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一双绣花鞋》讲述的是什么?

▂ ▄ ▅ ▆ ▇ █ 精彩回答 █ ▇ ▆ ▅ ▄ ▂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寒夜,一个老更夫在解放不久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6 00:37:06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一句简单的话,往往能把大学宿舍室友吓尿。因为绣花鞋,总给人一丝阴惨惨的感觉。

过去几千年一直是中国妇女传统服饰的绣花鞋,居然变成了一个诡异的存在。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都要从一本书说起--《一双绣花鞋》。

现在的年轻人就算没看过这本书,也一定听过它的名字。

从它诞生到现在,50年过去了,无论依托哪一种介质传播,它都能把人吓到不敢自己上厕所……

拿它改编的连环画,曾被拿来当作蹲公厕的厕所读物。不知有多少人捧着连环画,腿蹲麻了也不敢站起身,害怕墙角会蠕动出一双绣花鞋,直奔自己杀来。

而它最早传播,是依托手抄本小说。

50年前下乡插队的知青晚上阅读,每读几页总要四下张望一圈,确认屋里屋外没有诡异人影,才敢继续读下去。

为什么这么恐怖,还有无数人非要勉强自己,提着心吊着胆儿也要看完这个故事呢?

要知道在被封禁的情况下,《一双绣花鞋》的手抄本数字依旧在1亿以上,影响力堪比《曼娜的回忆录》。

今年1月28日,此书的作者况浩文病逝,人们才再次谈论起这个给几代人留下阴影的故事。

一个恐怖故事,为何能造成巨大的反响?

这要从50年代初的一起案件说起。

1951年3月12日凌晨4点,21岁的西南公安部侦查员况浩文潜入重庆一栋老宅,抓捕特务。

老宅一片黑暗,靠手电才能看见东西。微弱的灯光一晃,突然看到穿衣镜下有双黑底白花的绣花鞋,动了下。

况浩文吓得险些叫出来,壮着胆子冲过去,却没找到任何人。回过神,才知道是自己过度紧张,看错了。但那双黑底白花的绣花鞋烙印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

青年况浩文

7年后一个夜晚,已经离开公安部的他坐在单位宿舍,抽着8分钱一包的烟,又想起那双绣花鞋。找出纸笔,写下一段文字:

…他顺着死人头发看去,一个玻砖柜子…那是什么--一双黑底白花的绣花鞋。天哪!绣花鞋动了一动,是一双人脚。「…你…你是…」…灯笼内的烛光,倏地熄灭了…

以这双绣花鞋为线索,一段讲述50年代公安人员追捕国民党特务的故事拉开序幕。况浩文在1961年完成这部6万字的小说,取名为「在茫茫夜色后面」。

手稿寄出,被电影厂看中,准备换个名字拍电影--《一双绣花鞋》。

谁知,还没有拍摄,就已经有电影厂工人《一双绣花鞋》的手稿一字不落地抄了下来,还借给朋友阅读。

很快,这本靠口碑在民间流传起来的小说火了起来,也给况浩文带来了大麻烦。

因为小说中有国民党特务爱上地下党员的情节,所以他被单位里的同事不断批评。电影《一双绣花鞋》的拍摄也紧急叫停,就连作者本人,也被要求接受改造。

1969年,况浩文收到一封信,来自在黑龙江宝泉岭农场插队做知青的妹妹。

这封信告诉他一件事:知青夜聊时都在讲《一双绣花鞋》的故事,小说手抄本传到了距重庆3400公里外的东北北大荒。

北大荒知青

在那个文艺作品黑白分明、邪不胜正的年代,没人读过这样的故事:恐怖神秘又带点性感的绣花鞋,主人不明,其后牵扯出环环相扣的阴谋,整个重庆面临被炸毁的风险…

剧情刺激恐怖的《一双绣花鞋》之于知青,丝毫不亚于90年代《名侦探柯南》之于80后、90后,既害怕,又忍不住一页页追看下去。

当时,一个在云南插队的上海知青由于熟记小说故事,被邀去各个兵团说书,借此到处蹭饭蹭了一年半。

知青们还把手抄的《一双绣花鞋》带回各自家乡,继而被新一批下乡知青带到新的地方。8年时间,小说抄本散布在全国各地。

回首看《一双绣花鞋》引发轰动的过程,在媒介稀缺、传播困难的时代,它靠手抄轰动全国;在信息爆炸、炒作成风的年代,它仍能引发效仿流传至今。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