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个问题,先来谈一谈《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
答天下苦烂剧久矣,全靠同行的衬托。近些年的影视作品大多重特效,重颜值,重宣传,唯独不重质量,不重演员演技,八点黄金档下的抗战剧
这是两个问题,先来谈一谈《人民的名义》为什么火?
答天下苦烂剧久矣,全靠同行的衬托。近些年的影视作品大多重特效,重颜值,重宣传,唯独不重质量,不重演员演技,八点黄金档下的抗战剧被弄成雷剧,玄幻剧被弄成少儿剧,台词哗众取宠,演技浮夸者不在少数。观众对于好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于好剧也越来越宽容,这时候,任何一部质量上乘的影视作品出现在荧幕上,势必会掀起一场全民追剧的热潮。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近些年便有《琅琊榜》,《欢乐颂》,《大秦帝国》等影视作品的热播和相应的追剧狂潮。以上所提到的几部良心剧虽然制作精良,但也受题材和尺度的限制,没能够充分的发挥作品的出彩之处,可《人民的名义》不同,沾了大便宜,由最高检牵头出品,使得该剧一下子占据了先天的优势,包括题材的新颖程度,剧情安排的尺度等等,再加上质量过关的团队,数十位老戏骨的加盟,真是想不火都不行。
同行的衬托,观众对于好剧的宽容,诸多老戏骨的加盟,题材的新颖,剧本的大尺度,精良的制作,以及一些新鲜的玩意儿(例如打官腔,花式点钞)的添光加彩,成就了这部剧的辉煌。
再来下一个问题,李达康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往往利用信息的不对等,先给观众刻画一个死板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进一步推翻之前的形象。
李达康便是如此,在第一集那场关于抓捕丁义珍的高层会议中,导演着力地想给观众表现一个意思:丁义诊和李达康是一伙的。会议上,高育良打太极,陈海季昌明立场明确抓捕丁义诊,祁同伟只言片语地支持李达康,而镜头主要集中在李达康身上,观众看到的是李达康坐立不安,直言反对抓捕丁义诊。而在另一边的酒席上,丁义诊也在公开说“他是李达康的化身”,更加重了观众对于李达康的怀疑。
在导演的刻意引导下,观众把矛头都指向了李达康,再加上李达康老婆的贪污在干扰视线,硬生生地让其背锅。之后反转就来了,影片又告诉观众,李达康铁面无私,不畏上层赵立春的强权,不帮与他有恩的前同事和妻子,又通过他和他妹妹的对话,对孙连城的训斥,对改革的大刀阔斧,展现了一副心忧百姓疾苦的光辉形象。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呢,和欲扬先抑的作用差不多。
想表扬某人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观众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李达康这个人物,就在这样的手法之下,活了起来,让人印象深刻。一心为民,关心百姓,不畏强权,严于律己,敢想敢干等品质又是观众所期待的为官品质,能不受欢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