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地告诉您,人类并不是对爱情专一的动物,尤其是从进化的角度上看。
爱情
如果用科学来解释,爱情神圣的外衣便被剥去了,全是化学和生理学。与异性接触初期,我们的大脑中会分泌
谢邀。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人类对爱情都不是专一的动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人类的进化史的几个阶段来简单的看一下。
人类的进化史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人类的祖先是由古猿类经过几个阶段的演化而来的,大致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新人,现在的人类就是新人阶段,至于会不会继续演化,最终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
01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越400万年前,我们对它们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遗址以及化石。从已发现的化石看,南方古猿大都有了穴居的习性,而且与原始的猿类一样,都是群居动物。从现在的群居动物看,无论是以雄性为主的动物还是雌雄比例相对较均匀的动物,它们都不是一夫一妻制。比如狮群中的雄狮可以与所有族群中的母狮交配,再比如猴群中的雄性首领也可以与族群中的所有母猴交配。如果早起的古猿是一夫一妻制的话,那么在进化时,后代的数量就比较的受局限。从这一点上看,南方古猿应该也是这种习性。
02 群居生活的延续
从南方古猿到能人再到直立人,整个的演化过程中,人类还是没有摆脱群居的习性。这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程度还没有到一定的高度,也就是说人类依然是靠群居的生活来对抗野兽以及大自然。这种生活方式下,人类依然是一夫多妻以及一妻多夫(石器时代的“母系社会”以及“父系社会”)。直到到了智人阶段,人类仍然沿袭着以前的生活方式,直到到了古代,也就是我国五千多年历史的开端,人的生活方式才有了改变。
但是,在我国的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严重。这个时间段内的人仍然不是一夫一妻制的方式,比如古代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尤其是一些王侯将相,他们更是妻妾成群。
直到封建王朝结束后,人们才有了“一夫一妻”的制度。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是抛开性别歧视枷锁的开端。但是,尽管在这种大环境的前提下,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依然存在“一夫多妻”的生活方式,比如非洲的一些地区和一些原始的部落。
一夫一妻制是爱情专一的体现?
即使是“一夫一妻”制,有不能代表人是感情专一的动物。在当今的社会中,“出轨”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对普遍的社会现象了,而且根据调查,我国的平均离婚率高达30﹪,美国的平均离婚率甚至达到了53﹪,而且离婚是所有国家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此可见,即使在“一夫一妻”制度的约束下,人类的离婚率也非常的高。所以,人类并不是对感情专一的动物,相反的,新鲜感、个性都是成为人类感情不专一的导火索。
但是,从进化的角度看,人类确实在向“一夫一妻”的生活状态迈进。按照现在的状态来说,夫妻共同生活一直到老还是存在的,而且在我国占到了一半以上,所以,实现真正的感情专一、一夫一妻对于人类来说也不是不可能的。你认为呢?
总结
现在的人类确实不是纯粹的感情专一的动物,但是从进化的角度上看,人类是往这方面发展的,至于什么时候能够进化成完全的感情专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