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留下的墨迹非常多,堪称浩如烟海,我们经常看到的作品其实大约只有全作品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需要有人把这些鲜为人知的作品介绍发布出来!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毛主席这两
毛主席留下的墨迹非常多,堪称浩如烟海,我们经常看到的作品其实大约只有全作品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需要有人把这些鲜为人知的作品介绍发布出来!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毛主席这两幅书法作品就很少见,乃是书写了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两首七律,皆为温诗中的名篇。我们先来看第一首《过陈琳墓》。
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书写文章。曾依附过袁绍,袁绍被消灭后归附曹操,并被予以重用,当时的一些军国书檄,章表书记多出于其手。 温庭筠写此诗是以陈琳而自况,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全诗寄托遥深,感慨深沉,既凭吊古人,又伤自己的身世飘零,娓娓写来,曲折动人!毛主席很喜这首咏史佳作,故乘兴走笔写下了这幅草书,与温庭筠此诗相互映照,相得益彰,堪称文坛盛事!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从书剑学从军。
这幅书法没有落款,乃是毛主席书风最成熟的作品。用笔娴熟,行笔快速,线条飞舞,字形生动。时断时连虚实相生,是一幅难得的佳作。尤其是开头那几行,堪称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再看毛泽东写温庭筠的《苏武庙》诗,这一首诗同样也是温庭筠的名作,极为精彩: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
这幅作品主席书写时又用了一种风格,字字独立,互不牵连。有郑板桥六分半书风的神韵。如乱石铺街,歪歪斜斜!布局参差错落,相互穿插在一起!
“川”字的最后一笔,一波三折写出了气势!纵观这两幅书法,各有特点,各具风神,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