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吞灭锡金联合国承认了,为何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却不承认?你怎么看?

1974年6月20日11时,锡金民族党在党部大楼的顶层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同时,民族党向世界各国致函,宣布锡金即日起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锡金的一切事务皆由中国负责。
当世界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8 07:04:56

1974年6月20日11时,锡金民族党在党部大楼的顶层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同时,民族党向世界各国致函,宣布锡金即日起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锡金的一切事务皆由中国负责。

当世界各国还没有从南亚突发的局势中缓过神来,在当天的12时20分,亲印的国民大会党操纵的锡金议会表决通过《印锡合并》宪法修正案。仅仅15分钟后,印度政府宣布尊重“锡金人民正确的选择”。下午13时15分,驻锡金的印度军队接到印度政府清剿民族党的命令。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顽强抵抗,势单力薄的民族党渐渐败下阵来。14时50分,战斗结束。在战斗中,锡金民族党高层大多被俘,成员伤亡5000多人,民族党大势已去,在印度吞并锡金的道路上又少了一块绊脚石。

(锡金:喜马拉雅的窗户)

1975年4月9日,印度军队闯入锡金王宫,解散了国王的宫廷卫队,末代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被软禁。4月10日,印度的傀儡“锡金议会”宣布废黜国王。随后,印度议会正式将锡金变成印度的一个邦,即今日的锡金邦;锡金王国灭亡,王室流落海外。

印度自从独立之后,就认为自己有着成为世界大国的“天命”,执念甚深。婆罗门社会等级体系的世界观,让印度的建国精英们的外交战略也加入了婆罗门的等级观念,他们认为小国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中是不需要有存在感的,只能作为大国的附庸,而印度作为世界大国自然要位于婆罗门国际体系里的上层。印度的外交理念传承至今,因此印度在国际交往中动辄表现出来的所谓“大国气节”,在很多时候会有堂吉诃德式的迷思。尼赫鲁作为印度建国元勋,曾说过印度要吞并锡金,就像是用来福枪打苍蝇一样容易。

(印度天生具有大国使命)

印度一直以英属印度的继承者自居,因此认为自己天然具有继承英属印度的势力范围的权利。对巴基斯坦建国这件事,印度认为是一种背叛,因此建国后印度发动了三次印巴战争,肢解了巴基斯坦。对南亚其他国家,印度也在执行着他们所认为的国际秩序。他们在1975年吞并锡金、1983年干涉毛里求斯、1980年代干涉斯里兰卡、同时对不丹和尼泊尔执行经济和武装渗透,印度的触角甚至还延伸到缅甸。

然而,印度地区霸权主义行径尽管已经招致了人神共愤的地步,但是世界警察美国和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却好似浑然不觉一般。如印度在吞并锡金的过程中,不乏各种流血冲突,暗箱操作,完全不符合美式、苏式民主。这与印度的特殊地位决定和国际时局共是分不开的。

印度建国后,执行了后发国家发展经济通常采取的苏联模式,苏印之间的联系异常紧密。巴基斯坦为了制衡印度,则与美国维持了密切的外交关系。1955年-1965年美国给巴基斯坦援助很多军事装备。然而,与印度相比,巴基斯坦的体量实在太小,美国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时常会考虑印度的立场。毕竟在印度在印度洋地区是一个大国,而且这个国家还有着大国情结。即使不能建立全方位的密切关系,也没有理由让印度全面倒向苏联。

(印度在南亚地区尽显霸主本色)

苏联对印度的态度同样如此,而且印度执行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苏联的各种设备采购、经济援助的输出非常重要,是苏联在印度洋上的战略支点。印度就曾声称:“苏联可以在印度洋上任何位置保持海军力量存在,只要他认为有必要。”苏联为了报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之仇,执行了大海军计划,希望在四大洋都有出海口。苏联在1979年兵法阿富汗的战略目标并不是阿富汗的犄角旮旯,而是再向南,直通印度洋。因此,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苏联,对印度在南亚的肆意妄为也保持了相当的善意。

