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不是妇女节么?是怎么被强行变成女生节女王节的?

摘要:3月8日一直都是妇女节,3月7日才是女生节。而女王节则是今年线上商家搞活动,强行推出的一个新概念。
三八妇女节,是第一代女权主义者为了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做出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3 20:10:08

“妇女”这个词,在官方辞典里,其实是对成年女子的通称,并不单纯指已婚妇女。在司法解释中,14岁以上的女性就被称为妇女了。

另外,伴随着西方第一代女权主义的兴起,很多国家都设立了妇女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劳动女性一次次争取自身权益的运动而设立的。这几年来,由妇女节演化而来的女生节、女神节、女王节似乎更加博人眼球。那么,为什么妇女节强行变成了女生节呢?

《说文》中记载“处子曰女,适人曰妇。”也就是说,在文言语境下,女指的是未婚女子,妇指的是已婚女子。这就是在今天的语境下,“妇女”相对于“女生”而言给人感觉年龄变大了的语言源头。也因为这个语言源头,妇女节让人误会成是已婚妇女的节日。

“妇女”从来不是一个贬义词,但是有些人却觉得这二字很难听。当一个年轻男性被评价为“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他一定会很开心,因为这代表了他的成熟、独立和承担责任。虽然也有“年龄变大”的意味,但是并不是什么负面评价。相反,如果用“妇女”这个词用评价年轻的女性,她十有八九会不快。因为,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年龄变大往往被视为女性 “资本降低”。这就是年轻女性不想过妇女节,而要强行过女生节的社会心理。

或许是因为年轻女子觉得“妇女”还离自己很远,仿佛这两个字象征着年老色衰,从而让商家抓住了这个营销的点。在电商发达之前,“妇女节”并不像今天这么热闹。在这个言必称女王、女神的时代,“妇女”二字根本不是商家想要的营销效果。众所周知,女性网购的购买力远远大于男性。在炒作出双十一、双十二等传统的网购狂欢节之后,电商造节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女生节”、“女神节”。为了讨好女性消费者,电商纷纷将妇女节改头换面。京东推出蝴蝶节,苏宁推出闺蜜节,1号店将这一周定位“宠爱女人节”,亚马逊中国推出女人节……各大电商平台的推波助澜,是妇女节强行变成了女生节的资本因素。

如今,女生节的热度日渐高过妇女节,有不少人在讨论女生节是不是一种对女性的歧视。毕竟,妇女节强行变成女生节是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媚俗化(用女生、女神等代替妇女的字眼)和物质化(电商平台以“女神”为噱头促销)。女性抵制“妇女节”,转而拥抱“女生节”“女神节”,本质上就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她们损失的远远大于得到的。

话说回来,面对这个重要的节日,最重要的是不能忘了妇女节的核心意义是为了纪念妇女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在享受节日狂欢的同时,也需要谨记历史上那些先行者的不易。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