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农历年末的尾声,很多人都会想趁此机会,借过团聚家的这个情怀大肆感叹一番,《啥是佩奇》便是本年度的火热作品。我们都知道,一旦背井离乡,家乡就成了这辈子最难去的一个地方,曾
为贺岁片《小猪佩奇过大年》宣传的先导短片《啥是佩奇》前晚在中国微信朋友圈流传,一夜爆红。
5分39秒的短片叙述留守农村的老汉李玉宝,盼望儿子带着孙子一起回家过年,电话中听说城里三岁孙子想要的礼物是“佩奇”,老汉却不知道“啥是佩奇”后,在通讯不便的山村寻找答案。从翻阅字典、广播询问,到上门求教,李玉宝最终弄清动画“小猪佩奇”的形象,并使用电焊等工艺将一台鼓风机改造成“佩奇”模型。
最初由英国Astley Baker Davies(ABD)公司制作的《小猪佩奇》(Peppa Pig)电视系列动画,于2015年登陆中国央视少儿频道。卡通形象“小猪佩奇”广受欢迎,去年更在成年群体中引起热潮。中国电影业因此与英国制作方合作,推出名为《小猪佩奇过大年》、真人实拍结合动画的电影,将在今年春节上映。
不少网民表示,短片《啥是佩奇》“戳中泪点”,是“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展露“中国人朴素的情感和当下流行事物的温馨碰撞”;但也有人质疑短片是在“道德绑架”“消费贫穷和农村”,还说短片是“一场城市精英主义对乡村的虚假想象”,夸大了中国的城乡鸿沟。
疯狂刷屏的《啥是佩奇》也迎来了争议,有人说,导演消费农村,看不起农村人。
比如片中,放羊的大爷都能刷抖音,主角居然不知道佩奇?就算他不知道,全村都不知道吗?还得靠从城市回来的打工保姆解开谜底?手机坏了,不知道再买一个吗?买不起不知道再借一个吗?从而得出结论,导演臆造了一个农村,高高在上地玩弄起了提线木偶,演出了一场完全不合逻辑的闹剧,赢得了一片廉价的感动。
那么大家猜一猜,这些《啥是佩奇》的批评者们,为他们竭力维护的农村做过什么呢?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是按照我的经验,这种事儿不用调查也八九不离十——啥也没做过。他们其实一点儿也不在乎农村人过得怎么样,他们在乎的是“批评”本身,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他们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们的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们的先天下之忧而蛋蛋忧伤,后天下之乐而闷闷不乐。
那么,《啥是佩奇》的导演又为农村做了什么呢?
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以农村为主题的影视作品火爆朋友圈是什么时候了,《乡村爱情故事》?
我们的电视和网络上充斥着才子佳人、神仙眷侣、贵胄卿相和业界精英,无论是谈判官、猎头员、建筑师还是医生护士、教师学生,大家只干一个事儿,就是谈恋爱。所有角色不分男女老幼,古代的肯定白衣飘飘、怒马轻裘、身负绝世武功、掌握六道轮回;而现代的则腰缠万贯、绣面纹眉、从出生脚就没沾过地、除了劳斯莱斯就不认识别的车,好不容易有个劳动人民出身的清新女结果到最后她还有个一直没相认的亿万富翁爸爸,要不然最后也铁定嫁入豪门。
就在这样一片神神叨叨的文艺大环境中,居然杀出来一个不过几分钟的短片,讲述一位农村老人历经波折为他心爱的孙子打造了一只蒸汽风格的小猪——确切地说是个猪头——这故事梗概听起来不但温馨,而且朋克,简直炸裂,比那些老掉牙的爱来爱去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啥是佩奇》确实展现了中国农村落后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不分贵贱的亲情、无论难易的执着、何惧困顿的求索和一往无前的霸气——当老爷子把鼓风机改造的佩奇拿到孙子面前时,他比任何的导演塑造的任何英雄都更加高大凛然——什么是普世价值?为挚爱的家人竭尽所能地付出,这就是中国人的普世价值。
在那些矫揉造作的作品围攻下,《啥是佩奇》快刀斩乱麻地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和信念的农村老者,让千万观众心向往之,这就是本片导演为农村做的事情。
去年,一部《我不是药神》票房大爆,在油腻、昏暗、甚至有些混乱的中国社会里,总还藏着一点点的真善美在闪烁着微光。那么,这部电影是不是在消费白血病患者呢?
如果像《啥是佩奇》和《我不是药神》这样的作品更多一点,这个国家的进步就会更快一点。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消费农村不是太多了,而实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