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确实是在小说和影视剧中,不曾看到过小昭换裤子,那是因为,金庸老爷子就没有必要描写小昭戴着脚镣,是怎么去换裤子的情节。小说虽然描写人物,但是这些细枝末节,就不用去浪费笔墨
好吧,确实是在小说和影视剧中,不曾看到过小昭换裤子,那是因为,金庸老爷子就没有必要描写小昭戴着脚镣,是怎么去换裤子的情节。小说虽然描写人物,但是这些细枝末节,就不用去浪费笔墨表达了,就好比说小昭吃饭的时候就不就大蒜,睡觉的时候打不打呼噜,我们真正去看小说的时候,没人会真的在意了,电视剧中更不会去演绎这样的桥段。
且不管小昭是如何带着脚镣去换裤子的,不妨来说说历史上,古代人是怎么穿裤子的。
在战国的有一段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实行了一段“胡服骑射”的穿戴改革,当时胡人在战场作战的时候,骑马射箭非常灵敏,就是因为胡人下身穿着的是“裤子”,穿着这种两腿“裤”,骑在马上,怎么辗转腾挪都非常方便,所以,赵武灵王也开始效仿。
话说古代的裤子确实和现在人们所穿的裤子,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我们穿的裤子,基本是从西装逐渐演化而来的,最重要的是有裤裆,但是古代很多朝代的裤子是没有裤裆的,而是开裆的,而且做的比较宽大,裤筒也很肥大,甚至有的只有两条裤管,称之为袴,《释名》中说:袴也,两股各袴也。
在宋朝时期,在《盘车图》中,还可以看到,平民劳作时穿的短衣,裤子内还要系一条兜裆布,相传此种穿法流传到日本,就成了日本相扑运动员的装束。还有连裆的短裤,叫做裈,裈裤形状像牛鼻子,所以民众称之为犊鼻裤。
当然,在古代时,是没有裤子这一说法的,古人身上穿着的,叫做“衣裳”,但不是现代所说的衣裳,古人穿在上身的叫做“衣”,而穿在下面的叫做“裳”。“裳”的形态,大概就像裙子一样,有一句话说“正襟危坐”,说的就是古代人,如果不好好坐着,没准就会把雪白的大白腿露出来。
所以说,古代人穿裤子,肯定是和现在不一样的,但不管怎么穿,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了解历史,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