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锡伯族群众纪念西迁257周年

↑5月29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当地群众在锡伯古城景区内的文化博物馆参观。
当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举行纪念锡伯族西迁257周年系列活动,喜庆传统的西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3 19:49:41

↑5月29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当地群众在锡伯古城景区内的文化博物馆参观。

当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举行纪念锡伯族西迁257周年系列活动,喜庆传统的西迁节。

公元1764年,清政府从盛京(今沈阳)以及周边地区征调锡伯族官兵及其家眷4000多人,西迁到新疆伊犁屯垦戍边。这支队伍于农历4月18日在家庙前祭祖后踏上征途。锡伯人每年农历4月18日都要举办西迁节,来祭祀自己的祖先和他们那段不能忘却的西迁之路。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这是5月29日拍摄的纪念锡伯族西迁257周年活动现场。

↑5月29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当地居民和游客在锡伯古城景区游览。

↑5月29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古城景区,当地群众进行锡伯族服饰展示。

↑5月29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古城景区,当地居民和游客体验射箭。

来源: 新华社

西迁节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为什么要为此专门设一个纪念日?

西迁节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对于锡伯族来说西迁戍边是件很重要的事,当然要设为纪念日了。锡伯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活动在东北地区,大部分聚居在我国的辽宁省内,锡伯族最盛大的节日就是西迁节。

西迁节来源于清朝锡伯族西迁戍边事件。据我所知,这件事发生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清政府发布了征调令,从盛京等地征调1018名锡伯族官兵,与他们一起征调的,还有他们的3275名家属,大部队浩浩荡荡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行迁移到了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临行前,其他的锡伯族人为他们送行,杀猪宰羊,聚餐送别。而后的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一起聚餐纪念这些千里迢迢西迁戍边的人们。

西迁戍边,保卫家园,这是一件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人们去纪念它。乾隆二十八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路。次年因俄国违约私收货税等,停恰克图互市。清朝和沙俄关系瞬间紧张,为防范沙俄进犯新疆,特从盛京征调锡伯族士兵西迁戍边,作抵御外敌之防范。

专门设立西迁节纪念日是为了传承发扬锡伯族的传统文化。每到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锡伯族的人们就会前往锡伯族家庙中祭奠祖先、聚餐活动,来纪念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这一活动不仅是辽宁聚居的锡伯族的活动,更是全国各地锡伯族人共同的活动。

通过西迁节这个活动,将锡伯族的传统文化辐射全国。这一过程不仅传播了锡伯族的传统文化,而且对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共同绽放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迁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西迁节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举办时间为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新疆锡伯族群众就会欢聚一起,共进野餐,表演歌舞,以纪念祖辈驻防戍边的英雄业绩。
  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九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所以西迁节这一天,锡伯族人都要在寺庙内拱灶,杀猪,吃高梁米饭,表演歌舞,召开茶话会来纪念锡伯族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
  锡伯族西迁节的民俗艺术活动大多以庙会的形式在各乡镇的寺院里举行,或者按照崇尚大自然的古老习俗,到野外举办。其主要活动内容有“关帝磨”、向索木达神祈求安康、向主管生灵的‘娘娘神,祈求多子多福,以及萨满跳神、攀梯等。同时举办射箭、摔跤、赛马、扭秧歌、民歌比赛,踩高跷等活动。
  由于种种原因,西迁节民俗艺术中的原始文形态出现失传的危机。诸如:古代渔猎遗俗及其口头和书面文学产品日渐消弭,失传严重。古老的萨满文化出现无人传承的断代危机。精通满语满文的人数越来越少。50岁上下的锡伯人大都不懂锡伯文,这一用于传承的主要工具已经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为数不多的民间艺人大都年龄偏高。西迁节民俗艺术的个性特色逐年弱化或减少等,需要加大对其保护和抢救。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