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出生于富有的商人之家,为人有牡丹花的雍容艳美,博览群书,知识面广,端庄大气,克制忍让,非常善于审时度势,和处理上上下下、与各类人士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
但她的
薛宝钗出生于富有的商人之家,为人有牡丹花的雍容艳美,博览群书,知识面广,端庄大气,克制忍让,非常善于审时度势,和处理上上下下、与各类人士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
但她的命运也很不济,从小得到父亲的宠爱,成为一个又有才学又长得漂亮的姑娘,可是,父亲在她年幼时又死了,一个哥哥无人管教非常不成器,寡母又不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有威严的人,她一个年轻的未出阁的姑娘却要承担起家族重任,尽力维持着薛家的荣耀。
她起先的志向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暂住在贾府,也为了入宫备选才人、赞善之类女官,能够走像元春一样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平生志向,同时也为薛家争得进一步的荣耀。然而因为有他哥哥打死人这一不光彩家族史的缘故,使得宝钗没有如愿,入宫待选的事情就此搁下不提了。
从宝钗的价值观上来讲,她并不喜欢宝玉这样无事忙,不为将来仕途经济考虑,没有大志向的人。但是举目四望,身边听到见到的,又有谁一定会比宝玉强呢?就算是从外边求聘,找到家俬、名望、身份与宝玉相当的,也不见得有宝玉这样对女儿的体贴与温柔,以及俊秀的容貌的青年公子。所以,她只能退而求其次,与她的妈妈一起营造金玉良缘的传言与氛围,明明知道宝黛之间情深意厚,也只能从堪配婚姻的角度,在王夫人的支持之下,与贾母慢慢地磨,暗暗地较量,促成金玉良缘。
有时候从女儿的情感角度讲,宝钗也萌生退意,所以书中写到很多次,宝钗看到宝玉去看黛玉,有意进行回避;黛玉以各种讥讽的话来怼宝钗,她也都默然无语;元妃赏赐的端午节里,宝钗与宝玉相同,却不与黛玉相同,宝钗知道了,也觉得没意思。
然而,宝钗考虑问题,却不能够从女孩子的情感出发,她要考虑的是遵从封建传统礼仪规范,遵从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同时还要考虑到家族的利益问题。因此,在宝玉后来疯傻,王夫人向薛姨妈求娶宝钗之时,宝钗也只是遵从长辈的意愿答应了,心里其实也是不无惶惑和悲凉的。
婚后,宝玉虽然对宝钗也算温柔体贴,但只把她当姐姐看,并没有对她有太多爱恋,所谓高鄂续写的,宝玉渐渐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移到宝钗身上应该是不确的,因为宝玉对宝钗、对黛玉应该是径渭分明的两种不同的情感。他们成婚之后,宝玉与宝钗纵然是举案齐眉,但是到底意难平,宝玉心里还是念念不忘已经死去,却与宝玉情投意合的林妹妹,以致日常提笔写诗或晚间做梦,都自然追忆黛玉的音容笑貌,并且最终还是因为看破红尘,而撒手出家去了。
这样,宝钗的命运就只能是守寡,虽然说在高鄂笔下有了兰桂齐芳的局面,但曹公本意可能是不应该有孩子的,那么宝钗就是孤零零过活。守着宝二奶奶的这个空名头,在贾家被抄家之后,日渐凋零的境地下,逐渐埋葬了自己的梦想和青春,最终落得金簪雪里埋的悲惨结局,而且极大的可能是,她并没有坚持到终老,而是年纪不大就死去了。
她将平生才华和青春美貌尽付东流,其命运与黛玉一样也让人唏嘘感慨,因此上才演出了悲金悼玉的《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