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魏晋时皆以服“五石散”为荣,而隋唐时却厌恶呢?

魏晋名士多风流。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一个标志性的现象就是,这些名士们喜欢服用一种名叫\"五石散\"的药物,甚至成了上层社会的一种风尚,人人对此趋之如骛,这种风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6 13:28:03

谢邀。

魏晋尚玄学,一些世家子弟起名字往往都带有“之、玄、秀、石”等,以示清高。而玄学则与道教分不清,道家代表人物葛洪、陶弘景等即魏晋名士,他们把几种矿石按比例配制在一起,上炉炙烤,炼出来的矿物质美其名曰:仙丹。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的典故即出自彼时。一时间官绅贵胄趋之若䳱,争相服用五石散。久之,则皮肤干燥缺水,伴有发痒、褪皮等,奇痒难忍。于是乎便都换上又肥又大的长袖大袍,既便于挠痒,又便于敷药。渐渐的,执拂尘,着宽䄂,服仙丹,务清谈成为时尚,王谢家族成员、竹林七贤雅士首当其冲,引领时尚。

到了隋唐时期,杨坚自幼寄养寺院,所以杨坚父子皆笃信佛教。佛教八宗之禅宗、净土宗、密宗、唯识宗、律宗、华严宗等大都是在隋朝形成的。唐朝李氏虽以老子后人自居,然信道教的同时,更多的民众还是偏重于佛教的。玄奘取经、鉴真东渡,给佛教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虽说是道教谋长生,佛教修来世,但人们并没有看到过因服用仙丹而长寿的,相反,太宗世民竟因久服石剂,中毒致死。所以人们彻底断绝了冀求长生不老的念想,转尔求来世福报。于是佛教迅速流传,以至于天下庙产胜过皇产,僧尼人数达到几十万,严重影响了社会发展。于是唐武宗李炎决定全面排佛,除保留极少数有特殊意义的寺庙外,天下僧尼一律还俗,成为“三武一宗”法难之一。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