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症下药。
能力是个宽泛的概念。我会把管理人员能力分为三个纬度,一是自我管理,二是他人管理,三是业务管理。也不知道你指的能力是哪一块。不同的短板要用不同的方法的。导
导语:我们要把关于我们的中/基层管理人员应具备哪些的管理能力,以及感觉当前的中/基层管理人员能力弱,那么,他们到底在了哪一块,把上述这两个问题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就可以通过针对性的“传帮带”,予以加入绩效的“有的放矢”。
俗话讲“上梁不正下梁歪”,惟有我们的每一位管理者均应该以身示范,“律己以严待人以宽”,才可以真正将“传帮带”予以落地,而非只是在空喊口号。
俗话说“有为才有位”,如何得到“位”,关键看你怎么“为”。下述八个方面的能力,其实都是在告诉中层干部该如何“为”。事实上,古人讲“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在告诉我们,除了“为”还要在“不为”上下功夫。
首先,中基层干部应具备下述管理能力:
(一)要知己克己,保持天天向上的动力。
简单说,就是要正确认识自我,严格要求自我,保持积极的心态,要有争上游的意识。这里主要是针对中层干部的精神状态而言。中层管理,首先就是要管理好自己,再才能管理好下属。而管理好自己,首先要厘清自己的岗位职责,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职权边界,其次要对自身能力进行分析,厘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具体事情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带领本部门同志出色地完成任务。在机关里,中层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可以说“上有权,下有责”,动力和压力并存,因此既不能自满,还要时刻保持谦逊、向上的作风,保持激情和动力,不然就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了。
(二)要不断学习,掌握具体工作的执行力。
习总书记曾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说明自身能力是当好中层干部、带好队伍、做好工作的基石。这里主要是针对中层干部的能力素质而言。一个好的中层干部,首先应该是部门里的佼佼者,是业务带头人。往往优秀的、进步快的中层干部,都是各自领域的“能手”。当了中层干部后,并不一定要事必躬亲,但一定要能看出问题,拿出解决之道,这就需要中层干部给自己设定高于普通干部的能力标准,不断学习新知识,关注新事物,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做到以能力服人、以德服人。工作中能独挡一面,是中层干部“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其自身价值才能体现,其自身地位才能巩固。简言之,中层干部需要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和干实事的能力。
(三)要识人善用,具备带队伍的领导力。
上面谈到了“知己”,接下来就要学会“识人”。顾名思义,“管理”无非就是管人和理事。而事,又在人为,所以管理归根结底重点还是管人,人管好了,事自然成。如果说执行力主要体现在管事上,那么领导力就主要体现在管人上。中层干部未来有机会成为更高一层的领导,那么中层就是锻炼领导力的最佳位置。经常有人把单位或者部门比作“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那么如何在“流水的兵”面前塑造好“铁打的营盘”,关键就在中层干部。作为中层干部,对上级而言是抓手,对下属而言又是领头,是重要决策的参与,也是具体事务的落实者,还是上与下的沟通者,所以中层干部难就难在要适配好自己的角色。因此,“识人+善用”是一个必备能力,对于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特点的人,中层干部要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长处和短处,然后择其长者而用之,择其短者而避之。比如,安排部门工作时,性子急的不能安排在一起,喜欢跳尖儿的不能安排在一起,会做不会说的和会说不会做的可以安排在一起,老中青搭配要合理,男女搭配要适当,人尽其才、各安其责,各尽其能,这样就能达到“1+1>2”的效果。
(四)要抓好班子建设,发挥核心引导力。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现代管理不是强制和服从,而是引领和跟随。对于部门而言,中层正副职也是一个班子,部门工作落实得好不好,关键看班子团结不团结,有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现代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信任人、依靠人,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发挥团队创造力。核心引导力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榜样的力量。俗话说“榜样的力量的无穷的”,作为中层干部,除了要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兼顾整座农田的收成。换言之,中层干部还承担着为组织发现人、培养人、推荐人的使命和义务。一个中层干部,如果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为组织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则善莫大焉。
(五)要正规肃纪,提升对组织的管治力。
俗话说“三流的组织靠领导,二流的组织靠流程,一流的组织靠制度。”制度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因素,而作为制度的执行者、同时也有可能是制度制订参与者的中层干部,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一方面,对于本部门而言,对内治理能力是中层干部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其领导威信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管治力不仅仅体现在管理和治理,也需要一种亲和力。俗话说“己身不正,焉能正人”,中层干部要不断强化自身修养,一是要会做人,要自己做到思想正、行为正、行事正,让下属感到可信;二是要会爱人,也就是要真心实意地给关心下属的前途、进步、工作、生活和困难,;三是要会做事,做到思路开阔、认真实干、敬业有为、精神振奋,让下属感到可敬,才能带好一支队伍。
(六)要抓主要矛盾,提升战略管理能力。
常言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说的就是基层工作的现状。在如此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中,如何有条不紊地开展,就看中层干部的能力了。这里面,最需要具备的就是看主流、抓主要矛盾的能力,目的就是解决突出问题。作为中层干部,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认真对待领导交办的任务,要不惜一切拿出完成任务的办法与策略。因为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是中层干部工作业绩的印证,每一次都完成得很好,就会在领导和群众的心目中形成一个公论。对此,中层干部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会“仰望心空”,既要能通过具体的工作找出经验和问题,又要能对整体工作进行战略分析和预判,将本部门的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大盘下,就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了,就能够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这是一名中层干部实现从“兵”到“将”再到“帅”的质的飞跃的必经过程。
(七)要敢于担当与释放,提高职权履行力。
电影《狼图腾》所诠释的,是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最大源动力在于领头狼的担当。前面讲到,中层干部要具备带队伍的领导力,但在具体工作中,尤其是在面对疑难问题面前,则不仅要会指挥,关键时候还要能冲上前去。一方面,中层干部自己不能畏首畏尾,要多鼓励干部们放松去干,大胆突破。另一方面,中层干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中层干部要有身先士卒的魄力,关键时候冲得上去,就不愁麾下的队伍没有士气和战斗力。
(八)要会“搞关系”,提升组织协调力。
这里所说的“搞关系”,绝不是搞团团伙伙,而是要会沟通协调,目的就是争取一个最好的外部环境和最大的支持。这里主要是对外而言,中层干部在各自领域就代表了机关,因此说话办事都要以大局出发。众所周知,在行政管理上,一项任务的完成往往都不是单凭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就能成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的就是各种复杂的关系,只有到了中层以上才有切身感受到。所以,很多中层干部刚上任时会感到茫然失措,部门的事情琐碎繁杂,有时还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一线往往会暴露一些在性格上、能力上、知识上的缺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都会逐渐游刃有余起来。因此,在中层干部需要具备的八种能力之中,协调能力是一项重要能力。
在我们罗列了中基层人员应该掌握的并且我们中高层也切实践行了“传帮带”,而且我们也同步践行了对中基层乃至基础员工的量化考核的落地施行,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简单了,那就是势必将“末尾淘汰”与“预储人才”作为我们企业对人才核定与刷新的最后一道关隘,企业也势必要经历与行使起到这一“大浪淘沙”的职能,企业不养闲人,在其位谋其政,在其位谋其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