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的做法可取吗?
子木老师认为,老师的处理方式并不可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是“疑似体罚”了。
第一、理清缘由。
学生没有完成作业,一般
三十多年前,我们读小学初中时,罚站是常态。不听话,不听课,不完成作业,调皮捣蛋,违反校纪班规的,第一个处罚措施就是罚站。
罚站的地点主要有三处:
1)教室里
轻微的处罚就是在自己的座位上罚站,时间不长,一节课内,有的只几分钟;比较重的就罚站在教室后,通常是班主任惩罚的,这种有时候一站就是一节课起步,常常是一上午或一下午;最难堪的是站黑板,被各科老师(含班主任)叫到讲台边,黑板边上,面朝全体同学,接受他们目光的“审判”。心理脆弱、敏感自尊的学生最厌恶这种罚站,哪怕时间不长,也如在火上。
2)教室外
通常是站在教室门外,靠墙而站。这种是犯了不小的错,比如故意迟到,老师不让进教室,或者扰乱课堂秩序被轰了出去。有些老师还担心学生的课业,即使不让学生回座位,也会让罚站的学生手捧课本面向黑板听课。
还有一种情况,老师直接罚学生站到走廊外显眼的位置,接受全校师生的“检阅”。这种惩罚过去常有,现在想来确实是过分了,相当于示众,对学生的人格是一种侮辱。
3)办公室
犯错不小而不知悔改的,常常被班主任拎到教师办公室里去罚站。啥话不说,先站为戒。办公室里老师多,就会问罚站的原因。班主任就叙述给其他老师听,其实也是说给犯错的学生听,借用这种侧面的方式,让犯错学生重新回顾一下过程,自己醒觉错在哪里。
然后,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轮番轰炸”,有的唱红脸,有的唱白脸,哄的哄,吓的吓,倒也把理说透了,把学生说服了。
二十多年前读高中就几乎很少有罚站了,而上大学期间,连上课回答老师提问都不用站起来,更不用说罚站了。
这说明,学生年龄越大,越不能采取罚站的方式了。原因在于:第一,罚站不管用,年龄大的学生不会对罚站感到害怕,起不到惩戒作用;第二,自尊心更强了,罚站伤了面子,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这种罚站一般只适用于初中以下,更高学段的老师基本都废弃不用了。
毕业迄今,当了20几年老师,前10年也曾经常使用罚站的规则,一般都在座位上,10分钟以内;中间10年,不罚站了,尤其是在一个同事罚学生站在教室外,学生逃走,家长来闹了之后;最近几年,回答提问时,学生爱站不站,我也不计较了。只要他听了课,能答的上来,站不站都无所谓。不听课的,做小动作的,打瞌睡的,有时候会特别强调,请xx同学站起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等于是给他提出一个警告了。
至于说学生作业不做就罚站,我不觉得有什么用。一来,罚站并不能帮学生完成作业,倒不如让他课下时间不准出去玩,在教室里补作业;二来,罚站已经被明文规定为体罚行为,干嘛非要踩这条红线,给自己找不自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