈夫团团圆, 孟姜女丈夫造长城。
二月里来暖洋洋, 双双燕子到南阳, 新窝做得端端正, 对对成双在华梁。 三月里来正清明, 桃红柳绿百草青, 家家坟头飘白纸, 孟姜女坟上冷清清。
四月里来养蚕忙, 姑嫂俩人去采桑, 桑篮挂在桑树上, 抹把眼泪采把桑。 五月里来是黄梅, 黄梅发水泪满脸, 家家田内稻秧插, 孟姜女田中是草堆。
六月里来热难挡, 蚊子飞来叮胸膛, 宁可吃我千口血, 不可叮我亲夫郎。 七月里来七秋凉, 家家窗下做衣裳,蓝红绿白都做到,孟姜女家中是空箱。
八月里来雁门开,花雁竹下带书来,闲人只说闲人话,哪有亲人送衣来。九月里来是重阳,重阳老酒菊花香,满满洒来我不饮, 夫饮酒不成双。
十月里来稻上场,牵笼做米成官粮,家家都有官粮积,孟姜女家中空思想。十一月里雪花飞,孟姜女出外送寒衣, 前面乌鸦来引路,万杞良长城冷清清。
十二月里过年忙,杀猪宰羊闹盈盈,家家都有猪羊杀,孟姜女家中空荡荡。
4.孟江女哭长城的诗句
有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流传甚久。说的是秦始皇为修长城而大量征用民工,其中就有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
孟姜女和范杞梁的感情非常要好, 却说范杞梁在北方修长城,孟姜女在南方日思夜想,夏日蚊虫多,孟姜女止不住祈祷说:“蚊子啊蚊子,就是咬上孟姜女千万口,也千万别咬我的夫君范杞梁”。
冬日来临,寒风阵阵,孟姜女想到范杞梁身着薄薄的单衣,实在按捺不住,就做了几件厚厚的棉衣,决心去看望丈夫。先是来到苏州的浒墅关前,把关的兵卒硬是不让她进去,孟姜女哭着祈求,一边唱道“正月里来是新春, 家家户户挂红灯; 人家丈夫团圆聚, 孟姜女的丈夫修长城。。”,孟姜女从一月一直唱到十二月,兵卒终于被她感动了,就放她过了关。
就这样,孟姜女过了一关又一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巍峨的长城脚下民工万万千,可就是不见她的夫君范杞梁。孟姜女多方打听,方才知道他已累死在长城脚下,一霎间,孟姜女放声大哭,凄惨悲怆,声闻九天,老天爷禁受不住,几声巨响,犹如天崩地裂,长城倒了八百里。
5.关于长城的故事诗句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杞梁,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万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万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万喜良。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万喜良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范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6.孟江女哭长城的诗句
有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流传甚久。
说的是秦始皇为修长城而大量征用民工,其中就有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 孟姜女和范杞梁的感情非常要好, 却说范杞梁在北方修长城,孟姜女在南方日思夜想,夏日蚊虫多,孟姜女止不住祈祷说:“蚊子啊蚊子,就是咬上孟姜女千万口,也千万别咬我的夫君范杞梁”。
冬日来临,寒风阵阵,孟姜女想到范杞梁身着薄薄的单衣,实在按捺不住,就做了几件厚厚的棉衣,决心去看望丈夫。先是来到苏州的浒墅关前,把关的兵卒硬是不让她进去,孟姜女哭着祈求,一边唱道“正月里来是新春, 家家户户挂红灯; 人家丈夫团圆聚, 孟姜女的丈夫修长城。
”,孟姜女从一月一直唱到十二月,兵卒终于被她感动了,就放她过了关。
就这样,孟姜女过了一关又一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巍峨的长城脚下民工万万千,可就是不见她的夫君范杞梁。孟姜女多方打听,方才知道他已累死在长城脚下,一霎间,孟姜女放声大哭,凄惨悲怆,声闻九天,老天爷禁受不住,几声巨响,犹如天崩地裂,长城倒了八百里。
关于孟姜女的苏轼诗句 1. 关于孟姜女的诗句
这是民歌《孟姜女》
正月个里来是新春
家家户户喜盈盈
人家夫妻团圆聚
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长城
夏夜里银河飞流星
那是牛郎织女点燃的红灯笼
孟姜女望长空
泪眼雾蒙蒙
我与杞良哥何日能重逢
九月里来九重阳
菊花煮酒空相望
空相望
落叶飘秋风凉
窗前月如霜
我给亲人做衣裳
线是相思针是情
针针线线密密缝
密密缝
再把心口一丝热
絮进寒衣伴君行
大雪纷飞北风急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从秋走到年关过
年关过
不知丈夫在哪里
在哪里
声声血泪声声唤
天也昏来地也暗
哭倒长城八百里
只见白骨满青山
前蜀 贯休 《杞梁妻》诗:“秦人筑土一万里, 杞梁贞妇啼呜呜。”
2. 关于孟姜女、牛郎织女的诗词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