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吉尔吉斯斯坦有8千驻军,迫不得已时会不会武装营救前总统阿坦巴耶夫?

随着吉尔吉斯斯坦局势不断的变化,这也让俄罗斯对于吉尔吉斯斯坦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发生在8月7日,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抓捕前总统阿坦巴耶夫,这也让吉尔吉斯斯坦陷入了政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5 07:19:44

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博弈的大幕才刚刚拉开,好戏还在后头。8月7日,吉尔吉斯安全局200名特种兵突降首都比什凯克郊外的一处宅邸,欲抓捕这处宅邸的主人阿坦巴耶夫。阿坦巴耶夫何许人也?乃2017年11月卸任的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抓捕行动开始时,阿坦巴耶夫正在与村民们握手寒暄。闻讯后,阿坦巴耶夫的支持者迅速聚集在阿坦巴耶夫的身旁,导致第一轮抓捕失败。

人们一提到“特种兵”,难免油然而生崇拜之意。感觉应该是无所不能。然而,吉尔吉斯的特种兵却令世人大跌眼镜。在几个小时以后的第二次抓捕行动中又失败了!而且还搭上了一名特种兵的生命。局势僵持了!谈判也开始了!阿坦巴耶夫在权衡利弊后,于8月8日选择了向政府投降,随即被内务部带去了一处秘密场所。

8月9日,因为参加欧亚经济联盟首脑会议,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抵达了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梅德韦杰夫就吉尔吉斯斯坦局势发表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谈话。梅德韦杰夫首先强调了抓捕阿坦巴耶夫的行动是吉尔吉斯的内政。但是,梅德韦杰夫却又话锋一转说:“但我们却不能漠视,因为吉尔吉斯斯坦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的朋友在这里”。开宗明义,梅德韦杰夫首先表明了两个态度。一个是国家间的关系,意指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是“伙伴国”。二指俄罗斯有朋友在这里,不言自明,梅德韦杰夫口中的朋友是阿坦巴耶夫前总统。

为什么说梅德韦杰夫口中的“朋友”是前总统阿坦巴耶夫呢?有三个例证。一,在阿坦巴耶夫任上,吉尔吉斯政府将美军“赶出”了玛纳斯空军基地。二,阿坦巴耶夫执政时期采取的是“亲俄疏美”政策。三,阿坦巴耶夫和普京过往从密。即便是下台后,仍然会请普京面授机宜。就在吉尔吉斯议会开始对阿坦巴耶夫展开调查后,阿坦巴耶夫仍然去莫斯科拜见了普京。

在梅德韦杰夫说了“我们的朋友在这里”之后,他还说了下面这段话:“不要忘了,吉尔吉斯斯坦还是欧亚经济联盟和集体安全组织成员。如果这件事情导致该国政治和经济不稳定的话,那是非常糟糕的”。这是一段标准的“外交辞令”。但其弦外有音则非常清晰,那就是奉劝吉尔吉斯当局要“慎重”!否则,此事件可能会导致吉尔吉斯局势的不稳定。而果真如此的话,作为集体安全组织中“老大哥”的俄罗斯是不会漠视的。至于如何“不漠视”,那可以参照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当年的情形。如果还想参照远一点事例的话,也可以回忆一下苏联时期,1956年10月发生的匈牙利事件。注: 作为华沙集团国家成员,匈牙利新政府居然擅自改变政策。为此,苏联两次出兵干预,坦克开进了政府才将匈牙利的政策“扭正”。

吉尔吉斯斯坦这次“风波”的起因有两条主线。一是国内的权力斗争。二是国际的战略博弈。虽然说是“国内和国际”两条主线,但显然易见,它们是有交集的。从人口来说,吉尔吉斯斯坦只是个拥有几百万人的小国。但它的战略地位却不低。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土上,有多块外国军事基地。比如玛纳斯空军基地就曾是美军发动阿富汗战争的最大“战略物资及部队人员”的中转站。也是现在俄罗斯的军事基地之一。所以说,如果抛开国际博弈而单纯分析吉尔吉斯局势的话,那肯定不辩证。

