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口吻仿佛是在问日本战后想了哪些办法增加人口,日本是如何操作才让人口快速增加的。
然而,如何快速增加人口这个真的不需要日本去想。相反,日本要想的是怎么样控制人
二战后,日本人口出生率经历了从一个生育高峰到急剧下降,然后长期稳定,又进一步下降的过程。人口死亡率经历了快速下降,逐渐平稳后升高的过程。人口增长经历了人口激增时期、人口平稳增长时期、人口锐减时期和人口负增长时期。二战后日本人口转换经历多生多死、多生少死、少生少死及少生多死4个阶段,日本在20年左右的极短时间完成第二、三阶段的人口转换,这两个阶段转换的迅速完成,使日本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为经济发展带来有利条件。
日本在二战后的短短几十年间,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复苏,而且还使得经济高速增长。日本经济的增长与人口结构的转变密切相关。1946—1949年间,这期间日本人口出生率达到33‰—34.3‰,尽管从1950年开始,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人口增长率为11.7‰—17.4‰。在这一阶段,刚刚经历二战后的日本,百废待兴,政府采取各种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这个时期日本的经济平均增长率为9%,实现了经济复苏。
从1945年到1950年这五年日本人口增长最为明显,人口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其他年份,年均增幅为2000万-3000万人,与20世纪其他年均增长量800-1000万相比翻了一番到两番。就其特点而言,主要有三个:一是处于生育高峰期,出生率较高。平均每年出生人口270万,超过战前二十年间(1926-1945年)年平均出生人口(200万人)的35%。
二是战后初期日本人口死亡率的大幅下降。随着二战的结束,日本国内社会安定,医疗卫生条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改善和健全,使得死亡率明显下降。1957年,死亡率(8.3‰)大约比战前水平下降了一半,这样平均每年自然增加的人口高达150万-170万人,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
三是战后日本军人及其随军家属遣返潮的出现。战后除去移居异国他乡的约150万人,到1950年约有500万军人及随军家属被遣返回国,导致从1945-1950年日本社会人口净增500万左右。由于这一时期日本人口具有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流动量大等特点,也使其成为战后甚至是整个20世纪都罕见的人口增长高峰期,并由此次人口增长高峰期直接导致了1971-1974年日本人口增长的第二次高潮,对以后日本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较大。
由于日本法西斯政权在战争期间推行的鼓励生育政策一直到1948年以前都未发生太大变化,这就为战后初期日本人口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政策上的渊源。而且随着战后日本失业保险制度以及劳动者灾害保险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劳动者失业率极低,1948年失业率仅为0.7%。日本经济整体状况的迅速好转,国民收入的增加,为其战后生育高峰的到来提供了宽裕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