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选择打匈奴?

对这个问题,属于历史政治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国家领导,所以,对外政策也不同,天朝与匈奴的争斗,从秦始皇时代就存在,秦始皇曾派公子扶苏与蒙恬守卫北疆,防卫匈奴,一直到汉代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25 23:09:41

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不同于北宋和辽国。

北宋定期给辽国岁币,辽人收了钱,每一代辽主都能信守承诺,宋辽双方得以维持百年和平局面。

相比于契丹,匈奴人则毫无信用可言。

众所周知,早在白登之战后,刘邦就采纳了刘敬的建议,主动与匈奴和亲。

按刘敬设想,匈奴单于娶我大汉公主,那匈奴单于就是大汉皇帝的女婿了。

这世上哪有女婿打老丈人的道理?

况且,我大汉公主是金枝玉叶,嫁给匈奴单于后,肯定是正房正妻。生的儿子,也肯定是继承人。

到时候,匈奴的二代单于就是我大汉皇帝的外孙了。

这世上何曾有孙儿与外公分庭抗礼的道理?

不得不说,刘敬的设想是有道理的。也正是因为有道理,刘邦不仅采纳了和亲建议,而且还落实了和亲政策。

一开始,刘邦想把亲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只是吕后不同意,才改成嫁宗女。

之后的汉朝皇帝,有样学样,也都是奉行和亲政策,嫁宗女于匈奴单于。

公元前192年,汉惠帝嫁宗女于冒顿单于。

然而,设想是设想。现实是现实。

现实是,刘邦死后,冒顿马上写了一封信调戏吕后,大意是说你吕雉没了老公,我刚好也没了老婆,要不咱们在一起过吧?

见信后,吕后差点没气死。扬言要出兵。只是因为群臣反对,才忍了这口恶气。

事后,吕后给冒顿回了一封信,说自己年老色衰,配不上冒顿,才把这事了结。

汉朝嫁了公主后,冒顿这个刘邦女婿是没有出兵打老丈人,但他调戏丈母娘,这也是任谁也不能忍的啊!

吕后能忍,说明她是个优秀政治家。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吕后这般定力,谁也不能要求其他人都如吕后一样,这么能忍。

毕竟,谁在忍无可忍时,都有把心里那团怒气发泄出来的时候。

而且,和亲注定只是权宜之计,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匈奴人不想守约,随时都是打汉朝。

到了汉文帝时期,匈奴得寸进尺,果然就背弃了盟约,三次入侵汉朝,烧杀抢掠。

其中,公元前166年的入侵最为嚣张。

14万匈奴军攻破萧关,烧毁中宫,前锋直抵宝鸡凤翔,距长安仅200里,直接威胁到了西汉王朝的统治中心。

军情如此紧急,文帝得报后,自然是立即调兵遣将,一面调集十万大军屯驻长安,一面又调集上郡、北地、陇西等处兵马车骑,迎战匈奴军。

此一役,汉军苦战月余,才迫使匈奴军退出塞外。根据事后统计,汉朝损失巨大,几万人被杀害。汉军因为不具备出塞能力,只是把匈奴军逐出长城就停止了反击。

估计是看穿了汉军虚实,公元前160年,汉文帝刚与匈奴和亲,匈奴的军臣单于就故意绝和亲之约,对汉发动战争。以6万骑兵,兵分两路,对上郡、云中郡进行洗劫。

最终,汉朝又是以“赔出去”数万人的代价让匈奴满意而归。

匈奴人如此肆无忌惮的背盟,说明和亲就好比拉钩,没有任何实际约束力。匈奴人没吃没喝了,就会主动打汉朝。才不会因为和亲,就不打汉朝了。

对此,汉朝应该怎么办?继续上供?

那不能解决问题,人心都是欲壑难填。今天你赔一个亿,明天他就要求你赔十个亿。

当你赔无可赔时,他就会一口吃掉你。就像秦灭六国一样。

正是因为看到了匈奴人言而无信本色,所以汉文帝才在每次匈奴入侵时,都会备战。以此警告匈奴,不要肆无忌惮,汉军并不是没有反击之力。

只不过,由于当时的汉朝还不够强,无力对匈奴进行远程打击,所以文帝的几次备战才显得略显消极,不够主动。

文帝死后,历经景帝的继续休养生息,到了武帝时期,汉朝已经国强民富,完全具备了全面反击匈奴的实力。

此时此刻,如果武帝不整军备战,对匈奴进行大反击。汉朝的下场就可能如后来的西晋王朝一样。

西晋统一东吴后,侍御史郭钦上书:戎狄强犷历来就是中原的祸患,如今虽然他们臣服于我朝,但谁知道他们以后会不会反叛?一旦真出现这种事,胡骑从平阳出发,三天就能杀到洛阳!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趁着还兵强马壮,把胡人赶走!尽早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留给子孙后代。

然而,晋武帝却把郭钦当神经病看。断然拒绝了他的提议。

多年后,太子洗马江统又上《徙戎论》,也建议晋惠帝驱逐胡人。

然而,时人也把他当神经病看。放着好日子不过,打什么仗啊?你江统就是战争贩子!

结果,十年后,匈奴攻破晋都洛阳。创造了著名的“永嘉之乱”。

皇帝被匈奴人俘虏去做佣人。皇后、公主被俘虏去做小妾。普通老百姓直接被匈奴人杀得堆积如山。

又过了五年,匈奴再破长安。堂堂的中原大一统王朝,竟然为匈奴人所灭。

这时候,当初骂江统的人,又去哪里了呢?

怕是已经被匈奴人一刀砍死了吧。

看看西晋的下场,再回看汉武帝的决定。

汉武帝真的是深谋远虑。

你强盛的时候,嫌麻烦,懒得打匈奴。等到你衰败时,匈奴揍你时,它可不嫌麻烦。

事实证明,该来的,始终会来。有些事,不是你的意志为转移。你越是害怕战争,战争越是找上门来。

因此,对于和亲,我们要辩证的看。

它的积极意义,我们要承认。

但我们绝对不能把和亲视为万能药。认为和亲能决绝一切问题。

而汉武帝选择对匈奴全面开战,原则上没有问题。

汉朝不反击,匈奴也会入侵。

与其被动的挨打,不如主动出击,试图一劳永逸的解决边患问题。

总而言之,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高惠文景三代人该干的事,是休养生息。他们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到了武帝这代人,该干的事就是打匈奴。武帝也完成了历史使命。

有能力的时候,当然要把边患问题解除。如若不然,把问题留给子孙后代,这其实才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