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内心为什么总是极度缺乏安全感?

一个人能够,并且应该让自己做到的,不是感到安全,而是能够接纳不安全的现实。——艾瑞克·弗洛姆
我们的内心为什么总是极度缺乏安全感?或许对于这个问题,我会更愿意解说为,为何有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05:03:06

一个人能够,并且应该让自己做到的,不是感到安全,而是能够接纳不安全的现实。——艾瑞克·弗洛姆

我们的内心为什么总是极度缺乏安全感?或许对于这个问题,我会更愿意解说为,为何有些人的内心总是缺乏安全感?极度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人。

对此,可能我们先需要对安全感下一个定义,毕竟安全感是一个很抽象化的感受,这样也便于我们探究其背后的心理原因。

安全感是一个人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与我们的外在现实环境、个体内在结构均紧密相连。

当有些人明明生活安稳,没有出现过多的客观状况,但仍出现不相匹配的焦虑,我们会发现这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例如怕黑不敢关灯睡觉、害怕一个人去陌生的地方、总是喜欢抱着一个物品(如枕头、娃娃等)、反复检查门锁是否关好等,不同的人在缺乏安全感时会有不同的表现。

依恋理论认为,我们心理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结构中心是否有一个安全基地。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这个安全基地更多地是由重要养育者(尤其是母亲)来承担的。

如果这个时期我们能获得他们足够的爱和关注,感觉自己的需求被满足,就会建立最初的安全感,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儿时父母所担任的安全基地就会内化为我们心中的安全基地,当我们长大后就有了内在的安全感。

如果我们从小生长在一个充满争吵、精神匮乏、冷漠疏离等环境中,就容易对身边的人和事充满困惑、怀疑和不稳定感,难以对他人和世界产生足够的信任,也难以信任自己有能力把握好生活,有能力应对、解决各种未知的事件与状况。

当经常处于这样的体验中,强烈的不安全感难免不断地萦绕着自己。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