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国传统文化?怎么去发扬与传承?

我国传统文化应该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绝对不可以单独拎出其中一样一方面来说,那样是片面的,不客观的。
儒家文化思想确实在历史上可能在今天也是有很广泛影响的,儒家文化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10 04:39:57

许多人认为孔孟之道就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这种观点其实有失偏颇。

孔孟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一,代表人文文化方面的最高水平。其实还有法家、兵家则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还有注重身心实证科学及哲学最高水平的道家,用现代的说法就是“生命科学”学科。道家炼丹方技衍生出来的医学、物理、化学学科和墨家的百工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科技领域的最高水平。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他们的学问皆根于《易经》,故有推《易经》为群经之首一说。

魏晋南北朝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和中国本有文化尤其是道家和儒家深度融合后中国化,出现了如华严宗、天台宗、禅宗等,反过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中国的文学,哲学,身心实证科学(生命科学),教育以及社会意识形态都影响至深。

后来唐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大量翻译的唯识宗经纶,对身心实证科学从逻辑思辨和心理现象分析方面提高到新的高度。

唐末五代至宋初,在佛家禅宗和道家的影响下,儒家产生了一支注重修养心法的理学。宋明以来,理学家诸如“陆程”、王阳明等,对后世近代以来的日本社会和中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清代的曾国藩,民国以来的蒋介石、阎锡山等都是理学中人。日本人从明治维新以来对王阳明心学的推崇更为突出,此影响现在回流于中国高层知识分子中,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也是现代社会各界所推崇的理念。

中国在秦汉之初及以前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时候,那时候无论人文社会学科还是科学技术都齐驱并驾均衡发展。到汉武帝时,有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第一次突出儒家地位。而后经过两晋抑制科技发展,只是司马家族短见所造成不能归罪于儒家,其实司马氏的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龌蹉的王朝时代,其劣迹导致“五胡乱华”,带给当时中原汉人的苦难,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摧残几近断层罄竹难书。

许多人认为明朝中后期中国没有跟上西方科技发展的潮流归罪于儒家只注重人文文化而不注重科技发展。其实这种观点没有找到根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都注重人文文化但并不排斥科技发展,为何明清两朝出现只重人文而排斥科技?其实无关儒家文化,只是当时领导人的短见造成,政策导向错误造成。明朝取士,必限“四书五经”,而且必须是符合朱熹思想的“四书五经”,文章八股化,思想禁锢化,试想一个禁止学术争鸣,扼杀百花齐放的社会,能培养出思想健康的知识分子吗?清朝沿用明朝的取士方法,甚至变本加厉,一个阉割了思想的社会,只能越来越衰弱,绝不可能越来越强大,这个道理难理解吗?

所以儒家没有错,关键看国家政策导向,就像高考指挥棒,看你想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就往什么方向指就行了。学术本身没有错,政策国策才是关键。直至现代社会,国家社会的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仍离不开儒家文化来引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大体系,现在所谓的国学,大多是阉割了的传统文化,要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想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请打开眼界,放大心量,从以儒释道为主流兼有其它众多支流的文化思想及科学技艺全面审视,全面挖掘,全面复兴,结合现代科学精神去伪存真,继承发扬。此事任重而道远,诸君共勉。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