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后,2020有什么新机遇?

谢谢邀请!能够提前去预计大难后的发展机遇,还是很有头脑,为问题提出点赞了!
总体看,这次疫情最大的负作用,就是把一年一度最喜庆的春节,搅黄了。这让我们多少传统观念中,开局要好,要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7 00:50:14

今天发生疫情的时候,我们要看系统发生了什么改变。举个例子,你会发现这个老太太怎么这么抠门,什么东西都舍不得花钱,而且不愿意排队,一点道德素质都没有。可是你发现如果真的遇到灾难时,一个大的巨石从天上掉下来,发生了地震。这个母亲会毫不犹豫抱着自己的孩子,用身体保护孩子。她真的那么自私吗?不是,这个人只是跟你没有关系,当你们的关系是母子的时候,叫“为母则钢”。我们在商业案例里举过两个和尚分粥,分粥的人当然希望自己多喝一点,你不能说和尚出家人应该少喝一点为怀。怎么分呢?是这个和尚不好吗?不是,是他们俩之间的关系不对,你只有调整了关系,这个系统才会发生变化。怎么调整关系呢?你可以让其中一个人分粥,另外一个人先挑,这时他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粥分的是非常得均匀,这叫做要素和关系。第三个例子,解释什么叫“要素”和“关系”?麦当劳大家未必知道,在美国很多麦当劳是开在高速公路上,因为美国有很多卡车司机,他们在停下来点一份麦当劳吃。可是绝大部分麦当劳都是加盟店,你出钱你来开,我提供统一的进货。高速公路上的麦当劳是自己开的,这就是要素和指引的关系。开着车跑道这儿来吃一次的人大概率几个为不会再来了,我随便服务就可以,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单次博弈。可是你们家门口的麦当劳只能做附近常客的生意,这些人如果不来,他们以后的生意越来越少,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叫做重复博弈。所以麦当劳发现在高速公路上是单次博弈,代理商、加盟商是不可能好好服务的。唯一的办法是改变关系,变直营,把麦当劳的服务员变成雇用关系,他们就变成了重复博弈。当我们来看历史的时候,我们要看的不仅是过去的中国谁做了什么,而是要看他们之间出现了什么样的关系的变化。这是来看历史的一个正确的态度。所以今天我们看2020年新冠,现在有学名叫NCP。我们往回看,必须回头来看2003年的非典的时候对商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能不能从中归纳提炼关系,把这些关系推演到新冠病毒上去看有什么变化。我们说今天什么行业受到的影响特别大?首当其冲就是餐饮,2003年的数据是餐饮业的歇业率70%,在严重的地方,并不是所有的地方。70%意味着都不关门了,你想今天是不是一样?2003年的当时有一家9岁的火锅店,他们想,大家都不上门吃火锅了,怎么办呢?我们要不要把火锅送上门?今天这些都不是发明的,都是历史在关系上的重演。他们就说把火锅送上门,第二天再把电磁炉拿回来。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记得起来,或者猜得出来这家公司是谁?或者这个要素是谁?这家公司就是海底捞。海底捞在2003年就开始走向了一条外卖的路线。之后,你们所看到的海底捞外卖等等,都是在那个危机之下才出现的。所以他发现了一个什么关系?就是我们跟用户之间的交易逻辑发生了变化,外卖是解决这个危机特别好的办法。当你从历史再来看的时候,你发现答案早就在那了。我们再回来看历史,2003年还有一个行业受到影响,就是旅游业,今天同样受到了颠覆性的改变。2003年的时候,整个旅游行业,本来是2002年相对于2001年增速是11.9%的,可是2003年全年的数据旅游增速下降了0.91%,所以说肯定是一个寒冬。当时有一家刚刚4岁的旅行网站,这家公司1999年成立的,他们决定怎么办呢?他们认为旅游这件事情,大家现在在家里面天天憋得慌,一旦这个疫情结束之后,一定大量的人去旅游,怎么办?我们不能立刻把所有员工裁掉,等到爆发性增长的时候,我们提供服务。于是他们没有裁员,他们做了一件事,他们去向股东融资,开始给每个员工、给管理层,说你们每天只要上半天班就可以了,对不起,你是管理层,你少拿点钱,60%的工资,坚决不裁员,去迎接报复性增长。这家公司就是携程。携程在当时大胆的预测,就是旅游的行业会出现报复性增长。他猜对了,所以2003年他就遇到了很大的增长,往前走了一大步,甚至在2003年5、6月份的时候,不仅没有裁员,还开始大规模招人迎接报复性的增长。