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反映了古代男人怎样的心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主要是古代农耕社会,对于女性的定位。
农耕社会,农活中的重体力活需要男人来承担,这是毫无疑问的。
妇女即便再强壮,一些农活她很难承担。
中国黄河以北,妇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7 03:13:2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主要是古代农耕社会,对于女性的定位。

农耕社会,农活中的重体力活需要男人来承担,这是毫无疑问的。

妇女即便再强壮,一些农活她很难承担。

中国黄河以北,妇女一般不下地劳动,主要在家带孩子、做家务以及其他辅助性工作。

南方女人则有的要下地劳动,比如插秧之类,但仍然在农业活动中是次要作用。

在古代,中国社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农夫,国家也是重农抑商,官员多是科举,很多也是农民出身。

而中国农民绝大部分不识字,也没有必要识字,因为用不上,只要身体好能干农活即可。

如果上学读书,其实代价也不便宜。中国的汉字学习并不简单,儿童一般至少要学习四年以上才能做到基本的读写,识字有限。

古代私塾上课也不便宜,上学期间又要脱产,这对于勉强糊口的农民家庭是很大负担,更别说通常一家还有好几个孩子。

男人尚且如此,何谈女人。

到了清末和民国初年,中国仍然有百分之九十七的农村妇女不识字,他们更不需要识字。

所以,大部分女子是无才的,极少数知书达理,自然会被主流社会排斥,认为没有必要。

另外,即便是官宦人家,仍然也是男性主宰社会的一部分,男人当家做主,女人甚至不能随便出门。

这种情况下,也不需要女人有文化,孩子的教育可以交给家庭老师,母亲带着吃喝生活就可以。

其实,女子无才的本质是,不让女子有文化,有见识,只能以男人为中心,符合男性社会的要求。

所以,古代的书香门第,女孩也往往不让多读书,最多认识一些字而已。

说来说去,这是古代农耕社会、男性社会决定的。

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

其实还有下一句:女子无德便有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