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历史上战功赫赫的火炮当属66式152毫米加榴炮,这张1980年代初期云南前线炮兵阵地的照片里的就是66式152毫米加榴炮,也是最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大炮!
66式152㎜加榴炮别看口径比
我军历史上战功赫赫的火炮当属66式152毫米加榴炮,这张1980年代初期云南前线炮兵阵地的照片里的就是66式152毫米加榴炮,也是最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大炮!
66式152㎜加榴炮别看口径比较大,但这个炮重量仅在5.7吨左右,要知道中越边境的交通是非常不便的,基本都是山区简易公路,类似当时西方国家的155㎜榴弹炮战斗重量都在9~10吨左右,这在中越边境地区重量太大道路根本承受不了……而66式152㎜炮重量轻,可由一辆8吨的解放卡或者东风卡牵引到战区的大部分地区,这样在反击的战斗中变得更加灵活!而且152㎜弹装药在7㎏左右,采用直瞄射击法打击2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一炮一个”,给越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到了1984年后,越军只要听到66式的轰鸣,通常情况下都龟缩在工事的更深处隐蔽,不去招惹。 66式152毫米加榴炮目前仍然是我军军一级炮兵的主力牵引式火炮,估计还有1000门在服役,榴弹炮不同于加农炮,它的发射药室要比同等口径的加农炮小一些,这样在不影响射程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发射药对于火炮药室、炮管的冲击和侵蚀,而且66式炮弹是分装式发射药,根据目标的距离远近进行发射药量的填装,所以66式服役时间这样久除了保养得当和零部件充足之外,使用时发射药侵蚀小也有很大的关系。这张照片上显示66式正在发射“制导炮弹”,说明这门“老炮”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炮兵时代!火炮最终还是要发射炮弹歼灭敌人,并且炮弹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战争的胜负,各军事大国在当前的炮兵建设过程中都很少再发展新型火炮了,而加强对炮弹的研究,各种各样的新式的炮弹目前不下十几种,特别是精确制导炮弹,由于打击精确,以前几十发炮弹才能消灭的目标现在1~2发就能打掉,大大的提高了炮兵的精准度和使用效率!而且将来谁掌握了精确制导炮弹制造技术和数字化炮兵技术,谁就会将来的陆战当中掌握了先机,不掌握的一方也许只有挨打的份儿。
这张照片好像是1979年在越南凉山省拍摄的,我军59–1型130㎜加农炮阻断封锁射击“奇穷河渡口”,将越军在凉山城内的王牌3师(金星师)与后方联系切断……最后该师大部分被我军歼灭!
59式和59–1型130㎜加农炮是我军1960年代研制的“超远程”火炮,59–1型所使用的火箭增程弹甚至可以发射到27㎞之外,这在1960年代初到1980年代中期是非常骇人的!并且该炮是加农炮属性,火炮身管长、弹道低伸平直、发射药装量大……等特点炮弹的准确性也非常高!如果采用直瞄射击摧毁敌方坦克不在话下。而且59–1型加农炮与66式加榴炮零件大部分可以互换 ,通用率在60%以上!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后勤保障的压力。所以,59-1式和66式是一对儿非常好的搭档,它们组合覆盖了3~30公里内的一切要打击的目标,构成了我军1960年代~1990年代末期炮兵的主要火力支援力量。
前几年消息称59-1型加农炮退役了,但是在去年我国举办的“海上突击”多国军事演习当中又出现了它的身影,表明它没有退役,仍然在我军海防炮兵服役。
总之,66式、59式这两种火炮代表了我国1960年代的火炮制造的最高水平,与当时的世界先进火炮相比没有差距,同时这些火炮的我国自行生产的,理论上可以不受限制的制造,在后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我军火炮充分发挥了火力优势,在炮与弹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充分说服与教育了越军!也使得这两型火炮成为我军战功赫赫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