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
有人把宝钗说得很不堪,差不点就是阴谋家。不知道一个十五六的女孩子何以被人冠上各种恶毒的标签。
再者这种问题也叫人难回答。什么是好人?好人和坏人的界线是什么,别说是薛宝钗就是心狠手辣的凤姐也不能赫然就说她是一个坏人!
我认为宝钗首先就是一个花季小姑娘,在缺乏男人有力支撑的富贵家庭长大,为了替母亲分忧解劳,过早地懂事,为了帮母亲持家,不得不世故,为了承担责任,就要接受封建社会礼教家庭的规则,是个孝顺的女孩子!
从另一方面说,宝钗放弃了任性的资本,放弃自己喜好,本来是个爱读书的女孩子,却把书本放在一边。安于针线女工等事敝,按照女子无才便是德和三从四德的教条成长,长的冷静而理性。这不她的错,是她的选择。
她不是那么爱宝玉,但是听从了长辈的安排就嫁给宝玉。如果家里需要她嫁给别人,她也会嫁。她活成没有自我的那一类人,一方面可悲,一方面又可敬,因为一切都出于她的奉献精神。往大了说,他可以成为王昭君式人物,为了国家可以去对外联姻。
宝钗究竟是不是个好人呢?
首先,薛宝钗绝不是个坏人。仅有的一次误会是宝钗不小心偷听到小红和坠儿的私密话,六目相对,宝钗应急,把黛玉供了出去,说和黛玉捉迷藏到此。当时宝钗本来就是来找黛玉,下意识就说出了黛玉的名字,另外也只有黛玉还没出来玩,别人都在那边玩呢,这里也只能说是黛玉。这件事不是宝钗本意,如果没有碰到这种事,我猜宝钗一辈子不会故意去陷害黛玉。因为这没有必要,如果挣到宝玉就是胜利,这一出用不上;如果以人缘好为胜利,这一出又显得多余。曹雪芹着墨写这件事,也是写宝钗的心机之深而并非坏,心机深也可以说成机智,和坏是有很大区别的。
其次,薛宝钗对每个人都是能帮就帮,肯为别人着想。不说为湘云提供螃蟹宴、不说给黛玉送珍贵的燕窝,也不说帮助邢岫烟解决生活困难,单说对待下人也很体恤扶持:宝钗和探春李纨一起管家那回,商议园子承包出去后利益分配,宝钗笑道:\"……虽然还有敷余的,但他们既辛苦闹一年, 也要叫他们剩些,粘补粘补自家。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亦不可太啬……”万不可说这是圆滑世故,如果都这么肯帮助人的圆滑世故我倒是觉得那也不错!
宝钗行了很多好人好事,虽然不能定义“好人薛宝钗”,但是通过这些事例,我敢说宝钗还算是个不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