世界两个超级大国对印度的态度都是放任不管,甚至还有意放水,那么印度作为曾经的“第三世界”领袖,就更是人见人爱,有点世界大国的风范,其他国家也不愿意趟这浑水,对印度吞并锡金这件事,联合国自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锡金的国民也不傻,当然知道印度现在混的风生水起,左右逢源,他们求爷爷告奶奶都没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一山之隔的中国身上,挂出了中国国旗。可是这座山叫做喜马拉雅山,太过巍峨,有些时候也是有心无力。我国当时处于十年的特殊时期,无暇理会锡金的存亡。

(锡金现任流亡国王)

锡金对印度非常重要,却对世界其他国家并没有多大关系。尤其是锡金自印度独立后,就被迫与印度签订了“保护协议”,成为了印度的保护国。印度长期执行了移民换种计划,当锡金当局发现国民多数已经是印度教徒的尼泊尔人时,对政治局势已经不能有作为了。

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偏向印度的状况下,国际社会默认了印度吞并锡金的行为。现在,锡金国王家族在美国流亡,老国王去世后,“新国王”仍在四处奔走,呼吁支持恢复锡金,但希望渺茫。

相反,如今再看克里米亚局势,就没有当年印度吞并锡金时的国际环境了。2014年年初爆发的克里米亚危机,所面临的国际局势是美国一家独大,两强相争的格局已经没有了,美国作为蓝星上最强大的国家,不必再忌惮其他国家对美国执行国家意志施加的阻力。不管克里米亚领土的变更形式是否符合国际法,克里米亚的位置和克里米亚危机出现的时间节点,都符合美国的继续削弱俄罗斯的策略。欧洲战战兢兢地在苏联核武库和坦克洪流的威胁下过了40多年,不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军团出现在东欧平原。那种噩梦留下的梦魇,使得美国只需要把俄罗斯刺激一下,就会让欧洲回忆起那段惨痛的岁月。因此,在制裁和压制俄罗斯的问题上,美国和西方国家保持了相当一致的观点和行动。

(克里米亚民众庆祝加入俄罗斯)

俄罗斯也是一个有大国气节的国家,与印度的大国气节被美国所看轻不同,俄罗斯的大国气节,是敢于与美国真刀真枪的对着干的。美国需要一个敌人来保持外部压力,但是即使排号来数,印度也不会在美国敌人的前十名。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美国在印度的“后花园”里一下子布置了三个司令部:中央司令部、非洲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印度的海军势力在印度洋能排几号?相对于中国海军只需要面对一个太平洋海军司令部,印度海军面临的压力简直是欲哭无泪。所以美国不认为印度能够成为他的战略级对手,而印度因为“大国气节”,也对美国势力在印度洋强大的存在十分杯葛。所以,喜马拉雅山两侧的两个大国,其实是有着成为盟友的基础的。

克里米亚位于黑海,对于俄罗斯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联合国虽然有200多个会员国,但是在经济利益上,仍然受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控制。现在这个世界,敢于仗义执言的国家不多了,而且在国际关系上,也从来不存在所谓的“仗义”。俄罗斯吞并(收回)克里米亚这件事,必然会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联手制裁。俄罗斯必然也知道会是这样的结局,可他们没有收手。因为再让美国这么肆无忌惮的扩张下去,迟早莫斯科都不能成为安全的首都了。

(在民意、流程上都合法的吞并程序)

虽然美国会说乌克兰是一个主权国家,俄罗斯的做法是对国际法的践踏以及对民主国家的尊严的挑战等等,但是联合国在科索沃时就没有考虑过南斯拉夫的国家主权,在洞朗问题上也没有指责印度挑战了不丹的国家尊严。所以,联合国对一个地区现状的声援或者谴责,无关乎道义,只与利益相关。美国不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与其说是为了乌克兰“仗义执言”,不如说是为了西方整体的利益,让乌克兰火中取栗。至今,美国除了在北海上虚词恫吓之外,实际的支持和援助又在哪儿呢?

(奥巴马已经卸任了,西方援助在哪儿?)

在这个星球上,实力强了,都可以横着走。这好像是印度的外交理念,与中华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义外交不同。但是,好长时间了,江湖上没有了大侠。

时无英雄,竟使竖子成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