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多风流。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一个标志性的现象就是,这些名士们喜欢服用一种名叫\"五石散\"的药物,甚至成了上层社会的一种风尚,人人对此趋之如骛,这种风
魏晋名士多风流。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一个标志性的现象就是,这些名士们喜欢服用一种名叫\"五石散\"的药物,甚至成了上层社会的一种风尚,人人对此趋之如骛,这种风气在魏晋时期最为兴盛,此后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流行了六百余年。到隋唐时期,才彻底消失。那么,为什么魏晋时皆以服“五石散”为荣,而隋唐时却厌恶呢?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五石散?
一 什么是五石散
五石散最早是由东汉名医张仲景发明的一味药方,性热,主治伤寒。一般认为,五石散是由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配制而成。这种要服后的症状是,全身通体发热,特别是皮肤爆热,但是精神亢奋,顿觉神明开朗,体力增强。其实,这就是一种慢性毒品。
二、为什么魏晋时期以服用五石散为荣?
魏晋时期,上层阶级都已貌美为荣,包括男性也是这样。而服用五石散后,皮肤粉嫩,精神焕发,看上仙风道骨,所以受到名人雅士的追捧。最早非药用服用五石散的是曹操的养子兼女婿何晏。据说,何晏本来就长得很俊美,服用五石散后,更加皮肤粉嫩,面容白皙,魏明帝曹睿还问是不是擦粉了?所以,这个何驸马有了“傅粉郎”的美称。经过何晏这么一推广,五石散很快在宫廷内外,上层名流中流行开来。连民间都争相效仿。大书法家王羲之,也是五石散的忠实爱好者。
除了爱美以外,魏晋名士们服用五石散也代表着一种避世的心态。魏晋时期,政治黑暗,动不动就搞政治迫害,特别是有点名气的人,更是朝廷重点监督的对象,监督他们是不是非议朝廷,妄论朝政。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兴起了一股玄学风潮,只谈老庄,不谈孔孟,也称之为“清谈”,不涉及时政。在长期的压抑之中,五石散也成了他们消遣解闷的不二良药。
三、为什么隋唐时期厌恶呢?
隋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特别是唐朝,包容万象,对人的禁锢比较少。最重要的是,隋朝大破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门阀制度,开天辟地的创造了科举制度。到了唐朝,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士子们都可以通过读书,考科举当官。大唐的知识分子向往的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那样的壮志豪情,充满了阳刚之美,而不是像魏晋时期喜欢那种养眼的“小白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