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学书法就遇到瓶颈期,断断续续自学了很多年,现在才初入门,可自认为有些进步,理解了书法艺术的一些皮毛,写的作品总是不满意,感觉用笔还不能随心所欲,驾轻就熟,达到厚积薄发,炉火
我现在学书法就遇到瓶颈期,断断续续自学了很多年,现在才初入门,可自认为有些进步,理解了书法艺术的一些皮毛,写的作品总是不满意,感觉用笔还不能随心所欲,驾轻就熟,达到厚积薄发,炉火纯青的境界还很遥远。学习的瓶颈期主要是到一定程度,停滞不前,无法突破。
比如书法,临一种帖学一个人,自己感觉已基本掌握这本帖的特点和笔法,甚至可以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上,但过一段时间再去看写的作品,总觉不满意。
每到彷徨阵痛的瓶颈期,我总会休息一段时间,这期间我不临帖,多看些平常我不临的帖,看一些艺术理论的书籍和文学作品。
休整以后,我会临另外书体的帖。比如我主攻行草书,一直临的是二王、米芾、怀素、张旭。这时我会有意识的选择临隶书、汉简风格迥异的法帖。
临几个月后,再去学一直学的行草帖,这样会找到新的感觉,发现新的东西。
不断重复,不断更换,临各种风格的帖,能探源寻流,使自己的学习保持新鲜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有自己独特的笔法语言,有自己的书法风格,而不是只是写别人一样的字,学古人已经形成的风格。
要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学多临,只有遍临不同风格的帖,活学活用,细细消化,把别人的东西吸收,借鉴、丰富自己的笔墨语言。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任何学习都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知识积累越多,临习研究的范围越广,对自己的进步更大,艺术需要时间的打磨,不太可能一鸣惊人,艺术家往往都是大器晚成。
这便是我对学习书法所遇到的瓶颈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