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凤俏
排版丨后宫冷婶儿
《知否》原著中的第二次宫变,和剧中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知否》明兰结结实实的经历了两次宫变,这第二次宫变,可真是实在是的惊险!
同样都是太监宣
编辑丨凤俏
排版丨后宫冷婶儿
《知否》原著中的第二次宫变,和剧中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知否》明兰结结实实的经历了两次宫变,这第二次宫变,可真是实在是的惊险!
同样都是太监宣旨要进宫,但是这个时候明兰肚子里怀着,他们的二儿子,当时团哥儿已经出生了。
即便是天家宣旨,明兰也多留了个心眼儿,她吩咐管事的,招呼使者到前厅吃茶暂等。
然后就又吩咐几个丫鬟去认人,看来者是皇后娘娘身边的几位女官宫人,还是小夏公公。明兰在让丫鬟多番打探之后,才敢出门和他们对峙。
而在剧中,是明兰自己亲自去辨认的,也是亲自套的话。来人根本不是皇后宫里的,所以明兰痛痛快快的就和来人撕破了脸。
但是小说中的明兰,显然圆滑多了,对方亮明了自己是圣德太后宫里的,虽然不想去,但是也不好得罪。
而这个圣德太后,是剧中没出现的另一位太后,是的,两宫皇太后斗法的故事。
明兰喊了个憨憨傻傻的小丫头,去报信说:夫人见了红很不好,赶紧去请大夫!
这么一通下来,倒是也唬住了来人,但还是直接的得罪了!
他们气急了,不停的说着让明兰走着瞧!这架势仿佛必须要带着明兰去宫里一般。
明兰很庆幸自己赶走了这波人,微笑还停在脸上,她脑中警铃大作,笑容紧接着凝固了。
这是《知否》的最后一场大戏。
二次宫变后,明兰绞尽脑汁,赶走了叫她入宫的太监。
可惜虽然明兰还是后知后觉,但还是有些官眷被叫进了宫。
首先是钟家的和段家的,报信人赶去时,她们已经携婆母和儿女进了宫。
再然后是耿家的,她家离明兰家远,小厮刚好赶去了,传达完明兰的话后,宣旨的太监便到了。
虽然耿夫人大字不识几个,但心思灵活,明兰的话她不敢全信,又怕连累了丈夫,一咬牙把儿女从后门送了出去,然后自己跟着入宫了。
在剧版中,明兰给各家都报了信,张大娘子执剑,英姿飒爽的看家。而原著小说中,对于这一段有非常详细的描写。
相比钟家、段家、耿家的,张沈两家的消息就振奋多了。
第一场宫乱的时候,英国公张夫人就是被扣在宫里的倒霉人质之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如今京中局势有异,她当场生了疑惑,一番缠杂下来,当场拿下了宣旨的一帮人。
沈家的张大娘子接到了娘家的信儿,本来打算带着孩子避去娘家,但大邹氏生的大哥儿大姐儿不肯走,张大娘子只好也留下了,托病赶走了宣旨的那帮人。
这次的情景和上次宫变完全不同,明兰如何也想不通,只能再次吩咐加倍的戒备门户。
明兰刚要回屋休息,外边便起了火。远处冒起了高高浓烟,滚滚火光传至老远。
这么高的火光,是高处的屋舍起了火,这位置正是皇宫。
顿时外边乱成了一锅粥,但是慌也没用。左右都布置完毕之后,外头有官兵团团围住了侯府。
一番叫骂之后,厮杀正式开始,屠二嚎了几声,让兄弟们奋力厮杀,更说必有重赏。这一番下来顿时士气大振。和剧中相同的是,明兰搬了一把太师椅,放在厅堂正中,明兰端坐在上,算是压阵。
众护卫回头间,发现主母挺着大肚,镇定自若的坐在堂中,更是不敢懈怠,都在心中想着连弱女子都有这般的胆识,我们更不能拉胯!
射箭、捅竿、撒石灰、泼油,全都轮番上阵,逆贼消停了好一会儿。
明兰手指发白,一直在强忍着泪。可即便是这么周全的安排,还是进了贼人!
你知道《知否》顾廷炜的最终下场吗?
