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秦暮楚和朝三暮四有什么不同处?

感谢“”邀请问答“朝秦暮楚和朝三暮四有什么不同处?”
道韵君和您聊聊:
出•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白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07:53:36

朝秦暮楚和朝三暮四有什么不同处?

要想弄清楚朝秦暮楚与朝三暮四的不同处,首先要了解两个词的来源。

朝三暮四,源于《庄子·齐物论》。

典故

《庄子·齐物论》:“丨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这里的“狙”指的是猴子,“狙公”为耍猴的人。

《庄子·齐物论》记载了狙公赋芧的故事,《列御寇·黄帝篇》则对这则故事进行了详细地扩写,说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因为养的猕猴太多而家财匮乏,于是养猕猴的人就打算限制猕猴的食物。他对猴子说,早上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橡子,猴子大怒,直到他说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才欢喜。这就是“朝三暮四”的故事。

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在总数上、本质上没有变,都是七个,但顺序不同,对猴子的影响也不一样。

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这个故事本来的寓意是对管理与被管理者的讽刺。现在被引申为目标不坚定或者感情上不专一。

朝秦暮楚出自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典故:

史书上记载的“朝秦暮楚”的典故是在豫陕交界的荆紫关。战国时,秦国和楚国交战频繁。当时荆紫关是秦国与楚国的交界地,其中一部分属于秦国,一部分属楚国丹阳县管辖。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丹阳之战”,秦国凭借占据荆紫关险要地势的优势,一举击败楚国。秦国获胜后,荆紫关全部归入秦国版图。之后,秦楚两国重新修好,秦国又把此地划给了楚国。

原意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此词的解释是:一时倾向秦国,一时又依附楚国,比喻人反复无常。

根据两个成语的来源可以看出,朝三暮四与朝秦暮楚虽然长得很相像,但意思并不同。

“朝秦暮楚”是比喻做事反复无常、没有原则,是一个批判墙头草随风倒的贬义词。“朝三暮四”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显然,朝三暮四与朝秦暮楚是不适宜通用的。

通城二中黎文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