再看另外一家公司,也是在2003年的时候,它是个零售公司。这家公司是在一个线下的零售企业开了刚刚五年,这个五年的线下零售企业,因为SARS出现之后,大家都不买东西了,21天之内亏了800多万。再过两个月左右,这家公司就一定要倒闭了。于是这些人开始上门送DVD,员工自己当快递送货。于是2004年1月份,他们在网上注册了互联网公司,这家公司就是京东,京东就是在2003年从线下走到了线上,今天成为了非常了不起的电商平台。当时京东看到了什么,或者他被迫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关系的改变,就是大家交易毫无办法地走上线上。以前的那些方法论在结构和观念发生变化的时候,也在发生变化。我们说这些人,不管是海底捞,还是说携程,还是说京东,你说他们是因为当时的运气好吗?还是因为聪明?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当时首先不放弃,不放弃之后,同时因为自己的判断力,因为自己不断在尝试中找到了机会,找到了结构性的改变。所以,今天我们看完历史之后,再来看未来。今天的疫情就是2020年的新冠病毒这个疫情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系统的结构性的改变。为什么叫结构性的改变,商业的核心关系是交易,交易之间的要素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说所有伟大的创新都是来自于伟大的结构性改变,结构性一旦改变之后就会出现新的机会。我先解释一个词,这个词叫做红利。这个词我今天犹豫了半天要不要写,在这个时候说出来大家可能不太爱听。你把它换成一个词叫机遇也可以,当然我们还是先说红利。红利是什么?就是短暂的供需失衡。你们记不记得阿里马云在最早时说过一句话,他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什么他会说这句话?是因为在2003年的时候,你们知不知道淘宝也是在2003年5月份正式成立的,当时马云整个团队也是被隔离的,就在这个时候,阿里决定要做一个淘宝。当然你不能说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他们早就开始做了,但是这时候坚定了他们做淘宝的信心,5月份上线的时候,他们都是远程的。所以当时马云决定做淘宝,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什么做这个决定?因为很多人没办法在线下买东西,就像京东抓到了机会一样。突然之间,很多人发现买不到东西,你可以想,卖家很少,而买家很多,这叫什么?这叫短暂的供需失衡。其实在线上卖东西和线下卖东西本质是一样的,没有区别,只不过线上买东西的人突然多了,卖东西的就非常赚钱。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时候,很多卖家不相信网上可以买东西,认为马云就是个骗子,马云也融不来钱。一开始卖东西的一些代理商被线下经销商投诉,厂家就出去声明,说网上卖东西都是假的,你们不要相信,所以卖家很少很少,所以他们赚了很多钱。所以那时候在网上做生意很赚钱,各位,这就是红利,短暂的供需失衡。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多卖家意识到原来在网上卖东西真赚钱,他们不是骗子,那些告诉你是骗子的人才是骗子,挡着我们赚钱。这时候你就意识到买家在增长,卖家增长更快了,更多的卖家迅速聚集到互联网上,一直到2015年的时候,买家和卖家差不多达到了平衡,跟线下的平衡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就再也没有什么红利了。所以在这个时候的互联网已经没有互联网思维、线下思维了,但是在历史上来说,那个红利是存在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什么时候才会有红利?只有短暂的供需失衡出现的时候,什么时候会出现短暂的供需失衡,系统的结构发生改变的时候才会出现红利。今天不管是SARS还是非冠,它可能是一个在灾难,但是依然会带来结构性的改变,这是我们在面对变化的时候必须要看清楚我们在中间找到什么机会。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他叫李丰,原来是IDG投资人,后来创造了自己的投资机构峰瑞资本。我自己也是几家基金的投资合伙人,我特别愿意跟他们聊的原因是,我主业是做咨询的。