这还要从二次宫变最激烈的时候说起。
明兰仿佛遭了雷击,团哥儿和崔妈妈在一开始,早早的就避走了。
本来进得贼人不是很多,可是这人带着兜帽女使打扮,实在是太危险了。这里就是和剧中明显不同的地方了。
等明兰到了大夫人的院中,看到众人都还好,明显松了口气,但是屋里不见了大夫人邵氏、蓉姐和娴姐。
明兰愣住了,邵氏发觉了崔妈妈带着团哥儿躲到了别处,便觉得那安全,从碧丝的嘴中问出了下落,带着两个姑娘躲了过去。
本来觉得万无一失,谁知邵氏这出了岔子。去往藏身之处的地方,明兰觉得仿佛有两个钟头那么久。
等到了地方,发现地上几具尸体,蓉姐死死的抱着团哥儿。这一关好不容易算是过了。
管事和明兰汇报完情况,正要离去的时候,迟疑着说,贼人中有个人十分像三爷顾廷炜。即便是满腹的疑问,明兰也再也支撑不住疲惫的睡去。
而在剧版中,明兰把团哥儿、蓉姐儿还有常嬷嬷,带到了安全的密室中,又再次带领着众人厮杀。
直到顾廷烨来救援,这场祸事才被平息。
在剧版中,是小秦氏和太后等人一起搞出的宫变,而在原著小说中,顾廷炜也是参与了的。
别的府上没有澄园这么多的贼人,而这贼人多,还真就是顾廷炜搞得鬼。
顾廷炜结交广,暗中知道了谋反的皮毛,并没有入伙,结果事发突然,他来不及周全的布置,只好亲自出马夜袭侯府。
激战时,顾廷炜第一轮就被乱箭射死了,紧接着便有人把尸首送回了宅中,小秦氏当场昏死过去,醒来后,大半个身子都动不了了。
恶人自有恶报,黑心的小秦氏不光没了儿子,孙子孙女也落了病,染了时疫终究是没熬过,双双死了。
巨大的刺激之下,中风的小秦氏药也喂不进去,没多久就死了。
这场宫变灾祸不管是剧版还是小说,都激烈的惊心动魄,好在,明兰安全度过了。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明兰和顾廷烨以后的日子都是好的。
个人觉得电视剧有的地方改的比原著好些,例如男主出场大大的提前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改的不咋地,比如配角人物太过片面化了,例如盛老太太只有慈祥了,而没有严厉,盛老爹只有偏心糊涂,而没有混于官场的机警。
其实任何小说改编成电视剧都不可能跟小说一模一样,尤其是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很多情节在实际的播出中是不可能呈现给观众的,再加上一部作品除了导演,编剧,演员等,还有道具,后期剪辑,发行方,制片方,广告商等多方面的要求,即使本来与原著没有太大差异,经过层层要求,可能整体质量就会差很多。但是我个人觉得,《知否》在电视剧里的改编比很多其他的作品要好很多。
首先,知否原著是架空历史的,也就是他没有明确的朝代,作者说是比较偏明代的,但是电视剧的话就不可能拍摄一个架空了历史的故事,而且为了让整体故事更加丰满,格局更大一些,所以电视剧把朝代改成了宋朝,也就是宋仁宗晚年时期,所以很多历史上的大事件还是比较符合的,同时包括一些小细节,比如宋代投壶游戏或者“和离”,这些都是宋代比较盛行的词语和行为。
另外,知否原著中对感情戏描写其实比较少,尤其是前期,对明兰和齐衡的感情,还有前期顾二并没有出来很多次,但是电视剧为了让感情线更加丰满一些,让明兰和齐衡的感情变成了双箭头,顾二的背景在前期也做了很多的描写,主角光环在一开始就闪闪发光了。当然,还有就是本来原著中,明兰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所以很多事情即使她很小,却也处理的非常有智慧,但是现在穿越题材被限制了,所以电视剧里,对明兰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并没有讲太多,大部分的事情都改到了明兰及笄之礼以后。
虽然电视剧改动也比较大,但是我认为目前为止,改编的内容还是可以接受的,比起以前很多被改的面目全非并且广告无处不在的小说来说,《知否》真的算是很良心了,当然这也是因为正午本身对作品的制作要求就很高,整个制作团队比较用心,再加上赵丽颖、冯绍峰、朱一龙这些优秀的演员,还有众多的老戏骨加持,让这部剧看起来也是津津有味。
看过《知否》的小伙伴都知道,这是一部良心剧,赵丽颖和冯绍峰的演技真的不容小觑。把剧中角色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但是毕竟是电视剧,原著小说中的一些心理活动是演不出来的,《知否》的原著和改编后电视剧的版本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第一,妻子和妾的区别。我们现在是一夫一妻制,但仍然有很多方法可以从中学习。我们目前的关系不也是关于平等力量、相互独立和共同进步吗?他们也不谈论虚伪的哭泣和为自己谋取利益。关注如何成为一个严肃的未来,努力的方向,三种人生观等等。比如明兰给两个哥哥送护膝参加考试,两位母亲的态度差异可以让我们区分屏幕上的是非,这在书中这样的一个系列中体现得更多。
第二,在原著中,盛纮并没有如此忽视明兰,也没有如此被林小娘欺骗。有些心理活动无法展现。然而,在孔妈妈惩罚了三兰之后,她的父亲赶出家门,关心着明兰。这部电视剧与书中的不同。在电视剧中,林小娘又开始捣乱。她的父亲和女儿一言不发地回去了,但书上没有写。首先,孔母在未结婚时邀请了华兰。当时华兰才十几岁,明兰更年轻。而且,她的父亲和明兰谈了很多,没有被林小娘叫走。
第三,是齐衡在和盛明兰不了了之后,他是娶了申氏,但他内心仍是孤独的。齐衡本没忘记明兰,他还在惋惜自己和盛明兰的感情,所以让自己的孙子娶了盛明兰哥哥的孙女,同时也是为了弥补自己心中的缺憾。
第四,就是我们的小可爱华兰了。原作是因为华兰没有结婚。在电视剧中删掉她并不会影响剧情的发展和冲突,也会反映出她聪明伶俐和姐姐的性格,可以说是一次比较成功的修改。
第五,梁夫人,原著中的那位女士很难接近。梁夫人她欣赏明兰的美丽。原书中的明兰尤其美丽。而且性格很好,但梁夫人从来没有这么热情地为明兰举办过马球比赛。这种改编方式有点略为现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