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超级有好奇心的宝宝?

牢记这五件事,保护好孩子“神圣”的好奇心!
“神圣的好奇心”是一株脆弱的嫩苗,它是很容易夭折的。—— 爱因斯坦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蜗牛的壳里藏着缤纷的海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1 15:24:59

牢记这五件事,保护好孩子“神圣”的好奇心!

“神圣的好奇心”是一株脆弱的嫩苗,它是很容易夭折的。—— 爱因斯坦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蜗牛的壳里藏着缤纷的海洋

大象可以背下所有的城堡梦想

勇敢的孩子可以保护世界

森林里的大灰熊也喜欢扎上蝴蝶结

现在的我们不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在地上打滚,不理解孩子为什么能够盯着蚂蚁看半天,更不理解孩子为什么总想把家里的每一件玩具都拆开?

当我们因为孩子的调皮捣蛋而感到焦头烂额时,是不是能够想一下,也许,是我们在大人世界里生存太久,而忘了他们还只是个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对这个世界保持着最原始的好奇心。也正是因为好奇心,让孩子们一步步成长为大人,也正是这些好奇心,让他们学会了用独特的眼光认识这个世界。

作为父母的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1.创设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环境

对孩子来说,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到处蕴涵着丰富的可供探索的资源。家里的客厅、厨房、阳台,户外的公园、马路,随便哪个小犄角旮旯,都能成为引发宝宝好奇心、诱导宝宝提出问题的学习场所。

父母要做的首先是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根据宝宝的兴趣适时适度地提供材料和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动手体验。

2.不要以成人的思维约束孩子

由于孩子的认知有限,因此常常会问很多奇怪的问题或者产生很多奇怪的想法。当孩子对某项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就会坚持不懈地打破沙锅问到底。

面对孩子的好奇心,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切忌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束缚宝宝的想像力。比如,宝宝揪小草了,父母提醒宝宝不要揪小草,宝宝指着自己小手上的绿色很认真地说:“这样小草会哭的。”父母应该认同孩子的想法,没必要告诉孩子小草不会哭。

3.引导“好奇心”转变为生活能力

好奇的孩子多半有超乎常人的“动手欲望”,他们都有如下表现:一岁多的孩子一定要拿家中的电视遥控器当“玩具”,不给就大哭大闹;身高还不足水池高的孩子,自告奋勇地帮妈妈洗菜、做饭。这时,与其担心他们会“闯祸”,破坏遥控器或弄伤自己,不如教给孩子各种用具的使用方法。只要父母因势利导,还能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使他在未来的探索活动中积累了基本的经验,也更有自信。

4.鼓励宝宝有更多非常规的玩法

如果孩子的好奇心仅仅停留在好奇的层面上,那么好奇也仅仅是好奇而已。好奇是创造力的源泉,但是仅仅停留在好奇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好奇的人很多,而具有创造力的人却并不多的原因。

比如,宝宝在搭积木房子,搭好后又将其推倒。孩子这么做可能是想了解房子推倒后的后果:房子倒塌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倒塌时积木块可能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散落?房子倒塌后还能不能恢复它原来的模样……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能懊恼地呵斥孩子:“看看你,好不容易把房子搭好,我可不陪你搭了。”

5.做和宝宝一样好奇的父母

如果父母对周围事物显得十分冷淡,甚至对孩子的好奇心不以为然,那么孩子的好奇天性就会在无形中受到压制。因此,父母也要在宝宝面前做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引导宝宝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比如,带宝宝外出的时候,父母可以在野外寻找一些比较奇特的花草树木,比较小鸟、小昆虫的叫声;发现不同种类或者同一种类植物、动物甚至石头、泥土之间的细微区别等。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他们好奇一朵花为什么有红色有黄色,所以想要把它摘下来碾碎;他们好奇昆虫为什么能飞,所以为抓住一只昆虫兴奋不已

好奇心,人皆有之,表现在孩子的身上尤为突出。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许多在成人眼中毫无作用的物品,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留连忘返、百看不厌的“研究”对象,对于那些在成人眼中平谈无奇的事物,他们却会感到那么神奇和不可思议,然后会提出许多问题。

好奇心是孩子主动观察,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动力,是推动孩子积极主动地观察世界,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力成功的起点,父母要善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加以引导,让孩子学会向更高层次思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