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没看2017电影版,所以只能说说小说。案件结果的合理性一般认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案件本身的推理部分,犯案过程或者说诡计是否合理以及侦探破案的过程是否合理。二是作者或
首先,我没看2017电影版,所以只能说说小说。案件结果的合理性一般认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案件本身的推理部分,犯案过程或者说诡计是否合理以及侦探破案的过程是否合理。二是作者或者说故事中最后知道真相的人,尤其是侦探,对于案件结果的处理是否合理。
先看第一点,案件推理本身的合理性。平心而论,阿婆是水平超高的推理作家,但她的大多数故事本身是开放式的,和后来的推理小说尤其是日本的本格推理小说相比,严密性略有不足。但是她的几部最有名的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无人生还则都是封闭的,整个案件的核心部分,被害人,凶手,侦探,都是一直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活动,也就是所谓暴风雪山庄模式,所以案件发生和推理的过程逻辑性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和阿婆的大多数作品一样,东方快车谋杀案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破案不是建立在唯一性推理基础上,而是更依靠侦探的灵光一闪,虽然最后波洛给了案件一个完美的解释,而且所有的线索前面都是有暗示的,但是破案还是更多的依靠侦探的脑洞而不是对线索的解释。最典型的就是十几个人与阿姆斯特朗家的关系,几乎都是猜甚至完全是波洛的直觉。可以说,假如不发现本案与阿姆斯特朗案的关系,那么一个接近另一个解释的答案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但恰恰这些关键问题都没有足够的事实支撑。不过从凶手的角度看,案件本身是合理的,出现的几个漏洞只是为了破案而有意留下的。不过要说明的是这种合理事实上只限于小说世界,毕竟大多数推理小说家没有法医背景,想出的杀人手法很可能是没有真实可行性的,另外为了故事发展,故事中的人物行为也往往不符合现实逻辑。但单独看东方快车谋杀案,这种不合逻辑相对较少,因为案件的手法复杂,但案情却相对简单,又没有涉案人之间理应存在的各种猜疑和冲突,不合现实逻辑的问题也就比较少了,大概也就是为什么没有采取更简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了。
第二点就是对于案件的结果处理是否合理。这其实又包括两点。一是私家侦探是否应该在一个完全没有司法机关的介入和监管情况下进行调查和案情公布,这种在推理小说中成为一个基本模式的结局方式有着致命的缺点,就是一旦凶手暴走继续伤人或者发现自己的漏洞后修改证词会不会造成凶手逍遥法外。再就是私家侦探本身没有司法权,不管他的判断是否正确,如果凶手不认罪,侦探又能怎么样。二是凶手有时候是以暴易暴,杀的是该死的人,这时应该抓凶手还是肯定他的行为?也就是所谓程序正义和事实公正的矛盾发生,该倾向于哪个。一般的推理小说对第一个问题的处理都是这样处理,侦探的判断正确,而且凶手也在真相大白后坦然认罪或者立刻被制服,绳之以法。第二个问题的处理,通常是不把凶手的动机作为是否有罪的判断依据,这是因为默认侦探也是必须按照法律来办事,而法律的有罪判断就是不考虑动机的。具体到东方快车谋杀案,也是一说出真相,凶手就认罪的模式,不多讨论。但第二点,波洛最后放过了凶手,也就是放弃了程序公正选择了事实正义,这是与司法精神或者侦探规则相违背的。有一个大概是2010年前后版本电影,对于当时波洛的矛盾痛苦心情处理的非常好。有这个矛盾是正常的,因为波洛笔下的大多数案件,都是因为钱而出现的谋杀,所以程序公正和事实正义是一致的。一旦出现例外,主人公自然纠结。而这个矛盾也是很多推理小说的侦探或警察经常遇到的,这个问题已经变成了私家侦探是否有权决定案件的审理的疑问了。在后来的日本推理小说中,甚至有的侦探完全以私人身份参与,根本不参与案件的后期处理,就连真相都没有告诉警方,就是另一个极端了。