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丧葬礼仪,比如一个人去世之后需要停尸3到7天,这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起初还觉得是不是什么封建迷信?后来经过了解,这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对死者跟后人都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丧葬礼仪,比如一个人去世之后需要停尸3到7天,这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起初还觉得是不是什么封建迷信?后来经过了解,这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对死者跟后人都有好处的!
记得四年前我奶奶病危,临终前她就叮嘱家人,务必要在家里供奉三天,才能送去火葬,由此可以看出,很多老人是十分看重这一环节的
丧葬习俗,世代相传,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很多人并不知道停尸的来源,当答案揭晓的一刻,我们才知道,古人有着耐人寻味的智慧
丧葬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孝道,俗话说得好,孝顺孝顺,只有孝了才能顺
死者为大,所以自古以来对家人的生后事看得很重,停尸3到7天也是古人定下来的规矩,表面上看,或许是一种迷信的行为,但不代表他们所有的思想都是落后的,古人会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很多有用的东西
民间传闻在春秋战国时期,虢国太子病故,举国上下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此消息刚好被名医扁鹊听到,而且从别人口中得知太子平日非常谦和,富有一颗慈悲之心,经常把自己的财物捐献给难民
于是扁鹊就到灵堂看望了太子,发现他并没有死,原来是得了尸厥,表面上看好像跟死了一样,差点被人们装进棺材活活闷死,通过此次事件后,人们都需要停尸三天才能下葬
停尸三天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防止假死
通过以上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时间是存在假死状态的,所以古人根据生活实践,总结出需要停尸三天的经验,这对家属跟死者都是有好处的,首先一个假死的人,要是在这期间能够苏醒过来,就能避免被活活闷死的惨剧发生,“死而复生”亲人再度相逢,对活着的人也是莫大的宽慰
也许在别人的眼中无法理解这样的规定,但是从这方面来讲,是有科学依据的,也能反映出古人的智慧,毕竟远古时期,医学比较落后,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检测人体微弱的生命体征
基本上只能从呼吸跟心跳,来判断人是否还活着,哪怕是到了如今的社会,一般的临床手段也分辨不出假死,因为假死的人是陷入了高度昏迷或者休克的状态,呼吸跟心跳好像都停止了,但他的脑死亡还没有开始,依然还有生命体征,只不过十分微弱
平时3到7天是有可能苏醒过来的,礼仪文化最早起源于西周,为了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周公旦还制定了“周礼”,其中就包括了丧葬、婚配、祭祀等诸多方面,这是古人判断人是否死亡,通过脉搏和气息总结出来的经验,所以制定了停尸三天的丧葬习俗
假死的人,呼吸脉搏非常微弱,一般的手段根本识别不出来,日积月累去世的人很多,难免出现误诊的现象,一些人根本没有彻底死亡,就被埋上了,最后只能在地下活活闷死,通过停尸三天就可以观察尸体是否还有反应,或者在脸上盖上一张薄薄的黄纸,这样他恢复了生命体征,就会产生呼吸,呼出来的湿气能把纸打湿,这样就容易被人察觉了
二、处理后事、供后人瞻仰怀念
中国自古以来是非常注重丧葬礼仪的,一个人去世之后,需要设灵堂请法师超度,还需要家属守灵,这都是需要时间处理的
还要供亲属前来吊唁,毕竟人死不能复生,下葬之后再也见不到了,平时三天也算是对他最后的怀念,尤其是那些远在异乡的游子,因为交通不便,不可能迅速赶来,所以要多停留几天,等着家人来见最后一面,否则就是永久的遗憾
除此之外,家人还要去选坟地,古人是十分看重风水的,做这些事情都是需要花费时间的,不可能一天之内就能处理完毕,表面上看起来迷信的风俗,其实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