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厌世的时候如何有效走出来?

谢谢邀请。
运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情绪,如果你坚持每天锻炼,不开心会和汗水一起洒落,留下一切美好,要坚持哦!
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养成阅读的习惯,摄取书中之精华,找到另一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8 11:24:43

曾经有段时间沉浸在一种自我厌弃,自我放弃的状态。每天昏昏然,看着日升日落,自己却好像被水泥订在一片空地上,除了影子在旋转,什么都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

我不喜欢身边的人,不喜欢身边的事情,不喜欢这个世界。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为什么要活着。那个时候,我高一。中考失利,去了一个比自己预期差的学校,想着自己是失利,连暑假都是颓然度过,在期初考试才发现,自己排在年纪倒数。我那时的男友,去了另一个市的私立中学,在狭窄的共同休息时间里,每天挤出十分钟打一个电话。我放弃了吃晚饭的时间,他放弃了打篮球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

习惯了优秀,习惯了有人照顾的我,在新学校变得格格不入。一向独立自主的我,竟变得像巨婴一样,且敏感,多愁善感。我开始恐惧再一次的失败,起的更早,睡得更晚,每一天的偷懒都是对自己的折磨。但是,内心却好像有一只巨兽,我拼命努力,它却一直在告诉我,你不行,你不行 。

上课越来越容易走神,陷入迷茫的情绪里。我开始想放弃一切,放弃学习,放弃挣扎,放弃气若游丝的感情。但是,我没有。

我开始了第二次的努力,我开始想着要融入学校里的生活,但是,却更惨淡。因为抱着忍耐的心态读高中,想着赶紧毕业,每天都是对高中的不满。我的不满开始慢慢蔓延,和同学谩骂,讨论是是非非,妄想通过和她们一起抱怨成为好朋友。没想到,短短半年,我竟成了我最讨厌的那种人。而我的成绩,我的爱情没有气色,我的生活死气沉沉。

有一次我在男友面前又一次的抱怨,他和我说,xxx,我问你,那你到底要怎样才满意。隔着屏幕,我的眼泪刷一下流下来,其实,我也想知道的,但是我停不下来 。

过了一个寒假,我开始第三次努力,我报了补课班,让本来就紧凑的生活更加忙碌。唯一的假期周六,我在早上六点半坐上公交车,去往补课班,看着窗外,我没有丝毫希望,我每一天都在给自己找借口不去补课班,但强忍着还是去了。在学校我每天我早起,我变得越来越沉默,来回路上都是一个人。和男朋友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我和他说我心里真的难受,他告诉我说,你只是想太多。我想也许吧,我就是想太多。但是,我好像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开心地笑过了。我习惯了一个人在人海中游走,习惯了补课做到一个人的角落,沉默中来回奔走,习惯了一个人的早午餐。

有一次早上跑操,我不知为何,忽然脚一软,就狠狠的在水泥地上滑了过去,膝盖,手心火辣辣地疼。我忍不住留下了眼泪,我不是哭疼,而是哭我摔倒了,但是可能没有人会扶我起来。因为我,那么孤独,那么孤僻。

我的努力见了效果,我的成绩开始转好。我正感觉世界慢慢开始变好,我却迎来了更巨大的崩塌 。他和我分手了。

我开始丧失方向,我哭了整整三天,一个月都吃不下饭,一个月的梦都是关于他。最后给他打得一通电话,听到他的喂,我哭的溃不成兵,急匆匆挂了电话。我开始再一次质疑人生,我为什么要活着,我为什么要这么努力,我为什么这么讨厌自己。

我需要时间恢复,但高中生活却又紧张,我除了坚持,别无选择。而那个时候,就不怎么去医院的我,忽然开始各种身体不舒服,跑医院。而内心的疲倦更让我放弃思考,我开始不听课,不写作业,每天抱着一本练字帖,练字。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个月。 每天想着都这样了,死了算了,死了算了。

但可能我生性较孬,我没有一了百了,而是在一个月后开始每天摘抄一句励志的话。开始和别人有了交流,班里正好也有一个失恋的女同学,我们开始互相依偎,我的肩膀有她掉过眼泪的痕迹,她的耳朵里有我怒骂男人不是好东西的话语。

在我爸妈的支持下,我暑假去欧洲当了交换生,我完全置于另一种环境,我没有压力,没有学习,只是轻松地去游玩,这也让我加快走出了情绪的沼泽。我交了好多新朋友,我开始慢慢发自内心的大笑。

我开始慢慢不再沉浸于悲观的思想里。但是我也有了很多后遗症,比如说,在不关心是是非非,再没有抱怨。不和喜欢抱怨的人当朋友,连讲话都不想有。不能听太伤心的歌······

愿此生再无与自己兵戈相见的时日。

当一个人找不到生命的意义,经常感到空虚、无聊、绝望时,难免会产生厌世的情绪,极端时会选择自杀。

一个20来岁的青年人,因为找不到生命的意义而自杀。

在自杀前,他进行了数年的深思熟虑,试图通过思辨去论证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反复思考的结果是生命没有意义,最终他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有没有意义”?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心理学问题。

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说,当一个人内在“有一个整合的自体,以及与整合的他人(内部客体)的联系,使得一个人不管时间和环境的变迁始终存在着的一种连续感。这种连续感使个体感受到归属于人类关系网的感觉,并确保体验到生命的义”(Otto·Kernberg)。

所以,生命的意义来源于与他人的联结感。当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强烈的创伤),“内化的自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结受到了威胁,使得自体产生了一种被内部客体抛弃的感觉,或者自体与客体均在丧失的感觉,那么个体便会体验到强烈的痛苦,其中,空虚感,无意义感,无聊,以及对孤独的体验与应对能力的消失,是主要的内容”。

