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首先,纠正一下:樊於期所处时代并没有北匈奴这个说法。北匈奴是西汉后期形成的: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混战不断,最后发展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相互攻伐,分为南下附汉的为
感谢邀请!首先,纠正一下:樊於期所处时代并没有北匈奴这个说法。北匈奴是西汉后期形成的: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混战不断,最后发展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相互攻伐,分为南下附汉的为南匈奴、留在漠北的为北匈奴。
然后我们来看樊於期为什么没有去北匈奴而去燕国,先看看他为什么逃亡: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樊於期率军攻赵,面对名将武安君李牧,大败,秦军损失惨重,樊於期不敢回秦国,后逃往燕国,并拜燕国大将军。秦王大怒,将其父母宗族全部杀害。
樊於期是打了败仗逃亡的,那么他肯定不会选择去匈奴的,看看当时地图就可以看出:
他被赵国打败,急急如丧家之犬,肯定不会选择远方的胡人(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时可以选择的国家也不少)。与其选择侍奉蛮夷,在茫茫戈壁草原苟活一生(当时匈奴实力并不强),不如选择留在中土,伺机复仇。
而且,子曰:“夷狄之君,不如华夏之亡也。”这是著名的华夷之辨!作为秦朝大将,对匈奴了解必然不多,而且一定十分蔑视矮小的匈奴。从人物性格上看,他也一定不会选择陌生的化外戎狄的。
最后,我认为他逃往燕国也好,投降赵国也罢,这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