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有意思的问题,对于李云龙的判断是否正确,我们可以先不作結论,把《亮剑》中山本特工队可能使用的冲锋枪型号来个排除法梳理,则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也顺便简单科普一下民国初期到抗
挺有意思的问题,对于李云龙的判断是否正确,我们可以先不作結论,把《亮剑》中山本特工队可能使用的冲锋枪型号来个排除法梳理,则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也顺便简单科普一下民国初期到抗战时期的几款常见冲锋枪,一并欢迎枪械和军史达人指正。
符合《亮剑》剧情需要的枪械需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A,侵华日军第一军可以在1939年左右得到;B,晋西北地区没有其它武装部队批量装备过;C,李云龙必须在从前的战斗中有见识过;D,还得是美国制造的武器。
忽略苏制波波沙(中央军四个攻击军少量得到过),日军当时可以批量装备的应该有六种冲锋枪,分别是德制MP18、美制汤姆逊、德制MP38、日本百式、美制M3和英制司登。
1,德制MP18,即“伯格曼冲锋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定型的武器,虽然欧美限制对华出口,但是在中德蜜月时期国民政府仍然得到了图纸,在上海兵工厂批量生产,是国民党中央军的重要近战火力,红军也曾经缴获不少,俗称“花机关枪”,飞夺泸定桥的22勇士就人手一把。
抗战爆发后日军肯定也有缴获,李云龙自然门清,但抗战期间八路军也有装备,而并非晋西北日军独有,身经百战的孔捷一样能够判断,所以不符合B和D两个条件。
2,汤姆逊冲锋枪早在孙中山1921年组建卫队就有在中国使用,尤其是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大力仿造,高峰时月产900支,晋造汤姆逊曾经卖给过马步芳、马鸿逵和冯玉祥的部队,四川军阀也有7000多支的自造,红军战斗缴获很是不少,侵占太原的日军获得更是轻松,参加过长征和西路军的李云龙当然熟悉,但该枪在晋西北估计都得臭大街了,所以也不符合B和D两个条件。
3,MP38是《亮剑》原著中山本特工队的用枪,定型于1938年,考虑到德日两国于1939年結盟,日军获得少量该型号冲锋枪是可能的,也是日军特工队最靠谱的装备。但问题在于国民党军队和红军都没有获得过,李云龙更无从知晓,不可能根据弹壳判断出敌人的枪械型号,不符合条件C和D。
4,日军的百式冲锋枪虽然定型于1940年(日本旧历神武2600年),但列装是1941年的事情了,这个时间点已在百团大战之后,日寇第一军司令筱冢义男都调回本土当士官学校校长了。而山本特工队首次亮相杨村是在百团大战之前,自然也没的用,不符合A、C、D三个条件。
5,美式M3冲锋枪定型于1941年,俗称“注油枪”或“黄油枪”,美军列装于1942年12月,时间还要晚于日本人自己的百式,山本一木根本来不及看见什么模样就已经挂了,况且此时日美已经处于战争状态,不可能有武器输出。但是老版亮剑偏偏就让鬼子兵用上了,很有穿越感,应该还是道具枪比较容易找到的原因,但确实不符合ABC三个条件。
6、英制司登是最便宜的冲锋枪,司登冲锋枪有六个型号,最初型号MkI是在1941年6月投产的,当年只有少量英军部队列装,因此《亮剑》中楚云飞在抗战后期、李云龙在解放战争时期都有使用说得过去,但这款枪其实很烂,还容易走火,日军的特种部队在39年既看不到也看不上,不符合A、B、D三个条件。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几乎没有一款冲锋枪能满足《亮剑》这段剧情的需要,编剧为了突出李云龙的细心和军事素养,给出了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也不太符合枪械历史。
另外日寇第一军派出的两个所谓“挺身队”使用的仅仅是三八大盖,并没有特别装备冲锋枪,因为他们要在根据地伪装成八路军行军和宿营,那么一水的冲锋枪早就露馅了。
正是因为特工队装备冲锋枪这个情节是杜撰的,所以电视剧里关于美国造、老兵孔捷浑然不知、晋西北没见过等等,怎么描述都有些牵强;如果侵华日军在自己的百式列装之前使用冲锋枪的话,那么司登、仿制的汤姆逊、伯格曼和MP38都有条件获得,若想成为“土八路”没有见识过的精良装备,德制MP38是唯一的可能,也因此才被《亮剑》原著作者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