做咨询这个事相当于你是医院里面的,你的分工是ICU了,你是在中小企业的急救中心工作的,你见到的融资都是有问题的,所以你总是悲观的,就像警察总是认为这个世界是邪恶的,心理医生认为所有人都是有问题的。所以当你做咨询久了之后,你觉得企业都是有问题的。可是做投资的人,尤其是创业企业的投资人,他对世界是充满乐观的,因为他相当于在医院的产房工作的。所以我经常喜欢跟这些人聊,用产房的逻辑中和一下ICU的逻辑,用产房逻辑中和一下急救中心的逻辑。所以今天的“机遇”也是一种红利。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的交流,所以我把我们俩共同的探讨分享给大家。但是还想说这些判断今天依然为是过早,我们还没有看到更多的数据和行业切实的变化,以及合适的产品。大家逻辑上来说,我们推论下面这些事值得大家关注。先做一个免责声明,不敢说背后一定有大钱。但是一定是机会:即时行乐,忧患意识,刚需压后和不逆转变。第一个,什么叫即时行乐,我从知识春晚之后大年初一回到上海,到今天已经憋在家15天的,我很少很少在家待15天,创业这么多年,以及在微软公司十几年,从来没有连续在家15天,所以憋得不得了,憋得难受,你总想出去浪。一开始很多投资人每天的工作都是到处出差、到处开会,所以他们会用滴滴的模式。我也很少开车,我在上海都是用滴滴,因为我不需要握着方向盘,我可以在后座处理很多事情。可是就是在这个疫情中发现根本叫不到车,这时候很多人意识到有一辆车,不管开不开,在家还是很重要的。有一辆车,不管开不开,放在家里都是挺重要的,我这段时间意识到我们这辆车是挺重要的。在节后只是举一个例子,类似于车的消费可能一下子有短时的爆发。买吧,这叫及时行乐。另外,娱乐业,等疫情结束娱乐业一定会爆发性地增长。人生苦短,该玩就玩,吴晓波的一句话“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比如唱卡拉OK,跟人大量的聚会,吃好吃的,等等的大量事情都会爆发,唱歌、跳舞、蹦迪都会爆发。世界这么大应该出去看一看,春节本来打算出去玩的,因为疫情被憋了。旅行和买车这个行业切合人从疫情走出的心理叫及时行乐。还有哪些及时行乐的心态可以围绕它往下思考。第二个,会在大家心理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就是忧患意识。相信这次疫情结束之后,很多人开始有忧患意识了。2013年有一个禽流感,不知大家是否知道上海出现过胶州路大火。我买了装备,从18楼挂在外面,一旦遇到大火后,我拿着挂钩一挂,就可以从 18楼往下缓降。日本的核泄漏时,我从加拿大买了含碘的药品。我有一个朋友更厉害了。他在2011年,他在他家楼的顶上装了热气球,万一有一天大水淹了,坐着热气球。因为如果真的南极冰川溶化,水面上升61米,他们买这个东西预防大的洪灾。我觉得他可笑,你们觉得我可笑,像我这次提前买口罩他们觉得我可笑,回来之后这50个口罩派上大的用场。所以第二个是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不意味着我每一次对,但只要错一次以前所有运气都没有了。首当其冲的是保险,这个时候保险行业特别值得从业者加入,或者有资格加入的公司也值得与他们合作的。接着还有什么样的行业会迎来发展呢?我们认为是健康业,比如减肥,减肥是很容易能猜到的,大家在家待15天,可能待了7、8天,甚至更长,很多人胖了。不管健身房还是减肥的药品都可以把机会准备起来,甚至可以起名叫疫后减肥。然后是诊疗,当大的疫情发生时,诊疗是没有很好的安排机制,有没有更好的机制解决诊疗的问题,解决检测的问题,满足大家在家健身的问题。有没有更简单的装备、更好的方法。有没有这样的方法让大家快速地获得健康,大家一定会短期爆发出忧患意识。还是忧患意识,再往下,巨大的商业机会——人力资源外包。很多企业主抗着压力坚持不裁员,但也有很多企业主会裁员。不管是否裁员,人力对很多公司是最大的成本。人力资源外包分两种,意思是有一种是在你办公室里办公,有一种是在外面办公的,不管怎样这个人不属于你的员工。举个例子,比如韩国人,很多韩国企业在中国用工都是通过外包公司来做的,这些员工不算他们正式员工,外包公司作为中间的中介执行责任,跟这些员工签署劳动合同。疫情结束之后会有更多人学习这个做法,人力资源外包公司会起来。“STE”全职员工,还有通过人力资源外包公司签约的,成本结构这时会变成比较灵活的做法。再举例,京东是一家很了不起、很好的公司,前一段时间京东宣布线下所有的快递小哥,要开始自己跟公司之间变成合伙关系。我给你按单结算,你是独立公司,外包业务。相当于京东不把这些员工当成正式员工,而当成一个一个小企业跟他合作,相当于人力资源外包出去,减少固定资产。这意味着节后会有很多人力资源外包公司起来。