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失鹿诸侯争,日光血色杀戮兴;白骨蔽野残垣处,儒墨法道救苍穹。
话说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财逐利,互相杀伐,什么仁义道德,什么诚信礼仪,全都抛到了一边,一门心思杀!杀!杀!杀人多者为侯,
周王失鹿诸侯争,日光血色杀戮兴;白骨蔽野残垣处,儒墨法道救苍穹。
话说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财逐利,互相杀伐,什么仁义道德,什么诚信礼仪,全都抛到了一边,一门心思杀!杀!杀!杀人多者为侯,杀人更多者称王称霸,哪管什么生灵涂炭,更不论什么民不聊生。
这时候,有社会责任心的知识分子、有识之士,可就看不下去了,就挺身而出,面见这些诸侯们,要他们放弃杀伐,保境安民,恢复和平状态。
一、儒家率先走上历史舞台
儒家由于孔子的推广,人才鼎盛,率先出场的是儒家的子夏及其弟子田子方段干木吴起、李悝(kui)。子夏以儒家思想教导魏文侯;田子方段干木以儒家思想辅佐卫君;吴起李悝则以儒家为基,以法家、兵家为表,积极发展经济,注重民生,安定民心,加强军事,使魏国迅速富强、军事强盛。
嗣后,孟子、荀子相继而起,但儒家思想是渐进式的治理方法,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见效,而诸侯们急功近利,恨不得立即强盛,所以不被重用。
二、兵家随后而起
因为战乱,兵家开始盛行,其代表人物鬼谷子的学生庞涓、孙膑等走上了历史舞台,分别辅佐诸侯,保境安民。
三、法家的崛起
局势动荡,民不聊生,国家处于无序状态,所以,法家也应运而生了,其集大成者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其变法不外乎发展农耕,奖励战功,加强军事,加强管理,健全法律法规。秦国的民众安定了,秦国强盛了,但杀戮之心更加强烈了。商鞅的法律过于严苛、残酷,以后误导了李斯、韩非、秦始皇和秦二世,为秦国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四、杨朱的道家思想
杨朱学派有杨布、孟孙阳、告子、子华子、詹子(詹何)、它嚣、魏牟等人,主张\"贵己\"、 \"轻物重生\"、 \"人人都不损一毫\",“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等思想。希望社会上,人人都看重自己,不因贪图利益,而伤害自己的生命。他从“贵己”的角度,劝谏人们,安于现状,不起争端。
五、道家的兴起
道家自老子开创,战国时,列子、庄子、鹖冠子较为有名,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等等,力图使王侯们寡欲、无为,把浮躁的功利心态平静下来。可想而知,是不会受到王侯霸主们重视的。
五、墨家的兴起
农民墨翟,创立了墨家,这真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招收了弟子禽滑离、孟胜、田襄子、腹等数百人,主张人人相爱,和平共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思想,以此劝说诸侯们。虽然不为他们所接受,但却制止了不少的战争。
六、纵横家的兴起
各国征战不休,秦国要灭亡其他国家,所以,纵横家兴起了。苏秦、苏代、苏厉兄弟是合纵家的代表人物,主张齐楚韩魏赵燕联合抗击秦国,以达到社会势力平衡。
而以张仪、范睢为代表的连横家,则主张秦国远交近攻,分别与其他国签订盟约,共同打击弱小国,以便各个击破,最后,统一天下,结束战乱,实现和平。
七、其他学术流派
还有名家(逻辑学家),主张正名;农家,主张安心务农,不问它事;等等。
秦汉以后,国家统一,学术进步,百家学派经过融合、改造、完善、舍短取长,最终形成了融合统一,成为国家管理的各个方面,如:
道家,分别形成宗教和中药医学、哲学;
儒家,墨家,分别形成政治思想学、教育学、历史学、社会伦理道德学、礼仪学、光学、几何科学等;
兵家,纵横家,分别形成军事思想学、兵器学、军事学、军事指挥学、战略战术学等;
法家,分别形成法学、法律学等;
农家,形成农业科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