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如何解读,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六十八章:调配资源的不争之德
上一章介绍了作为天下道源的“玄德”系统的特点,以及它在输出的同时维持自身的道不会减少的方法。尽管通过一章是介绍,我们对一个为天下提供道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13 12:15:57

原文解读。

先列举四种善行并分析其结果:善为士者、善战者、善胜敌者、善用人者。善为士者不武。古之士者,指官僚阶层,善为士者这里指那些以道治理天下的君王、士大夫阶层,他们常不以勇武著称。为何呢?以道治天下,则天下和谐,世人不争,既然不争何须用武!换句话说士之可贵,在于合道而遵德。善战者不怒。若君王背道而驰天下大乱,不得已而用兵,那么那些善于用兵者,绝不因怒而战。怒则血气上头就如喝酒一样,头脑不清醒,于是谋不知何出,焉能战之必胜。所以后世孙武说:上兵伐谋,故善战者不可怒而兴兵。善胜敌者不与。用兵之道,应避免硬碰硬的正面冲突。避实就虚,避其锋芒,击其软肋,此为致胜法宝。老子前面说:以奇用兵,何为奇呢?总的说就是避实击虚,用谋不用力。孙武也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反之亦然。利而诱之,乱而取之。道理都是一样的!善用人者为之下。世人皆好争而喜为上,好利而喜为先。而天道法则则相反,处下而万物归之(百川归海),不争而莫之能争。善用人者,通常谦下、恭让以获人之心,看似不争名利实则名利皆收。然后总结: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何谓不争之德?人之性好争而天之性好成,不争之德即为天之德。老子的道德经首先是写给帝王看的,作为帝王要不争、要守静、要无为,那么怎么又说用人之力呢?其实这不矛盾,对于帝王来说要无为,但对于百姓来说要遵循大道法则有为而不是妄施妄为,这都是合道行为。否则大家都无为什么都不做,几天就饿死了!以上四善,是符合自然法则的,是自古以来的最高的准则。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