简单地说,当个体与他人存在着稳定的情感联系,那么他会产生一种整体感、连续感、意义感;

反之,当这种情感联系被中断了,或受到威胁了,整体感、连续感消失了(自我认同的混乱),意义感受到了威胁(联结感丧失),此时,个体会感受到强烈的痛苦,其中空虚(emptiness)是占优势的体验。

前述那个青年,成长在一个不稳定的家庭里,父母因为经商经常早出晚归,他被不同的保姆抚养。而且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离了婚,之后他寄住在不同的亲戚家。我们可以发现,在成长过程中,他跟别人的情感联结总是被打断,因此他内在可能缺少稳定而持久的自体与客体的联结。

他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试图通过理智化的思考去找到生命的意义,这是他在试图与内部客体建立一种情感联结,只可惜这种单方面的探索没有成功。

空虚的感觉是非常痛苦的,为了逃避这种痛苦,有些人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狂热活动,疯狂的社交活动,磕药或酗酒,或者通过性、攻击、食物和强迫性的活动来减缓内在的空虚体验。

有些人已经被这种空虚感所吞没了,过上了一种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情感被抑制和模糊化了,现实感减弱了,整天无精打采地游荡着。

在生活中,有四类人经常会有空虚的体验。一种是精神病人格者,他们内在的自体与客体是碎裂的,因此他们无法与他人形成爱的、恨的、温柔的、渴望的、哀伤的关系,无法体验到这些情感。

对于这些人来说,与他人形成情感联系是可怕的,以至于他们采取原始的防御机制(分裂、解离)来让关系断裂,让周围人摸不着头脑。与这些人工作时,治疗师会感觉到自己在面对一个没有生气的、空洞的、非人的存在,无法体验到正常交往时常有的情感联结。

另一种是自恋型人格者,他们内在有整合的自体与客体,只是因为病理性的夸大自体需要,使自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结被暂时中断了。这些人把爱投注于自身,而很少投注于他人,因此难以与他人形成情感联结。

他们只对于被人赞赏和崇拜感兴趣,渴望不断地夸大自己,并持续地贬低内在的或外在的客体。当他们得到这种夸大的满足时,会产生暂短的意义感,但如果这些夸大满足消失之后,便会被空虚和无聊所控制了。Otto·Kernberg描述这些人:“他们的世界像一座监狱,只有刺激、崇拜、以及征服、胜利和源源不断的补给才能逃离这座监狱”。

第三种是边缘人格者。这些人由于自我认同的混乱,也会经常体验到空虚感,但没有像前两者那样普遍。因为他们会通过在外部制造一些敌人并与之战斗,有效的防御了内在的空虚感,而一旦敌人消失之后,也会频繁受到空虚感的左右。

还有一种是抑郁型人格或神经症性的抑郁。

他们的自我认同是持久且稳定的,自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结也是稳定的,他们不像精神病人格和自恋型人格,持久地被空虚感所左右,他们只是间断地产生空虚感。当产生空虚感时,他们与别人(或内部客体)的联结中断了,会觉得别人是疏远的、隔离的和无生命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也同样如此。

因此,对生命的意义感消失了,对未来的希望也消失了,他们觉得没有什么事值得追求,没有人值得爱,也没有人会爱他们。深入的探索会发现,这些人被一种无意识的内疚感所控制了,这种内疚感来源于他们苛刻的超我的责备(来源于指向了自身的愤怒)。在超我的打压之下,他们觉得自己是不可爱的,因此他们只能孤独地生活着,但在内心深处,他们渴望与他人的联结。

如何应对空虚感?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会发现,关键是建立与他人的情感联系。

从治疗的角度来说,由于四种人格其空虚背后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所以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于精神病型人格和边缘型人格来说,在移情关系下,通过治疗师的参与其中,将病人内在的部分客体、部分自体慢慢地整合在一起(通过修通原始防御的操作,通过对治疗情景下空虚感与分裂感的忍受、觉察和解释),并逐渐形成自体与客体的情感联结。

对于自恋型人格来说,当他们的原始自恋被充分的理解、回应,逐渐地减缓其能量,那么被原始自恋所覆盖的自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结,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便能建立起来。

对于抑郁型人格或神经症性抑郁,他们的自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结是稳定的,只是因为严厉超我的苛责而阻碍了这种联结。

因此,当超我变得柔和,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平等之后,本身存在的自体与客体的联结便能重新体验到。

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

个体需要他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始终是一个人需要考虑的问题。那个自杀的青年人面对空虚时只是局限于哲学的思考是不够的,这可能是对于建立关系的逃避。

如果他允许别人走进内心,重建对人的信任感,当情感联结被建立起来之后,也许不致于走上绝路。

当把关系建立过程中的阻碍充分的移除之后,人的天然的情感联结就会浮现出来,也便能得到一段持久而稳定的关系。此时,整体感、连续感、意义感均被持久的体验到,空虚感、无意义感、厌世的情绪自然不会再有。

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只瞄准这一个小目标,然后去实现完成。

其实,生活还是挺美好的,每天都能见到太阳,看这个世界每天带来的变化,去体验生活,

生命的意义就是活着,你还有亲人,家人,朋友。

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不要太多的改变就要一点点,努力顽强自己,如果可以的话,就去外面的世界走走。去外面的世界走走不是让你辍学离家去流浪。

而是让自己有一技之长有能力支撑自己外出看世界!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总得留下一点什么吧!哪怕是一个很微小的声音,只要能让另一个人听到,那就是有意义的,就像我现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一样。

加油吧,认真生活,快乐工作,期待未来!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