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刑释人员再次犯罪?

轻微犯罪经社会调查评估报法院审核后五年时限内消除或封存前科,故意过失都不分,尤其是拘役或者管制,缓刑,可以优先试点,不歧视,废除无犯罪记录证明,有工作做,不连累下一代!这至少解决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7 14:45:34

我认为提问人这个建议很不错,防止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可以考虑简化刑期。

例如,提问人在描述栏里提到的,取消5年以上,死缓以下所有有期徒刑。只保留死刑和5年以下有期徒刑。

达到死刑的,以死刑执行。达不到死刑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样一来,既可避免刑期过长,服人员刑满释放,回归社会后,无法融入社会。

比如,某个人30岁违反法律,被判无期徒刑,他至少要坐15年牢。15年后,他45岁,死又早了些,活下去又已脱离社会十多年,跟不上社会节奏。

这时候,他往往会抄近路走偏道。

人嘛,一旦带侥幸心理,犯罪的几率就要大增。为了杜绝类似曾春亮这样的事件再发生,尽可能的降低刑期,避免更多的人与社会脱节。

像曾春亮这样的人,无儿无女,无家无财产,又无一技之长。平时好吃懒做,稍有不顺,动刀动锤子。不偷就是抢,对社会危害极大。

至于法律震慑力,可以适当降低死刑标准或上限。把死刑标准再往下拉,让死刑坐在无期徒刑的位置上,让犯罪行为背负更大的代价,阻止或减少犯罪率,提高法律震慑力。

古代谈虎色变,到现代谈死刑色变。

你有胆量犯罪,你就要承担法律的残忍与无情。

你是社会公民,你有享受社会制度的权利。这个是很公平,你有权不犯罪,他也可以不犯罪。大家都怕犯罪,社会文明才得以和谐发展。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