疫情之后真正的人才会变得更加抢手,什么叫“第三方的工会”?当劳动的关系是资本强势时,人力资源外包公司会为资本服务。合作关系是人才强势时,比如你特别稀缺,你离开一个岗位,马上有7、8个公司等着你。网上有一个段子,00后会因为老板不听话辞职,因为选择很多。人很少时,成立第三方工会,帮助优秀的人找到雇主也是人力资源公司最大的机会。这是忧患意识,可能带来这些机会,不仅仅是这些机会,可以围绕忧患意识,怎么帮助从疫情中恢复的企业和个人,解除他的忧患意识是了不起的商业机会。第三点叫刚需压后。什么叫刚需压后?有些消费没有就没有了。比如说年夜饭,大年三十没吃,二月初五会不会补呢?就算了,有些人没有聚会,后来再还补吗?不补了。但是有些需求是没有办法算了的,这种需求就是刚需。刚需一旦压后之后,可能会在今年第三、第四季度出现报复性增长。很多的公司,不管是今年从事这个行业的,还有你打算重新创业的,都要看一看有没有机会进入这个市场。从市场里分得机会。哪些行业呢?首先是社交,我们这么长时间没见面了,这么长时间没有一块出去玩,这么久没有一起开会了?一起吃饭吧,当然疫情结束稍微有一个平复期,慢慢的信心恢复之后,社交的需求,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喝酒,白酒的消费、红酒的消费,各种各样的附近的景点的消费都有可能会有很大的提升。所以报复性需求会出现的。还有一个需求就是婚庆,这更是一个刚需了。比如说我们俩会不会因为这次灾情,比如说本来打算2、3月份结婚,既然错过就错过了,别结了。这不大可能,所以婚还是得结的。还有装修,还有家具的消费,因为大家不可能不买,但是只会压到那个时候,所以5月1号是起点,10月1号是一个巨大的高度,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会有一个短暂的红色的下跌,再出现一个蓝色的快速增长。你可能不是做这个的,但是你也有机会快速介入,从增长市场里获得机会。第四个叫不逆转变,什么叫不逆转变?有些需求的转变是很难的,什么样的需求呢?就是低频的,高教育成本的。比如过去我们在线下见面开会,你让他说你在网上用腾讯会议开个会吧,他一定会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见面更好的方式。但是昨天晚上我们用腾讯会议开了个视频会议,跟领教工坊,比如说华为的几位轮值CEO,费敏老师,还有光明乳液的王老师等等。我们本来3月份要开私董会,现在开不了,怎么办?我们在网上开了腾讯视频会议。开了之后觉得效率特别高,说我们以前这些领教大概每三个月要开一个季度会议的,这个季度会议可能放在上海,大家全都飞到上海,放到日本,全都飞到日本。昨天发现其实这种方式是可以的,以后是不是可以在网上开?所以过去这种东西的教育成本是非常高的。突然之间这个事一旦熟悉之后回不去了,以后我们就在网上开。这种叫做低频高教育成本的事,一旦切换过去回不来,为什么叫不逆转变?这种转变是无法逆回的。什么样的转变是无法逆回的呢?就是线上化的机会,今天讲的是线上办公,是不可逆的机会,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在线上办公。远程办公是不是可以替代线下办公?不可能的,包括雅虎、微软、谷歌等等都尝试过线上办公,甚至为了2020年的日本奥运会,日本微软在去年做了一个演习,就是连续几周在家办公。大家觉得有一定的效率,但是他不可能取代。后来雅虎用了一段远程办公之后又回到线下办公,原因是远程办公是有损耗的,不可能取代线下办公。但是为什么依然说它不可逆呢?它不可能取代所有,但是一定取代一部分,只要有一个比例的相对简单的部分,这个行业都会获得高速增长。你想是不是可以做一个远程办公的音箱,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市场。还有在线医疗,大家现在在家里面说我有点发热、头疼,我嗓子痒,有点咳嗽,要不要去医院?去医院被感染怎么办?过去觉得去医院吧,现在不敢去,只好在网上。过去不注册账号的,现在也注册账号了,过去不相信网上医疗的现在也相信了。所以在线医疗是个不可逆的转变,它依然取代不了线下医疗,但是肯定会有增长。还有分级诊疗,医疗这件事大家都知道三甲医院,但是三甲医院承受力有限,现在有没有办法在现有承受力的情况下,从社区医疗一级一级分级诊疗。李兰娟院士也在推动这个事。还有就是线上教育,罗胖认为线上教育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不可能取代线下,因为线下有独特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但是线上教育也会占据一定的份额,就是说一定有些东西是可以在线上来讲,但是过去因为教育成本太高,因为大家觉得好麻烦,就算了。