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关键要搞清荆轲在历史上是不是勇士和高手,如果真是,那么就完全足以证明秦王武功很高。
关于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比较多,有人认为荆轲为秦武阳所累,还有人说荆轲在两种
谢邀。我们先来看一看荆轲刺秦的大体过程:当时荆轲图穷匕见,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嬴政并没有慌乱无措,而是迅速挣脱衣袖,绕柱逃生,荆轲紧追不舍。群臣俱都惊呆了,一时之间不知所措,只有御医夏无且急中生智,投掷药囊放缓了荆轲追击的脚步,嬴政在群臣“王负剑”的呼喊声中,抽出宝剑开始反击,七八个回合过后,砍中了荆轲的左腿,随后连续攻击,荆轲被砍伤八处,血流不止。此时荆轲已经丧失了还手能力,也宣告了刺秦任务的失败。
可见,当时形势万分紧急,险象环生,嬴政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不失一代雄主的风范。虽然这个刺杀过程并不能足以说明嬴政的武艺很高,但至少说明他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鱼腩,好歹还是有两下子的,别忘了,秦国历来是一个尚武的虎狼之国。当然,这不是导致荆轲刺秦失败的主要原因,纵观荆轲刺秦,从方案设计到前期筹备,再到具体实施的一系列环节当中,我认为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第一、负面情绪
樊无期的人头拿到了,燕国督亢的地图也到手了,太子丹还为荆轲配备了天下最锋利的利器——徐夫人匕首,将其在毒水里淬侵,以达到见血封喉的效果,又为荆轲找来了十三岁就敢杀人的燕国勇士秦舞阳作为助手,可以说一切就绪了。可荆轲认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迟迟没有上路,是在等一个人。这个人究竟姓甚名谁,史书并未记载,但一定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荆轲对这个人极其信赖,曾亲口说过若是等到这个人来,大事必成。
可太子丹等不了,秦国大将王翦已经攻破赵国,兵锋直指燕国,燕国岌岌可危。太子丹如坐针毡,怀疑荆轲萌生惧意,不断地催促荆轲赶快上路,荆轲一怒之下,选择立即启程。所以,荆轲刺秦不仅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还裹挟着对太子丹的满腔怨气,带着负面情绪执行如此重要的任务,犯了兵家大忌。
第二、队友太坑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号称十三岁就敢杀人的燕国勇士秦舞阳关键时刻掉链子,步入戒备森严的秦王宫殿时,吓得面如土色,两腿发软,打乱了事先设定的刺秦计划。本来二人分工明确,如今秦舞阳废了,两个人做的事由荆轲一个人完成,刺秦成功率自然大打折扣。历史不容假设,可后人偏偏喜欢假设,假如荆轲等的那个猛人能来,刺秦会不会成功?
第三、刺杀嬴政不是第一计划
在太子丹制定的刺秦方案中,首要目标并不是杀死嬴政,而是先挟持嬴政,逼迫嬴政乖乖就范交出侵占六国的土地,如果嬴政不答应,再对他痛下杀手。留活口挟持人质,肯定比直接刺死操作难度高,荆轲起初是严格按照A计划执行的,眼看无法完成任务了,赶紧启动B计划,奋力一击,将徐夫人匕首掷出,结果掷在了铜柱上。
我们来看看,这个计划是不是很傻很天真,不妨设想一下,假如荆轲成功挟持嬴政,嬴政也同意交还土地,荆轲是放还是杀?放了指望嬴政会遵守诺言?杀了秦国会认怂服软?所以无论如何,秦国也不会交出侵占六国的土地,既然如此,何不直接选择杀死嬴政?太子丹妄图一根萝卜两头切,好处全占,结果高不成低不就,使荆轲在操作过程中束手束脚,导致计划功败垂成。
我是西岳顽石,一个放浪形骸的历史神侃手,一个狡猾多变的腹黑肿裁,一个半打节操的现实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