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维是什么思维?

认知框架君谈一下个人的视角。
未来思维是一种【以终为始,借假修真】创造【机会】的【终局思维】或终点思维。这句话有点长,可以拆解下以下几个要素去思考
要素1:是一种借假修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2 08:33:25

最近热播的《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奇葩星球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救谁”。詹青云在辩论的时候,有一个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我站在这个火场之中,放眼望去,我的周围是空无一人,我是孤身一人在救这幅画。可是我站在这幅画的面前,在时间历史的这条轴上,我并不孤单。

她的这番话,一下子就把观众的视野打开了。很多事情,当我们近距离看时,看不清楚,无法决策。但是当我们拉长时间的维度,会豁然开朗。

詹青云在发言结束时说:此时站在火场之间,我的抉择只是一瞬间,可是在这幅画延伸出去的那条历史的长线上,是无数个生离死别。

詹青云辩论的例子,其实就是一个反向的未来思维:从现在看向过去。

第一种未来思维:以此刻为时间起点,看向历史的未来思维

谈到未来思维,更多人理解的是从此时看向未来,但是从此时看向过去也是未来思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一,此时相对于过去的某个点,就是未来;第二,有一句古语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也就是说任何事情,都能从过去找到影子和规律。

第二种未来思维:以此刻为时间起点,看向未来的未来思维

第二种未来思维,就是从此时看向未来,也就是如果想要达到未来的那个终点,此时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来看看这种思维方式的几种应用:

1、“向后工作”方法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亚马逊的CTO透露,他们采用“后向工作”的方法,开发一项产品采用以下的顺序:

写新闻稿。假设产品开发完了,要向用户传递什么信息,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能他们愿意用,喜欢用。拿着这个新闻稿,去测试用户,看看他们反馈。

写FAQ。收集到了用户的反馈,用户会有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他们的问题。

写用户文档。根据前面两个,用户的需求,期望的使用,大概都弄清楚了,这样就可以真正开始设计产品,写用户文档了。这个文档,一定是基于用户的真实反馈和需求。如果前面两个都搞不明白,用户文档也没有必要写了。

写代码。需求和产品文档好了,那么才进入代码工程阶段。

“向后工作”法是未来思维的一种具体应用,它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以终为始”的习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站在未来的角度,来思考当前工作的重点和策略。

2、“事前验尸”思维方式能让我们避免失败

美国作家爱德华.赫斯在他的书《学习的科学》中提出了“事前验尸”的思维方法。所谓“事前验尸”是指,先假设我们失败了,然后穷举出所有可能失败的原因,确定主要原因,然后调整当前方案。

“事前验尸”的具体步骤:

假设行动方案失败:拟定全部的行动方案后,在正式实施行动方案之前,假设所提议的行动方案不幸失败。

详细审查失败原因:哪里出错了?为什么会失败?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单独列出这次失败的全部原因。这里是“验尸”的环节,也是“事前验尸的最关键的步骤。

调整行动方案:做出修改以降低失败的风险。或者风险可能过高或过多,需要重新制定一个计划。

“事前验尸”这样一种未来思维,就是设想一个未来的场景:我们的方案失败了,我们正在开会总结复盘失败的原因。这样我们就能发现当前方面的局限性,对其进行完善,避免未来真正的失败。

3、使用10/10/10的决策模式避免短时情绪

“冲动是魔鬼”,我们在下判断做决策时,非常容易受短时情绪的影响。为了克服短期情绪,希思兄弟在《决断力》提出了0/10/10的决策模式。

10分钟后这个决策对我有什么影响

10个月后这个决策对我有什么影响

10年后这个决策对我有什么影响

如果把眼光拉长远来看,当下的短期情绪可能就没那么重要了。这种未来思维的好处是拓宽我们的眼界,让自己站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刻度来做决策。当我们面对的时间刻度越长,当下就越渺小,我们也能更清楚的看到什么才是重要的,什么只是短期利益,从而避免短视。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