因其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吉尔吉斯斯坦的矿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很大。由于利益的驱动性,而围绕着矿产以及矿产附着物的土地争夺就成为了常态。自然,权力绝对不会缺席这类纷争。于是,各种利益集团就形成了。据说,前总统的罪名之一就于此有关,另一项罪名是“干政”。据中亚问题专家分析,阿坦巴耶夫之所以被逮捕,应该与阿坦巴耶夫试图通过第三者控制吉尔吉斯政局有关。并因此和现总统热恩别科夫形成了对立。也就成为了此次“抓捕行动”的导火索。

在中亚五国中,吉尔吉斯斯坦政局是最不平静的,在政治走向上也是起伏最大的。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曾发生了“郁金香革命”,“亲俄”的阿卡耶夫总统被推翻;2010年4月7日,吉尔吉斯斯坦爆发了大规模的警民冲突,导致“疏俄”的巴基耶夫总统被推翻。在经历了过渡总统奥通巴耶娃后,2011年12月,阿坦巴耶夫当选修宪后的首任总统。显然,阿坦巴耶夫是“亲俄”总统。因为在他任上成功的将美军“请”出了玛纳斯空军基地,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一支空军大队。另外,吉尔吉斯还获得了俄罗斯的不少经济援助。再者,据说,阿坦巴耶夫和普京“情同手足”,每次见面都要“手拉手”走几步。转瞬之间,6年过去了,阿坦巴耶夫在2017年11月以高姿态“愉快”的卸任了!并推举了老朋友热恩别科夫参选并当选了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起初,前任和后任总统“相安无事”。但是,半年前却“风云突变”,友谊的小船没有能够抵挡住“权力和利益”的风暴,被“撞翻”了!

在这次抓捕行动中,除了前总统阿坦巴耶夫被捕外,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也“栽了”。他就是曾做过现总统热恩别科夫顶头上司的尼亚佐夫。尼亚佐夫曾是阿坦巴耶夫的办公厅主任,而现总统热恩别科夫那时是副主任。他们曾经都是阿坦巴耶夫的“心腹”。也是他们共同策划了大选,使热恩别科夫顺利当选了总统。可是,逐渐稳固权力的热恩别科夫有了其他想法。所以,他说出了“他(阿坦巴耶夫)想让我成为部门领导人”的话。于是,一场较量开始了!手握公权力的热恩别科夫授意议会对阿坦巴耶夫的材料进行了“整理”,而阿坦巴耶夫和尼亚佐夫这一方也开始了“酝酿”动作,并专门跑去莫斯科,征求老大哥的意见。然而,为了大局考虑,普京没有给阿坦巴耶夫坚定的建议。然而,就在他们犹豫期间,热恩别科夫抢先动手了,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特种兵抓捕阿坦巴耶夫的一幕。

尽管阿坦巴耶夫选择了“投降”,但阿坦巴耶夫的支持者显然不会罢休。而9日梅德韦杰夫的表态显然也意味深长。冷战时期,曾有人总结过美苏两国的“行为方式”。美苏分别是两个阵营的老大,但两个“老大”领导“小弟”的方式不一样。美国是给小弟“发言权”,但最终会“说服”小弟听他的。而苏联是替小弟“做主”。如果小弟有“异动”,老大的拳头就会“温柔”的招呼上去了。不过,今日的俄罗斯已非昔日的苏联。现在的普京在博弈中更智慧了!所以,在南奥赛梯的俄军叫“维和部队”!在顿巴斯的战场上,乌克兰的正规军怎么都打不过顿巴斯的“地方武装”。故,俄罗斯不会动用驻吉尔吉斯军事基地的俄军直接去营救阿坦巴耶夫,但如果出现梅德韦杰夫口中的“糟糕情况”的话,老大哥帮助小弟维持一下秩序还是有可能的。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