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无人生还》
我和不少人谈论读书的话题时,即使他们没读过太多或者不爱看悬疑推理小说,但基本上都说拜读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
虽然阿婆(粉丝对阿加莎的爱称)不
01《无人生还》
我和不少人谈论读书的话题时,即使他们没读过太多或者不爱看悬疑推理小说,但基本上都说拜读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
虽然阿婆(粉丝对阿加莎的爱称)不认为这是自己最好的作品,但粉丝们却一致公认它是阿婆最杰出的代表作,销量最能说明问题,全球销量超过1亿册。
阿婆在书中首开密室杀人的先河,10个人受到某位神秘富翁的邀请,来到他那坐落于与世隔绝的小岛的豪宅中,但命案却接连发生。身边的人不停死去,但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是下一个,恐惧、猜疑和绝望开始像瘟疫一样蔓延。
阿婆与阿瑟·柯南·道尔以及松本清张,是粉丝们推举的“悬疑推理”三大宗师,而她能站上这样的高度,我认为《无人生还》功不可没,这种暴风雪山庄模式(亦称孤岛模式)的写作方法一直被后人沿用或者说效仿,但至今无人超越。
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拜读《无人生还》是在炎炎夏日的午后,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却令我感到后背发凉,恐惧感同样也在考验着我这个读者的心里底线,但越是被恐惧感支配,越想尽快读完知晓真正的答案。
正是这本书引发了我对悬疑推理小说的兴趣,后来我陆续读过阿婆的其它作品以及东野圭吾等人的作品,但再也没有一本书给我这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如果一生只读一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我建议你选择《无人生还》。
02《恶意》
推荐这本书,套用上一章节的最后一句说,如果一生只读一本东野圭吾的小说,我建议你选择《恶意》。
东野圭吾的成名作《放学后》是标准的本格推理小说,而日本文坛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作家没有兼职一说,在凭借这本书初出茅庐并一鸣惊人后,东野圭吾辞去原来的工作,开始了职业写作生涯。
不过此后的10年里,东野圭吾的作品再也没有销量超过10万册的,后来他开始改写社会推理小说,于1996年创作了四本书,东野圭吾原本对《恶意》寄予厚望,但最后入围奖项的却是《名侦探的诅咒》。
《恶意》虽然没有斩获重量级的奖项,但与《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以及《解忧杂货店》,并称为东野圭吾的四大杰作。这本书相对名气低,但相信真正的东野圭吾粉丝应该可以达成一致,《恶意》才是他写作生涯的集大成之作。
这是一部颠覆大多数人对悬疑推理小说固有认知的作品,短短第三章就将谋杀案的凶手展示在读者眼前,但故事却从这里才真正展开,侦探加贺恭一郎认为凶手野野口修交代的作案动机不足以为信,他势要找出其谋杀好友日高邦彦的真正动机。
这是一个深刻探讨人性的故事,因为嫉妒好友事业辉煌,更因为他知晓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即使日高邦彦曾是提携自己事业的贵人,但野野口修在身患绝症,即将不久于人世之际,居然狠心布局谋杀好友,并试图栽赃陷害他,以保全自己肮脏的秘密。
当跟随侦探抽丝剥茧,逐渐揭开真相后,便发现作者将自己的作品命名为《恶意》实在是太贴切了,这是一部令人内心瑟瑟发抖的好作品,读过这个故事后,你会忍不住思考,究竟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03《剥削好莱坞》
大约在10年前,那是我最疯狂迷恋电影的时期,我不仅大量观影,还看了很多影评以及去了解感兴趣的影人的生平故事。
我实在想不起是如何了解到罗杰·科曼的人生,但他的故事立刻就引发了我的兴趣,得知罗杰有本口述自传名为《剥削好莱坞》,我便买回来看。
罗杰是好莱坞独立电影届的传奇人物,他拍摄的都是低成本剥削电影,也叫“B级片”,罗杰认为电影只有一种拍法,那就是飞快地拍,而他拍片最短只用了两天,最长周期不过半个月左右。
在罗杰的电影里,人人都是多面手,一个演员扮演三四个角色是常有的事,来探班的制片人也会被拉来客串,而罗杰在拍片时更是身兼导演、制片人、摄影师、甚至是搬运工于一身。
罗杰一生参与制作的影片达300多部,大部分Imdb的评分都在5分左右,但这些影片只有一部是赔钱的,有280部都是盈利的,有些利润回报率甚至高达百倍,因此人们将罗杰称为“B级片之王”。
《剥削好莱坞》被业界誉为“好莱坞独立电影圣经”,在书中罗杰揭秘了制作剥削电影的独门秘技,也回顾了自己的电影生涯,从白手起家到成为业界标杆,无论你是不是一个影迷,罗杰·科曼的故事都能令你感受到电影延伸到荧幕之外的乐趣,并能从他的成功故事中得到启发!
04《宫女谈往录》
这又是一本个人偏爱的小众书籍,但在豆瓣却是评价颇高,作者是一对教师夫妻,他们与一位姓何的前清老宫女渊源颇深,而这本书是在老宫女口述往事的基础上整理编写而成,因此名为《宫女谈往录》。
我们了解慈禧、光绪等历史人物往往是通过影视作品,但这本书却让我们了解到他们鲜为人知的一面。
在日常生活中,慈禧相当平易近人,几乎从未对贴身伺候她的老宫女等人发过脾气,甚至心情好时,她还教宫女如何扎辫子。
光绪一心勤于政务,但却是个性格懦弱的人,不过他对珍妃却是一片痴情,在她去世后直至驾崩,再也没有亲近过任何女人。
李莲英怂恿慈禧将老宫女嫁给了一个姓刘的太监,造成了她后半生的痛苦,但老宫女说话却很客观,也讲述他会做人的一面,以及如何巧妙地在慈禧和光绪两方势力之间斡旋。
不过,书中最令人心疼的还是老宫女,她是一个善良又有些愚昧的女人,从来没有怨恨过慈禧,认为一日为奴、终身为奴;当李莲英过世后,老宫女也前去拜祭他,在她看来“人死不结怨”;而对于有名无实的丈夫,即使他对自己不够好,但老宫女坚持死后要与他合葬。
虽然从整体上,《宫女谈往录》属于回忆录的性质,但我认为这是一本厚重而又严肃的历史类书籍,让人看清了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也见识到了真实的人间疾苦。
写在最后
我认为读书最重要是使自己身心愉悦,因此我的阅读习惯总是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而不管是大众认可的经典书籍,还是个人偏爱的小众书籍,喜欢的书都会至少读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