但是今天不得不,就像今天全国的中小学因为发现2月10号开不了学,17号也开不了学,孩子出了一旦事那都是天大的事,没有人敢承担这个责任。现在至少上海的小学决定3月1号之前不可能开学。这就相当于一个月的教学进度怎么办?你必须得开始讲课了。所以所有的中小学都开始在网上讲课。一旦走通之后,这些学校的老师、机构甚至教育局就意识到,原来是有补偿价值的,这个东西一旦上去以后再也回不来了。这叫做不逆转变。还有一个就是餐厅的净菜外卖,今天很多的餐厅开始因为菜在自己的厨房里面,却没有办法开业,所以很多菜浪费了,怎么办?赶快把它做成净菜到小区卖掉。当你发现餐厅里可以卖净菜,卖半成品的,他们可能就回不去了,你可能就习惯在家门口买这个东西了。所以餐厅卖净菜是很有效率的行为,只不过中间是通过什么平台卖,是通过美团、饿了么,还是你家门口自己卖,还是通过微信群,这个今天还看不清,但是有可能也是一个不可逆的转变。今天的时间比较短,我们看到的变化比较粗浅,但是我只是建议大家能够从这四个角度,也就是心理上:及时行乐和忧患意识。和从需求上:叫刚需压后和不逆转变,去继续推演。刚才是我们给大家做了一些推演,还没有数据和实际案例浮现出来。这些推演背后都是一句话,我想送给大家,所有伟大的机会都源自于巨大的结构性改变。什么意思呢?机会来自于什么?机会不是来自于一成不变的交易结构,然后你加入进去,开始用你的努力替代其中一个人,这种情况下,你是获得不了巨大的成功的。巨大的成功一定来自于过去的交易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突然因为技术的变化,比如说互联网,或者因为大家都不喜欢看到这个变化,比如说疫情,这个交易就变了。变了之后一定有地方缺位,即短暂的供需失衡,供需失衡越大,机会越大。所以说所有伟大的机会都源自于巨大的结构性改变,巨大的结构性改变会带来巨大的供需失衡,这就是一个巨大的红利。小改变叫红利,大改变叫趋势,趋势的转变看你能不能抓得住。我永远是看好中国,看多中国,经济一定会复苏,有这么多勤奋的人民。但是我也想告诉大家,经济从来不会原路返回,一定会有一个增长,但是可能会增长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就是那些抓住了机会的人身上。

谈未来的时候总是充满了激情、机会和幻想,充满了我要成功的激情。记住,红利这个东西终会消失。刚才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可是当供需一旦平衡之后,天下怎么可能没有难做的生意?天下的生意如果好做的话,所有人都做生意了,那谁来消费。所以所有的生意一定是难做的,只不过一点时间段是好的,这叫红利。你一旦有机会抓住红利,就要开始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如果你没有机会建立护城河,你会发现赚的钱越来越少。就像你在海边卖可乐,很多人在游泳,你卖冰镇可乐,20块钱,人家会买。但是如果大家都来卖,你卖2块可能也没人买。总得有人来干这个事,你以为也在创业,其实只不过为社会打工而已。如果我们今天总以为抓住了红利吃一辈子,最后你最终会把运气赚来钱吃。在这次红利的出现并且结束时,我们会把人群重新分配,今天的人群和创业者会重新分配成四种人。第一种叫劳动者,什么叫劳动者?就是你永远都抓不到红利,你就是在一个固定结构里靠劳动力创造一点点微薄的工资,永远是劳动者。劳动者也是社会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员,他也是最大量的成员,但是他的财富的增长永远是特别慢的。第二个叫中奖者,不管是今天你看有些企业开始生产口罩,或者过去生产口罩的企业觉得自己赚了很多钱。但是这是时代砸他头上的事,一旦疫情结束,口罩的需求迅速下降。你慢慢的会把自己靠运气赚来的钱靠实力把它亏光。第三类叫套利者,永远在红利里面跑来跑去,永远不积累自己的能力,但是他的眼光很准,永远抓住一个红利赚一波走人。第四种叫取势者,抓住了这个东西之后,建立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建立了自己的资产和基本功,成为了巨人,他才是真正的取势者。这个时代用科技的进步和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灾难,每次都把人群重新分配成劳动者、中奖者、套利者和取势者。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