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明确记录了,孙有两位师父。即:教他技术的须菩提祖师,和带着他取经的唐僧。
这两位师父都是孙行过拜师礼的。但是,笔者认为,在《西游记》里,孙还有一位没有行过拜师礼
《西游记》里明确记录了,孙有两位师父。即:教他技术的须菩提祖师,和带着他取经的唐僧。
这两位师父都是孙行过拜师礼的。但是,笔者认为,在《西游记》里,孙还有一位没有行过拜师礼的“师父”。这位“师父”虽然没有教给孙技术类的本领,却教会了孙怎么做人。而且在孙保护唐僧取经的过程中,这位“师父”还对孙多次施以援手。在孙那个我怕搞不定妖精的情况下搭救唐僧,缓和他们师徒的矛盾。这位“师父”就是观音菩萨。
对于孙而言,他的三位师父作用是不同的。
1、须菩提祖师是教给他技术的师父
孙为什么要学本事?因为他想长生不老,想安身立命,想不被人欺负。换作我们也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上学呢?上学不是为了能够有个好文凭,而是为了想有一技之长,找个好工作,能有安身立命的本领。
2、唐僧是给孙工作的师父孙在拜唐僧为师之前,文化课和专业课都学得很溜了——不然他也闹不了天宫,也不可能在朱紫国给国王治病。那么,唐僧既然是孙的师父,那他都教给孙什么?只是念经?其实,教给孙念经,是唐僧作为“师父”的表面功夫。唐僧的实质作用是为孙提供工作机会。您想啊,如果唐僧不取经,孙还能有借口从五行山下放出来吗?他还能借着保送唐僧的机会进入灵山,受封成为“斗战胜佛”吗?
所以唐僧这个师父是用来给孙介绍工作的。
3、观音菩萨教给孙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西游世界的生存法则西游世界里也有三六九等。最上层的是神,中间的是妖,底层的才是人。讲直白一点,神和妖,都能欺负人。但是,神仙是需要吃供奉享受香火的,所以,神才会保护人。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就催生出了一套独特的是非标准。观音菩萨曾对孙说过——草寇虽是不良,到底是个人身,不该打死,比那妖禽怪兽、鬼魅精魔不同。那个打死,是你的功绩;这人身打死,还是你的不仁。也就是说,无论妖精作恶不作恶,都该打死;就算人罪恶滔天,也必须得活。孙原来的想法是善恶分明,这显然是和西游世界里的是非观是有悖的。所以,观音菩萨在修正入职后的孙的思想。我们得到一份工作,要想长久地干下去,就必须适应周围的工作环境,和顶头上司处好关系。孙就是因为不适应环境,总和唐僧闹别扭,所以才惹得唐僧总念紧箍咒。在观音菩萨的几次调教之后,孙改变了很多。孙遇到的这三位师父,其实和咱们每个人的经历也差不多。第一阶段学艺,第二阶段找工作,第三阶段稳定工作和生活。可以说,孙的奋斗史,其实也是咱们身边每个人的缩影。有时候,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