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付费方式的起源,最早是街机时代的一次性投币付费,到后来雅达利游戏机垄断全球时,游戏圈开始出现了买断制游戏,也就是40年前!
之后街机行业全面衰退,投币付费渐渐成了历史,取而
游戏付费方式的起源,最早是街机时代的一次性投币付费,到后来雅达利游戏机垄断全球时,游戏圈开始出现了买断制游戏,也就是40年前!
之后街机行业全面衰退,投币付费渐渐成了历史,取而代之的就是花钱买游戏的买断制,而每款游戏的价格从任天堂时代就一直维持在60美刀的价格。
3.png
↑↑↑1988年的广告,当年《俄罗斯方块》和《超级马里奥兄弟3》的售价
到了30年后的今天,游戏大作(不包括DLC的标准版)的价格还是60美元,没有涨过一分钱,但是游戏的研发成本却一天天变高。
游戏公司也是要恰饭的,所以只能通过推出DLC和内购来弥补,但此举也找来了广大玩家群体的反感,可以说后患无穷……
4.jpg
其中最招仇恨的EA,因为旗下数款游戏“DLC地狱”被玩家喷爆,后来又因“氪金变强”被玩家一致抵制,最终连续卫冕数年的“全美最差公司(不只是“游戏公司”)”的“美名”!
DLC非长久之计,内购更是让欧美玩家不爽,何况近几年不少国家(北美、欧洲、澳洲、东南亚)都陆续将“开箱”和“内购”视为赌博,没有法律的保护,内购氪金这种付费方式在全球的合法市场势必将越来越少!
所以,为利益计,为声名计,厂商被迫选择新的盈利方式,而订阅游戏服务恰恰在这个关口出生了……
全球厂商争相布局,市场渐成
有意思的是,因“付费模式”被骂的最惨EA恰巧成了新的订阅付费制的最初的拥护者,EA Access(Origin Access)由此而生,一个月5美元!
最初的EA Access的会免库里只有一些“老”游戏,因为3A大作过了首发期,反正也卖不出去,不如让玩家们冲了会员玩,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呢。
5.jpg
而玩家们看到以几美元的价格就能同时玩到价值几万美元的几百款的游戏,自然是惊了,以为赚到了,可毕竟订阅制度下,游戏的所有权不属于你,你只是拥有使用权,等到会员到期,你要么继续冲会员,要么就要买游戏,而且玩家的时间也有限,很难一口气玩那么多的游戏,一个月的时间里,撑死玩个十款游戏,看上去是玩家“赚了”,实际上是厂商赚了!
后来,连EA也没想到这个“订阅会员”能够那么赚钱,一鼓作气之下推出了Origin Access Premier——更高级的付费会员,15美刀一个月的价格,还能玩各种“新发售”的大作!
看到EA赚到钱了,微软不甘落后,在Xbox金会员的基础上推出Xbox Game Pass订阅服务,一个月10美元玩遍Xbox One第一方游戏,结果自然是赚的盆满钵翻!
EA和微软赚到了真金白银,游戏界的其他对手也蠢蠢欲动,索尼想在PS5上推出“PS5+高级”订阅会员,苹果更是大张旗鼓开发布会宣布推出Apple Arcade游戏订阅,育碧也悄无声息地布局Ubisoft Pass Premium……
6.png
据Newzoo的统计,2018年全球收入排名第二的索尼、第三的微软、第四的苹果都已经推出或者布局“平台+订阅”的付费模式,而第一的腾讯,订阅制却是早已玩腻了的掌中物,QQ各种钻会员、心悦分级会员火的时候这些国际大厂怕不是还在梦里!
7.jpg
如此,今日的订阅制已经在游戏界有了不小的市场,而明天的订阅制会更好……
看完记得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